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市值千億,現股價幾近腰斬,一代霸主將被賤賣?這是怎麼了?

曾經不到兩天就能開一家新店,如今卻淪落到不得不靠關店止損、甚至賣身的地步……

4 月18 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最大的女鞋零售商百麗或被鼎暉投資以5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一旦交易達成,這將是規模最大的港股消費類企業的收購案例。

消息傳出後,百麗國際發佈停牌公告,更是讓市場猜測紛紛。停牌前一日百麗國際的收盤價為5.27港元,和其巔峰時期近1500億港元(約合1328億元人民幣)的市值相比,腰斬都不止。

除了股價的一路下坡,

關店的聲音也是接連傳來,目前百麗國際已關近500家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率下降11.7%。其中,僅僅去年6月—8月,集團在內地就關閉了276家門店,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家。

外界也流露出對百麗的看空態度。去年11月,摩根大通將百麗的目標價由4.42港元(約合3.91元人民幣)降至4港元(約合3.54元人民幣),

評級由“中性”降至“減持”。

百麗怎麼了?

快速擴張,是天使也是魔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0 年到 2012 年期間,百麗門店每年淨增量都在1500—2000家。快速擴張的門店將百麗推上了鞋王的巔峰。2013年,百麗的開店速度開始放緩,到了2014年,百麗的“瘋狂開店”戛然而止。百麗從此前平均不到兩天就開一家新店變成了平均不足兩天就關一家門店。

和達芙妮一樣,曾經的鞋王已到了不得不靠關店止損的地步。

歸根結底敗在設計跟不上消費者的品味

百麗的沒落歸根結底還在於設計跟不上消費者的品味。

對於百麗的現狀,CEO 盛百椒在2016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承認,業績下滑主要由於消費者對鞋品類需求出現很大改變,消費者開始重視性價比、便利及個性化,同時指出電商的出現對集團造成巨大威脅。

無論是百麗還是達芙妮,都面臨品牌老化都問題,

創新能力、設計能力較弱。以百麗為例,這幾年價格越賣越貴,甚至超過很多國外品牌的價格,品質和款式卻有所退步。對於消費者來說,國外快時尚的興起,新興品牌的流行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從設計上而言,還是傳統的老三樣,無新意,甚至來說顯得有點土。

同樣價位的時尚女鞋品牌小 CK “Charles & Keith”對比之下設計新穎,流蘇、綁帶、尖頭、細跟,更受年輕消費者追捧。

從店面來說,百麗門店設計過於傳統老化。

下圖是去年宣佈獲得數千萬投資的互聯網輕奢女鞋品牌高跟 73 小時的設計:

對比之下,你更樂意去哪家?

除了品牌老化這一問題,中國女鞋無論百麗國際還是達芙妮都存在在電商平臺發力不足的問題。

早在2009年,百麗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淘秀網”。2010年,淘秀網幾乎沒有任何廣告投入,但其銷售額卻做到了1000萬元。2011年,百麗又成立了優購網,並將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至優購網中,後來優購網經歷了高管先後離職、發展遠遠未達到百麗預期。

百麗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中國鞋業面臨轉型的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服飾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思考。線上的運營思路與線下完全不一樣,如果品牌只是把電商作為一個管道,未能與線下捆綁,那麼也無法達到品牌推廣的效果。

百麗 CEO 盛百椒表示,如果不轉型,百麗就會死掉,轉型則面臨巨大風險。

背後更大的故事

百麗的經歷不是個例,它是傳統鞋企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國內服裝鞋業持續低迷。

據諮詢公司歐睿的資料,從2011年到2014年,女鞋的線下銷售商鋪增長了52%,但市場需求只增加了13%。

市值曾超過170億港元(約合150.5億元人民幣)的達芙妮,去年的營業額下跌了22.4%,虧損從上一年度的3.79億港元(約合3.36億元人民幣)擴大至8.19億港元(約合7.25億元人民幣)。現在,達芙妮的市值不到13億港元(約合11.5億元人民幣)。

女鞋品牌“星期六”的業績增長乏力,去年上半年關閉了131家店鋪。

2016年,美特斯邦威巨虧超4億,三年內關店1600家;

還有晉江喜得龍公司破產、晉江閩超鞋業公司破產重整......

