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報專稿」深度調查:北京營改增一年後,成效到底有多大?有表有圖值得一看!

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的營改增試點改革至今已一年。

這項改革實現了從複雜間接稅到現代增值稅的轉型。2017年要再減稅3800億元,減負的重點、完善營改增改革關鍵在哪?

盤施策賬,問改革計。本文在調查北京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築業、生活服務業四個行業營改增變化基礎上,收集納稅人的意見建議,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幫助企業在政策把握、投資決策、行銷議價、財務管理、合同洽談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加強,以更好地適應新稅制。

從資料的可得與可靠性把握,調查選取了四大行業2016年5月~2017年4月的資料,分別從減負面和行業面進行分析。到2017年4月征期結束,全面實施營改增一周年,北京實現減稅209.7億元,平均減負幅度14.8%(各行業減負情況見下表)。

減稅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試點企業直接減稅,

2016年5月~2017年4月累計減稅209.7億元,占減稅總額的51.1%;二是下游企業中的“3+7”行業納稅人新增抵扣減稅,2016年5月~2017年4月累計減稅148.4億元,占減稅總額的36.1%;三是下游企業中的原增值稅行業新增抵扣減稅,2016年5月~2017年4月累計減稅52.4億元,占減稅總額的12.8%。

盤點施策紅利 幫企業謀發展

總體減負效果凸顯

北京4大行業的238105戶納稅人,2016年5月~12月減負與持平227919戶,占95.72%,增負10186戶,占4.28%。營改增全年累計減稅297億元,平均減負幅度14.2%,

4大行業均實現了全面減負,總體減負效果凸顯,四大行業淨減負金額構成(見圖1)。

但即便如此,調查中發現金融業(如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增稅8.02億元,稅負增加161% )、建築業(中國建築一局有限公司增稅5900萬元,稅負增加7.44%)個別企業稅負增加較多。除金融業稅負增加存在稅率、抵扣項目因素外,

房地產業企業多是因為一般計稅方式專案多抵扣不足、建築業存在上下游抵扣憑證不易取得因素導致,後兩個行業企業有望通過優選合作企業、改變合作方式、取得合法票據等達到降低稅負目的。

行業減負程度不一

實施營改增總體減負成效顯著,但行業減負差異明顯。2016年5月~12月,4大行業銷售額87853億元,增值稅應納稅額913億元,平均減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生活服務業30.2%、房地產業10.3%、金融業7.4%、建築業4.7%。

減負最大的生活服務業和最小的建築業平均稅負差異達 倍(見圖2)。

以服務業為例,增值稅名義稅率6%或11%高於營業稅3%或5%,但在銷項稅扣除進項稅後,實際稅負低於營業稅,尤其是多環節流轉的生產性服務,減負效果更為明顯。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年納稅規模21400萬元,“營改增”後,企業積極適應新的政策環境,改變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梳理、整合、優化業務結構、流程,加強財務管理與核算,優先選擇與具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供應商合作,成立獨立的飛機維修企業,享受飛機維修企業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營改增減稅9730萬元,減負78.85%,抵扣後實際稅負0.63%,減掉了稅收負擔,提升了競爭優勢,營改增為航空企業營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華聯咖世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OSTA咖啡門店品牌),面對餐飲業下行趨勢,對採購原材料、房租、物業、水電、工程裝修等成本費用把住票據關,加強財務管理,充分運用政策,營改增減稅1171.37萬元,稅負下降83.95%,增值稅抵扣後實際稅負0.8%,遠低於5%的營業稅稅率,1171.37萬元的改革紅包給企業降低價格、擴大規模、壯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

建築業上游企業小、散、亂,沙石料、土石方等材料往往很難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發票,但可享受老項目計稅優惠。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老項目享受政策,營改增減稅52.06萬元,減負13.46%。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承裝電力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等,僅北京地區專案營改增減稅1806.19萬元,減負44.75%。

