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歷史戰爭中,成千上萬的屍體該如何處理,成吉思汗這招最絕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一個朝代的建立是無數士兵的生命換來的!那麼在歷代戰爭中,在從滿血腥和殺戮的戰場上,數以萬計陣亡士兵的屍體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詩人杜甫曾做過這樣一首詩,

用來描述戰場上的慘景: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可見打掃戰場上的士兵屍體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下面就跟大家說說,古人們打掃屍體戰場的幾種方式:

一、土葬:

歷代我們國家一貫的理念是死者要入土為安,所以在古代每次戰役過後,

通過對戰場上的搜索,收集和登記犧牲士兵的遺體,還會由專人負責處理士兵屍體的儀容儀錶,給他們穿戴整齊後,裝入棺槨之中,尋找一塊荒地集體的下葬。此種方式相比其它的方式,對於犧牲的士兵們應該是最善終的一種表現了!

二、火葬:

而另一種方式就比土葬來說更加殘酷了,那就是火葬,說難聽點就是焚燒。而焚燒屍體也是雙方交戰後,獲勝方對付敵軍屍體最常見的方法了。因為戰後大量的屍體,如果全部採用土葬的方式全部掩埋,一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二是如果處理屍體時間過長,屍體容易腐敗生菌,最重要的是容易產生瘟疫,給獲勝方的士兵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所以焚燒屍體這種方式一般都是戰勝方所用,

因為火葬被古代人認為是一種恥辱的方式!

三、築京觀:

何為築京觀呢?就是指將敵軍戰士屍身悉數堆積在路途的兩邊,用土或泥將這些屍身悉數夯實,築成一個高聳的金字塔形土堆,一是誇耀軍功,二是威懾敵軍!

而對於“築京觀”,歷史上曾有過這麼一個故事,當年的隋煬帝曾命大軍進軍高麗,企圖佔領高麗擴張疆域。但是遭到了高麗軍民奮起抵擋,在一次戰役中,高麗軍隊為了誇耀軍威,將隋軍將士的屍骨築起了京觀,此等慘像著實刺激到了當時隋煬帝!

那麼相比以上三種方式,蒙古大帝成吉思汗所處理敵軍屍體的方法,則顯得更加殘忍無比: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金庸小說中郭靖帶領蒙古大軍攻元兵的城池,郭靖和一小堆蒙古兵自製滑翔傘從山頂飛下,直入元兵城池內的景象,其實歷史並非如此,真實情況是: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20萬大軍討伐花刺子模國,而當時花刺子模國的城防非常的堅固,況且軍隊人數也是成吉思汗的兩倍之餘。成吉思汗運用了多種攻城方式,諸如投石、火箭,等等都無法攻下城池,自己反而被敵軍的象牙部隊所傷!

經過幾次慘烈的攻城戰後,在城外堆積了數以萬計的士兵遺體!而此戰已過數月,成吉思汗深知自己的糧草補給已所剩無幾,如此下去只能退兵!當他看著城外大量的士兵遺體後,為了防止屍體腐爛,引發瘟疫,欲下令士兵們處理屍體。就在這時成吉思汗又看到了己方用於攻城的投石機,突然腦動大開,立即下令所有士兵將所有敵軍屍體,共計數十萬,全部用投石機,投入到了花刺子模國的城中。

而花刺子模城內面對從天而降的大量本方士兵的屍體,陣腳大亂,兵心潰散,不日後城內由於屍體過多,無法及時處理,引發了大瘟疫。最後不得不開城受降。最終成吉思汗憑藉這前無古人的攻城之法,降服了花刺子模,也開闢了史上第一次的“生化細菌戰”!

成吉思汗運用了多種攻城方式,諸如投石、火箭,等等都無法攻下城池,自己反而被敵軍的象牙部隊所傷!

經過幾次慘烈的攻城戰後,在城外堆積了數以萬計的士兵遺體!而此戰已過數月,成吉思汗深知自己的糧草補給已所剩無幾,如此下去只能退兵!當他看著城外大量的士兵遺體後,為了防止屍體腐爛,引發瘟疫,欲下令士兵們處理屍體。就在這時成吉思汗又看到了己方用於攻城的投石機,突然腦動大開,立即下令所有士兵將所有敵軍屍體,共計數十萬,全部用投石機,投入到了花刺子模國的城中。

而花刺子模城內面對從天而降的大量本方士兵的屍體,陣腳大亂,兵心潰散,不日後城內由於屍體過多,無法及時處理,引發了大瘟疫。最後不得不開城受降。最終成吉思汗憑藉這前無古人的攻城之法,降服了花刺子模,也開闢了史上第一次的“生化細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