背後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不少實業家認為,從實業轉做投資,是一個更“科學”的選擇。

一類老闆既在做實業,也在投資本。金融危機之後,浙江一帶幾乎所有的製造業企業都在收縮規模。剩下來的資金,樓市是第一大去處。在房價大漲帶動下,製造業企業投資房地產收益頗豐,甚至超過主業。

其二,就在股市。比如2009年股市好的時候,不少浙江老闆是用麻袋一袋一袋扛著錢去營業部開戶的。這類老闆甚至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變成自己另一條生財之道。

另外,現在玩PE(私募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成了新時尚。一位溫州炒房團的資深成員坦言,“股權投資這事,看著高深,事實上無非也就是股權交易獲取差價,這裡所要承受的風險也並不是特別大。”像他這樣把資金轉投至PE/VC的人不在少數,看似扶持實業企業,然而最終目的還是逐利。

未來的方向?

當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業關門潮愈演愈烈,在傳統電商痛點突出卻無法解決的背景下,零售業的第四次變革顯得異常迫切。

2012年,馬雲與王健林立下了“電子商務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的1億賭約。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說,純電商時代過去了,“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而關於如何使得線上、線下、物流深度結合,似乎傳統零售企業都處於摸索的階段,甚至夾雜著困惑與憂慮。

盛百椒在百麗國際去年的業績會上坦言,因為資金問題束手束腳,“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體行動,如何通過改變來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還沒有明確的想法。這是因為集團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縛,任何轉變都可能帶來短期業績的影響和付出代價。公司自從上市後,持續增長是最主要目標,對於未來根本性的轉型不敢決策。”

下圖是去年宣佈獲得數千萬投資的互聯網輕奢女鞋品牌高跟 73 小時的設計:

對比之下,你更樂意去哪家?

除了品牌老化這一問題,中國女鞋無論百麗國際還是達芙妮都存在在電商平臺發力不足的問題。

早在2009年,百麗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淘秀網”。2010年,淘秀網幾乎沒有任何廣告投入,但其銷售額卻做到了1000萬元。2011年,百麗又成立了優購網,並將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至優購網中,後來優購網經歷了高管先後離職、發展遠遠未達到百麗預期。

百麗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中國鞋業面臨轉型的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服飾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思考。線上的運營思路與線下完全不一樣,如果品牌只是把電商作為一個管道,未能與線下捆綁,那麼也無法達到品牌推廣的效果。

百麗 CEO 盛百椒表示,如果不轉型,百麗就會死掉,轉型則面臨巨大風險。

背後更大的故事

百麗的經歷不是個例,它是傳統鞋企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國內服裝鞋業持續低迷。

據諮詢公司歐睿的資料,從2011年到2014年,女鞋的線下銷售商鋪增長了52%,但市場需求只增加了13%。

市值曾超過170億港元(約合150.5億元人民幣)的達芙妮,去年的營業額下跌了22.4%,虧損從上一年度的3.79億港元(約合3.36億元人民幣)擴大至8.19億港元(約合7.25億元人民幣)。現在,達芙妮的市值不到13億港元(約合11.5億元人民幣)。

女鞋品牌“星期六”的業績增長乏力,去年上半年關閉了131家店鋪。

2016年,美特斯邦威巨虧超4億,三年內關店1600家;

還有晉江喜得龍公司破產、晉江閩超鞋業公司破產重整......

背後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不少實業家認為,從實業轉做投資,是一個更“科學”的選擇。

一類老闆既在做實業,也在投資本。金融危機之後,浙江一帶幾乎所有的製造業企業都在收縮規模。剩下來的資金,樓市是第一大去處。在房價大漲帶動下,製造業企業投資房地產收益頗豐,甚至超過主業。

其二,就在股市。比如2009年股市好的時候,不少浙江老闆是用麻袋一袋一袋扛著錢去營業部開戶的。這類老闆甚至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變成自己另一條生財之道。

另外,現在玩PE(私募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成了新時尚。一位溫州炒房團的資深成員坦言,“股權投資這事,看著高深,事實上無非也就是股權交易獲取差價,這裡所要承受的風險也並不是特別大。”像他這樣把資金轉投至PE/VC的人不在少數,看似扶持實業企業,然而最終目的還是逐利。

未來的方向?

當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業關門潮愈演愈烈,在傳統電商痛點突出卻無法解決的背景下,零售業的第四次變革顯得異常迫切。

2012年,馬雲與王健林立下了“電子商務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的1億賭約。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說,純電商時代過去了,“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而關於如何使得線上、線下、物流深度結合,似乎傳統零售企業都處於摸索的階段,甚至夾雜著困惑與憂慮。

盛百椒在百麗國際去年的業績會上坦言,因為資金問題束手束腳,“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體行動,如何通過改變來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還沒有明確的想法。這是因為集團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縛,任何轉變都可能帶來短期業績的影響和付出代價。公司自從上市後,持續增長是最主要目標,對於未來根本性的轉型不敢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