房地產業土地成本不記入銷售額,建安成本及其他服務成本納入抵扣範圍。企業新建或是購買廠房,以及廠房修繕、道路綠化等花費都可用來抵稅;營改增後所有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對所有企業納入抵扣;土地出讓金占到了整個成本的30%到40%,是開發成本中最大的一塊,營改增後,房地產項目扣除土地出讓金後的餘額作為銷售額,稅負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北京薈宏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主營不動產經營租賃,營改增後,企業成立營改增小組,對公司經營業務進行梳理,識別潛在增值稅風險和主要風險控制點,重新修訂各類業務合同,改造採購、發票、會計系統和業務流程,建立進、銷端發票台賬,強化財務管理和稅收核算,按規定執行減免稅、簡易徵收等適用優惠政策,2016年5月-2017年4月實現減稅250.85萬元,稅負降低7.31%。北京嘉源京大房地產減稅506.05萬元,減負7.61%,而北京泰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加強對取得票據的管理,科目設置和財務核算更加細分,對於甲供材、清包工專案,採用簡易計稅方法繳納增值稅;加上“差額預繳”政策使得絕大多數老專案保持穩定的稅負不增,營改增實現減稅344萬元,稅負下降7.07%。

金融業營改增後,根據規定,除向貸款方支付的與該筆貸款直接相關的投資顧問費、手續費、諮詢費等費用不得抵扣外,大部分中間業務相關的傭金及手續費支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中間業務稅負的降低,有利於銀行改變單一的收入結構,增強對系統風險的抵禦能力,促進銀行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銀行業為境外單位間貨幣資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業務提供的直接收費金融服務免征增值稅,降低了此類金融服務的出口成本,為國內銀行拓展跨境業務、提升國際化發展水準提供了新的支撐點。此外,2016年5月1日後取得的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進項稅額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電子設備、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允許當期抵扣,這樣銀行採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將會降低。中國光大銀行積極適應稅制改革的新常態,調整內部架構,加強採購和進項管理,梳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費用支出專案,修訂採購辦法,選取採購對象時優先考慮供應商的納稅身份,強化發票管理,實現基於業務系統產生的交易流水和客戶資訊系統維護的客戶資訊對接開具發票,營改增後減稅1025.59萬元,成功減負0.17%。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購入固定資產、交易費用充分抵扣,增加進項,減稅661.33萬元,減負10.16%。改革的紅利促進了企業擴大投資,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和後勁。

同業減負參差不齊

全面實施營改增不但消除了試點企業重複徵稅,減輕了稅收負擔;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試點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重複徵稅,減輕了產業鏈稅收負擔,營改增具有改在服務業,減稅利益外溢至工商業的特點。同業企業稅負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抵扣鏈條存在不同的缺陷。如在建築業行業鏈條中,甲供小企業多、個體工商戶數量大,票據規範程度不一,規範企業難以從不規範的供應方取得合法抵扣票據,導致減負各不相同。如同為建築業,北京華開建築裝飾有限公司2016年5月~2017年4月減稅152萬元,減負達22.89%,而北排建設有限公司減稅48.5萬元,減負僅為2.21%。金融業由於存貸規模、中間業務不同,減負幅度差異較大。中國光大銀行減稅1025.59萬元,減負僅0.17%,中國農業銀行北京豐台支行減稅709萬元,減負達19.61%。由於經營專案、規模差異,同為金融保險業,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減稅387.49萬元,減負37.67%,而農銀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增稅4.1萬元,增負3.8%。由於抵扣不同減負不同也反映在生活服務業,瑞思學科西城分校減稅31萬元,減負達15.05%,而巨人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西城分校減稅4萬元,僅減負2.45%;美諾(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減稅548萬元,減負100%,北京普天同慶酒店減稅30.55萬元,減負20.81%。同業企業上下游規範抵扣充分、受益較大。

