華文網

【脫貧攻堅在行動】中江元興鄉以花發展產業 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芍藥種植地務工的村民

四川新聞網德陽4月24日訊天藍氣清,

樹木青翠環繞,白、粉、紅、紫的各色芍藥纏繞在中江縣元興鄉西閣村山間。在外地遊客看來,這裡是如詩如畫的美景,但對當地村民來說,這是致富增收的“法寶”。近年來,元興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提高發展能力為核心,以整村推進、產業開發等為抓手,因村施策育產業,精准扶貧促發展,奏響了扶貧攻堅的“交響曲”。

據悉,元興鄉截止到目前已脫貧409戶1107人,2016年人均收入比2013年增加5000餘元。

2017年預計脫貧151戶414人。

產業“輸血” 特色種植帶動村民增收

元興鄉位於中江縣最南端,距縣城82公里,全鄉總人口17496人,共6292戶,其中貧困戶560戶1521人。鄉里西閣村的村民靠天吃飯,曾經是德陽有名的市級貧困村之一。

2013年,該村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期,流轉土地300余畝成片種植芍藥,帶動村民致富。隨後又與四川蜀科藥業合作,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成片種植川明參858畝、金花葵200畝、核桃527畝。

在鄉黨委、政府宣傳、培訓、帶動下,通過宣傳發動和產業引領,當地老百姓也積極轉變傳統種植觀念,群眾自發組織成立了中江縣元興鄉西閣村蔬菜專業合作社,並在西閣村7個社,利用閒置稻田成片種植稻田蓮藕278.2畝、成片種植韓國“長虹”辣椒92畝。同時,水庫村6社唐克體等4戶老百姓承包了本社荒廢多年的山地土60畝種植瓜蔞,並成立了元興鄉水庫村瓜蔞合作社。

由於經濟效益收入可觀,合作社成員已從最開始的4戶發展到25戶,種植面積也擴大到189畝。

目前,西閣村已經成立了3個專業合作社,如芍藥基地、蓮花、藕田、辣椒基地、沙參基地,解決了當地百姓看天吃飯的問題,基本實現了“群眾不種地,吃糧有保障”,32戶92人脫貧,同時也終於在2016年甩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也帶動村民走上規模化種植的新型農業發展道路。

以花為媒 發展旅遊促增收

在元興鄉,“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的就業機會,為村民增收打來了一條道路。

“我們老兩口現在都在芍藥基地裡除草,每天有80元的固定收入,日子在一天天變好,一天天富裕。對過上好日子也更有信心了。”西閣村66歲的周殿生說。

據統計,在西閣村專合社勞動務工的村民已達400餘人,當地村民除了土地流轉的租金收入之外,通過園區內務工,每月收入可達800元。

同時,元興鄉看準時機,充分發揮芍藥花獨特的觀賞性,舉辦鄉村旅遊節,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子。

4月16日,中江縣元興鄉西閣村首屆芍藥鄉村旅遊節拉開序幕。盛開的芍藥花吸引了周邊數千人慕名而來,在芍藥園區周邊的農民也紛紛在劃定的區域內支起了攤鋪,油炸麻魚、雞蛋、蜂蜜、時蔬等各種土特產也紛紛走俏,收入的增加讓當地農民臉上也是暖意融融。

“這幾天每天都有100餘人來吃飯,每天能進賬1000至2000元。如果是週末的話,應該人會更多些。”當地村民趙鳳霞在芍藥園區內開始做中江九大碗。

“我們今年首次舉辦旅遊節慶活動,既要解決遊客的吃飯的問題,又要考慮大家增收的問題,所以我們通過美景吸引人,引進商家留住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同時舉辦展銷會,讓老百姓都參與進來,都感受到舉辦節慶活動的好處。”元興鄉黨委書記曾開明說。

脫胎換骨 “窮山溝”的新名片

自2011年起,元興鄉先後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項目、新增1000億糧食生產能力專案、小農水專案、扶貧開發專案、土地整理專案和水庫移民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等專案,項目總投資近6500萬元,項目惠及全鄉12個行政村,121個生產合作社。專案的實施極大的改善了全鄉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元興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設施保障。

特別是通過實施水庫移民後扶產村相融整村推進項目,完成管道整治28公里、蓄水池91口、塘堰37座、機耕道21公里。完成產業機耕道路路面硬化1.3公里;整合新農村辦項目建成五合村聚居點一處及風貌改造96戶。新建社道路13.7公里,實施美麗家園附屬專案花台90個、垃圾池59個。

對於下一步元興鄉的發展,曾開明介紹,元興鄉將以此次首屆芍藥鄉村旅遊節成功舉辦為契機,充分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優勢,拉伸旅遊鏈條,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著力打造“中江南片農業觀光鄉村旅遊”這張名片,發展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一體(水庫、酒店、農家樂、茶樓、酒吧、特色小吃一條街)鄉村旅遊經濟。加快功能設施配套,旅遊標識規範,人居環境優美,社會管理規範有序。努力將元興鄉建成極具鄉村特色和自然山水相融合,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風情小鄉、精品小鄉、文化旅遊小鄉。

“這幾天每天都有100餘人來吃飯,每天能進賬1000至2000元。如果是週末的話,應該人會更多些。”當地村民趙鳳霞在芍藥園區內開始做中江九大碗。

“我們今年首次舉辦旅遊節慶活動,既要解決遊客的吃飯的問題,又要考慮大家增收的問題,所以我們通過美景吸引人,引進商家留住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同時舉辦展銷會,讓老百姓都參與進來,都感受到舉辦節慶活動的好處。”元興鄉黨委書記曾開明說。

脫胎換骨 “窮山溝”的新名片

自2011年起,元興鄉先後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項目、新增1000億糧食生產能力專案、小農水專案、扶貧開發專案、土地整理專案和水庫移民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等專案,項目總投資近6500萬元,項目惠及全鄉12個行政村,121個生產合作社。專案的實施極大的改善了全鄉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元興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設施保障。

特別是通過實施水庫移民後扶產村相融整村推進項目,完成管道整治28公里、蓄水池91口、塘堰37座、機耕道21公里。完成產業機耕道路路面硬化1.3公里;整合新農村辦項目建成五合村聚居點一處及風貌改造96戶。新建社道路13.7公里,實施美麗家園附屬專案花台90個、垃圾池59個。

對於下一步元興鄉的發展,曾開明介紹,元興鄉將以此次首屆芍藥鄉村旅遊節成功舉辦為契機,充分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優勢,拉伸旅遊鏈條,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著力打造“中江南片農業觀光鄉村旅遊”這張名片,發展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一體(水庫、酒店、農家樂、茶樓、酒吧、特色小吃一條街)鄉村旅遊經濟。加快功能設施配套,旅遊標識規範,人居環境優美,社會管理規範有序。努力將元興鄉建成極具鄉村特色和自然山水相融合,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風情小鄉、精品小鄉、文化旅遊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