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泰國提振旅遊業,改革的起點和動機是什麼?

導讀:作為泰國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泰國旅遊業發展是否真的如此矛盾?其“大刀闊斧”改革的起點和動機又是什麼?

泰國是許多遊客欣然前往的旅遊目的地,然而,頻繁調整落地簽證費、各種突發事件等,

卻總是時不時地成為海外遊客前往泰國的一道“檻”。

2016 年 8 月,泰國外交部和移民局發出通告,赴泰落地簽證費用由原來的 1000 泰銖上調為 2000 泰銖(約合 400 元人民幣);2016 年 9 月,泰國政府開始嚴厲整治“零團費”現象;2017 年 2 月 7 日,泰國政府又決定延續免簽證費用及落地簽證費半價措施 6 個月。

不過才半年的時間裡,泰國的旅遊政策就出現如此變動,這似乎反映了泰國官方在發展旅遊業中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出於自身管理需要,泰國出入境部門需要通過調高簽證費用來嚴格出入境管理;另一方面,這些嚴管措施卻與泰國現行旅遊政策不合拍,以至於泰國政府在簽證費等政策上朝令夕改。那麼,作為泰國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泰國旅遊業發展是否真的如此矛盾?其“大刀闊斧”改革的起點和動機又是什麼?

旅遊是把雙刃劍?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固然給泰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然而旅遊的發展也恰似一把雙刃劍,在其日俱升溫的背後,隨之而來的是生態破壞、交通設施不夠完善、旅遊從業人員不足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等系列挑戰,給泰國的自然、社會和人文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被稱為“處☆禁☆女島”的泰國達差島,曾以清澈湛藍的海水、寧靜的沙灘和保存較好的自然生態享譽世界,是著名的浮潛和深潛勝地。

但自2010 年正式開島迎客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迅速,達差島上一片可容納 70人的沙灘每天就有 1000 多 名遊客到訪,其中還不包括在那裡停靠的遊船和擺放的食品攤位。久而久之,與日俱增的遊客及島上的旅遊活動便嚴重破壞了小島的環境和資源。出於環境保護的目的,2016 年5月, 泰國政府不得不宣佈要無限期關閉達差島,以避免蜂擁而至的遊客對當地環境造成永久性傷害。

除此之外,當地旅遊從業人員不足也是當前泰國旅遊業發展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隨著泰國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對導遊的需求逐漸上升,目前泰國正面臨外語導遊不足的困擾。” 泰國導遊業務註冊辦事處主任素坦曾對媒體公開表示,由於旅遊專業畢業後從事導遊工作的大學生只有 10%,現在泰國導遊市場的外國導遊十分短缺,特別是中文導遊,需求超過 2000人。

而為了承接大量中國遊客,部分旅行社還需要冒著違法的風險,使用沒有導遊證的導遊。為此,2016 年 3月,泰中旅遊同業商會曾帶領數百名旅遊從業者舉行集會,向泰國總理巴育提交請願書,希望政府幫助旅行社解決中文導遊缺乏問題。“泰國法律禁止外國人在泰國擔任導遊,旅行社招不到中文導遊,不得不請政府解決。”泰中旅遊業協會主席隆農說。

泰國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向左還是向右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旅遊業已然成為拉動泰國經濟向前跑的主要動力。然而,如果不加以管控,過多的遊客就會導致旅遊管理失序,以及生態、交通基礎設施無以接待之痛;但如果嚴加管理,隨之面臨的是遊客的流失,從而導致經濟下滑。站在如此“十字路口”,泰國政府是向左還是向右?

從近年來泰國官方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結果中,我們或許能略見一斑。2016 年 3月,“中國遊客在泰自助餐廳鏟蝦事 件”一度備受關注,事件發生後不久,泰國王權免稅店便發表聲明,證實該視頻是兩年前的視頻。聲明指出當時正值泰國旅遊高峰期,部分旅行團離境航班時間將近才出現擁搶場面。 而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後,餐廳已及時做了調整改善,此後用餐秩序良好,很少出現不文明情況。

除了危機公關,泰國也常常通過推薦活動維繫自身的旅遊形象。“2016 年的第 3000 萬位遊客來自我們最大的海外 遊客來源地——中國。我們贈送給她一個大禮包,包括往返機票、高檔酒店套餐和電話卡。”日前,泰國旅遊部負責市場與交流事務的副部長查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之所以對中國遊客如此用心,是因為從 2016 年9月開始, 泰國旅遊行業連續遭受落地簽價格漲價翻倍、泰國政府重拳打擊“零團費”政策,以及泰王離世全國進入國喪期等一系列事件的打擊,導致一段時期內海外散客、旅行團預訂數量均 明顯回落。

為此,泰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採取了一系列彌補措施, 其中包括調整簽證費的減免來降低遊客旅行成本;對相關官員和導遊開展漢語培訓;在旅遊景點廣泛安置中文指南或指示牌;在旅遊法庭建立便利外國遊客的爭議處置機構等等。

2017 年,預計將有 980 萬中國遊客赴泰旅遊。泰國,仍然是中國遊客欣然前往的旅遊目的地。同時,也可以看到,儘管導遊不足、“零團費”等現象依然是橫在中國與泰國遊客之間的痛處,但相信具有資源優勢,同時也在積極提升旅遊品質 的泰國會給眾多遊客一個滿意的答覆。

本刊記者 / 陳麗冰

文 / 《中國—東盟博覽》雜誌

泰國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向左還是向右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旅遊業已然成為拉動泰國經濟向前跑的主要動力。然而,如果不加以管控,過多的遊客就會導致旅遊管理失序,以及生態、交通基礎設施無以接待之痛;但如果嚴加管理,隨之面臨的是遊客的流失,從而導致經濟下滑。站在如此“十字路口”,泰國政府是向左還是向右?

從近年來泰國官方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結果中,我們或許能略見一斑。2016 年 3月,“中國遊客在泰自助餐廳鏟蝦事 件”一度備受關注,事件發生後不久,泰國王權免稅店便發表聲明,證實該視頻是兩年前的視頻。聲明指出當時正值泰國旅遊高峰期,部分旅行團離境航班時間將近才出現擁搶場面。 而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後,餐廳已及時做了調整改善,此後用餐秩序良好,很少出現不文明情況。

除了危機公關,泰國也常常通過推薦活動維繫自身的旅遊形象。“2016 年的第 3000 萬位遊客來自我們最大的海外 遊客來源地——中國。我們贈送給她一個大禮包,包括往返機票、高檔酒店套餐和電話卡。”日前,泰國旅遊部負責市場與交流事務的副部長查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之所以對中國遊客如此用心,是因為從 2016 年9月開始, 泰國旅遊行業連續遭受落地簽價格漲價翻倍、泰國政府重拳打擊“零團費”政策,以及泰王離世全國進入國喪期等一系列事件的打擊,導致一段時期內海外散客、旅行團預訂數量均 明顯回落。

為此,泰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採取了一系列彌補措施, 其中包括調整簽證費的減免來降低遊客旅行成本;對相關官員和導遊開展漢語培訓;在旅遊景點廣泛安置中文指南或指示牌;在旅遊法庭建立便利外國遊客的爭議處置機構等等。

2017 年,預計將有 980 萬中國遊客赴泰旅遊。泰國,仍然是中國遊客欣然前往的旅遊目的地。同時,也可以看到,儘管導遊不足、“零團費”等現象依然是橫在中國與泰國遊客之間的痛處,但相信具有資源優勢,同時也在積極提升旅遊品質 的泰國會給眾多遊客一個滿意的答覆。

本刊記者 / 陳麗冰

文 / 《中國—東盟博覽》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