促進企業管理升級

一是督促企業重視風險管理,提升議價能力。在市場定價規則下,許多納稅人為了應對營改增帶來的稅務風險,會多方考慮挑選、確定合作方,關注議價比較,議價能力的提升有助於資源向稅收管理規範的企業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也促進了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中鐵房地產集團公司通過區分增值稅和營業稅計稅方式,做好建設工程計價依據的調整,從而加強了合同簽訂方面的風險管理。二是督促企業強化系統升級。增值稅對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更高。譬如:建築專案分散各地,導致發票的收集、審核、整理工作難度大;而增值稅核算、申報體系的相對複雜性,也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華人壽通過開發“增值稅管理系統”,加強了企業內部發票開具、取得及進銷項稅額的管理。三是促進企業加強會計核算。督促企業從購入材料、設備物資時,將增值稅與買價分別核算,並同步做好專案的預繳和台賬管理,不斷加強帳目核算的準確性,並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核對體系。中國石油集團在享受增值稅帶來的“實惠”時,也同時加強和提升了企業內部風險管控的能力。對於建築企業來說,也面臨著營改增後的轉型壓力,過去,一些建築企業只接項目不做項目,通過層層分包坐地分成。營改增倒逼企業索取進項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促進企業經營模式轉變和專業分工細化。營改增之後,房地產公司的招標採購模式及成本核算方法也會發生改變,成本管控也面臨挑戰,這會倒逼行業進一步優勝劣汰。那些從正規管道獲取土地、取得合規票據的,上下游供應商正規健全、內部管理完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實際稅負相對營業稅會進一步有所降低,生存空間會加大,而一些規模小、議價能力弱的房地產企業將面臨諸多壓力。中國聯合航空公司營改增後,負責維修服務的部門獨立出來,再向原企業提供服務,從而使內部服務部門既能獨立建立法人機構,又不影響企業稅收負擔。四是發展能力增強。營改增後,將服務業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對於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的徵收率簡易徵稅,企業實際稅負低於原營業稅3%或5%的稅率,有利於減輕小規模企業稅負,增強發展能力。五是有利於創新創業發展。企業創新與創業初期,往往開支大、營業收入少、利潤薄、虧損多,按增值額徵收增值稅相對於按營業收入徵收營業稅,可以減輕企業在創業與創新初期遇到的納稅困難,利於創新創業發展。如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減稅473.89萬元,減負11.6%。

減負效應持續擴大

一是抵扣政策運用到位減負增效。從北京營改增實際運行經驗看,企業在2016年還不太適應稅制轉換的變化,加之抵扣機制和政策把握不夠到位,帶來的征抵不一致等諸多因素引起企業稅負的波動,屬正常現象。2017年隨著政策的充分運用和改革的逐步推進,稅負的降低效應逐步擴大到位。北京華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5-12月減稅69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達83萬元。北京泰樂房地產2016年5月~12月減稅206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138萬元。北京比格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5月~12月減稅440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166萬元。二是政策預留空間增效。試點方案保留了過渡期和減免稅政策,2016年有前四個月的改革空期,2017年實施時間比2016年多出4個月,這部分的政策紅利會得到全部釋放。三是稅制上增效。稅務總局將會同財政部,適時適當完善營改增的相關政策,2017年7月1日增值稅的稅率將由4檔減為3檔;建築業針對老項目變少新項目增多,會完善營改增相關政策,將會使減負效應逐步擴大。四是市場經濟優選法則減負增效。為了進項稅額的最大化、自身稅負的最小化,企業會選擇促進服務外包和專業化分工,各增值稅納稅人將有內在動力從規模較大、經營較規範的一般納稅人那裡進貨,產業鏈減負增效影響蔓延,營改增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規範經營上都將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如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承裝電力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等,目前在建項目主要為外省市軌道交通項目,有上海市軌道交通2號、3號、7號、16號線,蘇州軌道交通1號、2號部分專案,2016年5月-2017年4月僅北京項目減稅1805.19萬元,加上全國其他區域專案,減稅總額在1億元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建築業新政策的出臺,2017年的減負紅包會更鼓起來。後營改增時期,隨著制度完善、抵扣鏈條完整、市場規範,減稅效果將持續釋放,總體稅負有望繼續下降。

北京營改增試點成效調查顯示,營改增改革使企業總體稅負下降明顯,合理稅制得到保障,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企業管理得到提升,發展動能不斷累積,直接效應愈加明顯,外溢效應愈加增大,長遠效應愈加清晰,稅制改革的“放水養魚”正逐漸凸顯。但全面實施營改增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在政策導向上需要把握好改制、減稅、轉型之間的關係,破解改革進程中的難題還需要後續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盤點動能累積 謀經濟轉型空間

加速經濟轉型 為供給側提供發展空間

全面實施營改增,擔負著企業減稅降本的改革任務。遵循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部署,營改增有助於促進加工製造業和生活服務業“同線同標同質”,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緩經濟下行壓力。調查資料說明,北京營改增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作用明顯。自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北京4大行業減負和持平企業占95.9%,實現了全面減負,減負額高達209.7億元。營改增也加速了經濟結構快速轉型,2016年“新三板”落戶北京掛牌公司超過5000家,總部企業數量淨增70家達到了4007家。阿裡巴巴北方運營中心正式簽約落戶北京。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到79.8%。促進了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利用外資130億美元,境外投資5.6億美元,服務貿易達到1200多億美元。2017年1月~2月,北京實際利用外資42.5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32.7%。營改增使成本高、利潤率低的企業減稅較多,而成本低、利潤率高的企業減稅較少。全面實施營改增對於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減輕企業稅負,實施供給側改革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所釋放的減負增效效應,為供給者提供了發展空間,也對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影響。

促進結構優化 助推經濟持續發展

全面實施營改增以消除商品和服務往來中的重複徵稅、完善增值稅抵扣鏈為核心,在合理引導產業分工與深化協作基礎上,通過促進層次提升、引導重點產業發展來實現結構優化。2016年5月~12月,北京減免稅費574億元。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2016年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19995.3億元,同比增長7.1%,快於全市經濟增速0.4個百分點;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4932.2億元,同比增長6.6%。全面實施營改增減輕了服務業稅收負擔,並通過服務業鏈條抵扣帶動下游企業,減輕下游工商企業稅負反過來拉動服務業發展,對於促進服務業和工商業聯動發展,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營改增助力下,北京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效果顯著,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孕育成長,經濟結構高端化更趨明顯,增長有後勁,創新有活力,結構有升級,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興經濟為北京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也帶動了稅收持續增長。2016年,北京稅務部門組織的各項稅費收入12844.6億元,同比增長6.2%。2017年第一季度,北京國稅完成稅收收入2193.9億元,同比增長39%,北京地稅完成各項稅費收入1088.8億元,同比增長23.2%;2016年5月~2017年3月,北京市共徵收增值稅2731.7億元。高精尖產業稅收增速和比重雙提高,對北京市稅收貢獻過半,金融、科技、資訊服務業等優勢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44.4%。2016年服務性消費占市場消費總額比重是44.6%,2017年第一季度占比達到53.2%,消費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企業利用降稅“紅利”降低價格、豐富產品、提升服務,從根本上提升居民對消費的信心,更多的消費能力被釋放出來,增強了經濟發展活力。

豐富業態發展 不斷累積產業動能

北京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經濟結構優化,全面實施營改增對產業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一是營改增有利於新興業態發展。在服務業營改增試點中,像摩拜單車、ofo新型業態,利用資訊技術和網路平臺等先進技術,建立“互聯網+服務”運營模式,經營規模龐大、所需設備規模較大,且大都處於投入階段,設備投入多從而獲得較多進項抵扣,企業獲益大,同時又向生產廠商、下一鏈條經營者、消費者提供服務,增加下一鏈條經營者進項抵扣,形成了服務企業進項設備抵扣和下游增值稅進項抵扣的雙向減負效應。二是營改增對於高成長、高研發投入、高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統集成類以及服務類公司最為有利。2016年北京落實中關村等國家自主創新試點,扶持高新企業發展減免稅款352.5億元,從而有利於做大做強研發、設計、物流和行銷等高端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從傳統走向現代。三是營改增降低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企業稅負,有利於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強科技研發和服務企業發展動力,形成對創新供給的激勵。全面實施營改增,從短期看有利於企業減負、降本,更大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長期看,稅制優化和完善,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在北京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建設,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轉換的推動下,以資訊技術、現代物流為代表的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實體經濟蓬勃發展。

盤點稅制改革 謀稅收治理保障

保障合理稅制

國際稅制發展規律證明,直接稅所占比重與經濟發展水準和收入水準呈正相關關係。隨著經濟發展水準和收入水準的逐步提高,直接稅在稅制結構中的占比必然會水漲船高,否則,就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拖累。

我國稅制結構的問題在於間接稅比重過高,直接稅比重過低。這會造成商品服務的價格特別是奢侈品價格過高,對消費和進出口都產生不利影響。直接稅占比過低是導致我國基尼係數高於國際警戒線的重要制度原因。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失衡,導致經濟迴圈不暢。在稅制結構改革中,必須提高直接稅比重,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現新的動態平衡。因此,營改增承擔著提高直接稅比重、調整直接稅與間接稅結構比例的重要歷史任務。全面推行營改增加速了稅收收入結構性調整進程,為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提供了空間,從總量上對結構性減稅做出了重要貢獻,使合理稅制得到保障。

促進稅收治理

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定位中,建立現代稅收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營改增同步推進“擴圍”和徹底“轉型”兩大改革任務,解決了現代增值稅制建立的關鍵環節。營改增試點全面實施之後,不僅流動資產,包括不動產在內的所有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全面抵扣,極大地降低企業稅負;同時消除了過去的重複徵稅、稅上加稅,企業稅負結構也得到優化。全面實施的營改增試點標誌著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改革基本到位,促進了中國稅收制度創新和系統性重構。預計到今年4月30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一周年之際,全國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這6800億元僅是營改增改革紅利之一,更為重要的改革紅利是減少經濟運行中的扭曲,提升經濟效率。北京的營改增調查說明,隨著營改增的實施,企業間的分工更為深化,產業關聯更為緊密。這種減少經濟扭曲的改革紅利對經濟發展和稅收治理的影響更為深遠。

營改增在政策設計上突出了利益導向,引導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付出更多努力,而企業努力的方向恰恰就是政府稅收治理的目標。此次營改增試點全面實施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不影響社會分工前提下,規範市場運行秩序,更好地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改善和社會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盤點問題改進 謀財稅改革提升

儘快推進增值稅立法

現行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是國務院1993年發佈、2008年頒佈的暫行條例。營改增後,營改增行業履行增值稅納稅義務的依據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佈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法律層級更低,與稅收法定的要求有距離,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規範性。改革趨前、立法滯後的矛盾更加突出。應儘快推進增值稅立法,將稅率、稅基、徵稅範圍、減免政策等稅收要素以法律形式固定,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逐步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

全面推開營改增,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打通抵扣鏈條、以“減稅”效應倒逼企業規範經營,不斷促進各行業向規範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發展。營改增後,四大行業尤其是房地產業、建築業進項稅額抵扣所要求的發票問題顯得尤其突出。如果發票未能順利取得,進項稅額不能抵扣,那麼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稅負就有可能出現回升。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生活服務業。應以取得為切入點,對增值稅發票實施全生命週期的管理。簡化申請發票臨時增量程式,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取消核定發票版本和購買發票數量,讓企業根據需求隨時購買適合的發票版本和數量,順暢鏈條抵扣。同時財稅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手段,以嚴懲違規促進鏈條管理。

合理調整中央地方分成

營改增後,對原增值稅、新改征增值稅和原固定中央級增值稅分成比例作出了調整。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原營業稅稅收規模較大的地方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2016年,中央級收入增收123.2億元,市級和區級則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分別減收23.7億元和94.7億元。中央與地方稅收分成事關營改增長期改革效用,影響地方公共服務、基礎投資、社會經濟發展等重大建設,為防止地方財權與事權倒掛懸殊,降低地方在改革中的損失,在現有條件下,應合理調整央地分成,以及通過房地產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培育地方稅收體系。

簡並稅率檔次

目前的增值稅為17%,13%,11%,6%四檔稅率,另外還設置有3%和5%兩檔徵收率。一是檔次過多會影響增值稅中性作用發揮。在多檔稅率並存的情況下,資源會流向低稅率的經濟部門,對經濟活動產生干擾。二是增加稅收征管成本和納稅人的遵從成本。三是同一行業多檔稅率具體業務適用稅率不易界定。如對服務行業採取了11%、6%兩檔稅率。從實踐看,產業融合使傳統行業劃分逐漸模糊,一些具體業務應當歸為哪種應稅範圍,適用哪種稅率很難從政策規定中找到對應條款,一段業務分段適用不同稅率劃分難。如京東快遞業務,包裹的收取和派送屬於收派服務6%徵稅,包裹由一個城市(如北京)集散中心運送到另一個城市(如浙江)集散中心屬於運輸服務按11%徵稅,快遞公司對收取的快遞費(如15元)按11%還是6%如何劃分金額很難把握。四是混合銷售界定爭議較大。對既涉及貨物又涉及服務的混合銷售行為,在實踐中按其主業還是副業使用稅率,主、副業的界定執行中爭議較大。一個行業多檔稅率會在不同程度上扭曲經濟運行。稅率檔次多,抵扣計算複雜,易產生稅企爭議和稅收管理風險。

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7月1日起營改增取消13%這一檔稅率,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從長遠看,增值稅改 革推進宜清理、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可考慮設置一檔基本稅率加一檔低稅率的做法,徵收率也應只設一檔,並選擇合理的免稅範圍。而兩檔稅率的設定也對解決金融行業 “只減不增”有所幫助。

提升稅收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效率

營改增後,稅收管理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存在漏征漏管風險。國稅部門負責增值稅徵收,地稅部門負責附加稅收徵收並代征存量房增值稅。目前國地稅雖都用金三徵收系統,但還不支援資訊共用,地稅不能主動掌握增值稅繳納的情況,國稅客觀上對地稅代征的存量房增值稅管理上存在滯後,代徵稅收入、附加稅徵收存在漏征漏管風險。二是以票控稅優勢喪失。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原來是隨著營業稅進行附征,借助營業稅應稅勞務發票的開具對個人所得稅實施有效管控也是強化征管的得力措施之一。營改增後隨主體稅種附征的基礎資訊難以掌控,失去了“以票控稅”的把手,加之商事登記制度推行後征管資訊需要納稅人到稅務機關補錄才能掌握,稅務機關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面臨艱巨的挑戰,對自然人稅收管理的難度尤為明顯,征管手段弱化,征管難度加大。三是管理不便。增值稅是對扣除成本後的產值徵稅,無論是對稅收征管能力還是對納稅人的會計核算水準都有較高的要求,稅收管理成本和遵從成本較高。

在現有的條件下,稅務機關宜提高服務能力和效率,深入企業開展政策細分輔導;加大政策宣傳與培訓力度,培育納稅人良好的納稅習慣;加強電子稅務平臺建設,完善網上申報和網上認證平臺,實現國地稅資訊即時共用,提高征管整體水準;普及稅務代理;並高度重視稅負上升企業,及時出臺解決辦法,確保稅負只減不增。

作者:張亞平 陳甯 李竹娜 本報記者 董澤斌

減負效果更為明顯。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年納稅規模21400萬元,“營改增”後,企業積極適應新的政策環境,改變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梳理、整合、優化業務結構、流程,加強財務管理與核算,優先選擇與具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供應商合作,成立獨立的飛機維修企業,享受飛機維修企業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營改增減稅9730萬元,減負78.85%,抵扣後實際稅負0.63%,減掉了稅收負擔,提升了競爭優勢,營改增為航空企業營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華聯咖世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OSTA咖啡門店品牌),面對餐飲業下行趨勢,對採購原材料、房租、物業、水電、工程裝修等成本費用把住票據關,加強財務管理,充分運用政策,營改增減稅1171.37萬元,稅負下降83.95%,增值稅抵扣後實際稅負0.8%,遠低於5%的營業稅稅率,1171.37萬元的改革紅包給企業降低價格、擴大規模、壯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

建築業上游企業小、散、亂,沙石料、土石方等材料往往很難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發票,但可享受老項目計稅優惠。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老項目享受政策,營改增減稅52.06萬元,減負13.46%。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承裝電力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等,僅北京地區專案營改增減稅1806.19萬元,減負44.75%。

房地產業土地成本不記入銷售額,建安成本及其他服務成本納入抵扣範圍。企業新建或是購買廠房,以及廠房修繕、道路綠化等花費都可用來抵稅;營改增後所有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對所有企業納入抵扣;土地出讓金占到了整個成本的30%到40%,是開發成本中最大的一塊,營改增後,房地產項目扣除土地出讓金後的餘額作為銷售額,稅負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北京薈宏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主營不動產經營租賃,營改增後,企業成立營改增小組,對公司經營業務進行梳理,識別潛在增值稅風險和主要風險控制點,重新修訂各類業務合同,改造採購、發票、會計系統和業務流程,建立進、銷端發票台賬,強化財務管理和稅收核算,按規定執行減免稅、簡易徵收等適用優惠政策,2016年5月-2017年4月實現減稅250.85萬元,稅負降低7.31%。北京嘉源京大房地產減稅506.05萬元,減負7.61%,而北京泰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加強對取得票據的管理,科目設置和財務核算更加細分,對於甲供材、清包工專案,採用簡易計稅方法繳納增值稅;加上“差額預繳”政策使得絕大多數老專案保持穩定的稅負不增,營改增實現減稅344萬元,稅負下降7.07%。

金融業營改增後,根據規定,除向貸款方支付的與該筆貸款直接相關的投資顧問費、手續費、諮詢費等費用不得抵扣外,大部分中間業務相關的傭金及手續費支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中間業務稅負的降低,有利於銀行改變單一的收入結構,增強對系統風險的抵禦能力,促進銀行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銀行業為境外單位間貨幣資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業務提供的直接收費金融服務免征增值稅,降低了此類金融服務的出口成本,為國內銀行拓展跨境業務、提升國際化發展水準提供了新的支撐點。此外,2016年5月1日後取得的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進項稅額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電子設備、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允許當期抵扣,這樣銀行採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將會降低。中國光大銀行積極適應稅制改革的新常態,調整內部架構,加強採購和進項管理,梳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費用支出專案,修訂採購辦法,選取採購對象時優先考慮供應商的納稅身份,強化發票管理,實現基於業務系統產生的交易流水和客戶資訊系統維護的客戶資訊對接開具發票,營改增後減稅1025.59萬元,成功減負0.17%。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購入固定資產、交易費用充分抵扣,增加進項,減稅661.33萬元,減負10.16%。改革的紅利促進了企業擴大投資,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和後勁。

同業減負參差不齊

全面實施營改增不但消除了試點企業重複徵稅,減輕了稅收負擔;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試點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重複徵稅,減輕了產業鏈稅收負擔,營改增具有改在服務業,減稅利益外溢至工商業的特點。同業企業稅負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抵扣鏈條存在不同的缺陷。如在建築業行業鏈條中,甲供小企業多、個體工商戶數量大,票據規範程度不一,規範企業難以從不規範的供應方取得合法抵扣票據,導致減負各不相同。如同為建築業,北京華開建築裝飾有限公司2016年5月~2017年4月減稅152萬元,減負達22.89%,而北排建設有限公司減稅48.5萬元,減負僅為2.21%。金融業由於存貸規模、中間業務不同,減負幅度差異較大。中國光大銀行減稅1025.59萬元,減負僅0.17%,中國農業銀行北京豐台支行減稅709萬元,減負達19.61%。由於經營專案、規模差異,同為金融保險業,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減稅387.49萬元,減負37.67%,而農銀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增稅4.1萬元,增負3.8%。由於抵扣不同減負不同也反映在生活服務業,瑞思學科西城分校減稅31萬元,減負達15.05%,而巨人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西城分校減稅4萬元,僅減負2.45%;美諾(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減稅548萬元,減負100%,北京普天同慶酒店減稅30.55萬元,減負20.81%。同業企業上下游規範抵扣充分、受益較大。

促進企業管理升級

一是督促企業重視風險管理,提升議價能力。在市場定價規則下,許多納稅人為了應對營改增帶來的稅務風險,會多方考慮挑選、確定合作方,關注議價比較,議價能力的提升有助於資源向稅收管理規範的企業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也促進了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中鐵房地產集團公司通過區分增值稅和營業稅計稅方式,做好建設工程計價依據的調整,從而加強了合同簽訂方面的風險管理。二是督促企業強化系統升級。增值稅對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更高。譬如:建築專案分散各地,導致發票的收集、審核、整理工作難度大;而增值稅核算、申報體系的相對複雜性,也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華人壽通過開發“增值稅管理系統”,加強了企業內部發票開具、取得及進銷項稅額的管理。三是促進企業加強會計核算。督促企業從購入材料、設備物資時,將增值稅與買價分別核算,並同步做好專案的預繳和台賬管理,不斷加強帳目核算的準確性,並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核對體系。中國石油集團在享受增值稅帶來的“實惠”時,也同時加強和提升了企業內部風險管控的能力。對於建築企業來說,也面臨著營改增後的轉型壓力,過去,一些建築企業只接項目不做項目,通過層層分包坐地分成。營改增倒逼企業索取進項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促進企業經營模式轉變和專業分工細化。營改增之後,房地產公司的招標採購模式及成本核算方法也會發生改變,成本管控也面臨挑戰,這會倒逼行業進一步優勝劣汰。那些從正規管道獲取土地、取得合規票據的,上下游供應商正規健全、內部管理完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實際稅負相對營業稅會進一步有所降低,生存空間會加大,而一些規模小、議價能力弱的房地產企業將面臨諸多壓力。中國聯合航空公司營改增後,負責維修服務的部門獨立出來,再向原企業提供服務,從而使內部服務部門既能獨立建立法人機構,又不影響企業稅收負擔。四是發展能力增強。營改增後,將服務業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對於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的徵收率簡易徵稅,企業實際稅負低於原營業稅3%或5%的稅率,有利於減輕小規模企業稅負,增強發展能力。五是有利於創新創業發展。企業創新與創業初期,往往開支大、營業收入少、利潤薄、虧損多,按增值額徵收增值稅相對於按營業收入徵收營業稅,可以減輕企業在創業與創新初期遇到的納稅困難,利於創新創業發展。如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減稅473.89萬元,減負11.6%。

減負效應持續擴大

一是抵扣政策運用到位減負增效。從北京營改增實際運行經驗看,企業在2016年還不太適應稅制轉換的變化,加之抵扣機制和政策把握不夠到位,帶來的征抵不一致等諸多因素引起企業稅負的波動,屬正常現象。2017年隨著政策的充分運用和改革的逐步推進,稅負的降低效應逐步擴大到位。北京華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5-12月減稅69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達83萬元。北京泰樂房地產2016年5月~12月減稅206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138萬元。北京比格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5月~12月減稅440萬元,2017年1月~4月減稅166萬元。二是政策預留空間增效。試點方案保留了過渡期和減免稅政策,2016年有前四個月的改革空期,2017年實施時間比2016年多出4個月,這部分的政策紅利會得到全部釋放。三是稅制上增效。稅務總局將會同財政部,適時適當完善營改增的相關政策,2017年7月1日增值稅的稅率將由4檔減為3檔;建築業針對老項目變少新項目增多,會完善營改增相關政策,將會使減負效應逐步擴大。四是市場經濟優選法則減負增效。為了進項稅額的最大化、自身稅負的最小化,企業會選擇促進服務外包和專業化分工,各增值稅納稅人將有內在動力從規模較大、經營較規範的一般納稅人那裡進貨,產業鏈減負增效影響蔓延,營改增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規範經營上都將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如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承裝電力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等,目前在建項目主要為外省市軌道交通項目,有上海市軌道交通2號、3號、7號、16號線,蘇州軌道交通1號、2號部分專案,2016年5月-2017年4月僅北京項目減稅1805.19萬元,加上全國其他區域專案,減稅總額在1億元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建築業新政策的出臺,2017年的減負紅包會更鼓起來。後營改增時期,隨著制度完善、抵扣鏈條完整、市場規範,減稅效果將持續釋放,總體稅負有望繼續下降。

北京營改增試點成效調查顯示,營改增改革使企業總體稅負下降明顯,合理稅制得到保障,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企業管理得到提升,發展動能不斷累積,直接效應愈加明顯,外溢效應愈加增大,長遠效應愈加清晰,稅制改革的“放水養魚”正逐漸凸顯。但全面實施營改增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在政策導向上需要把握好改制、減稅、轉型之間的關係,破解改革進程中的難題還需要後續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盤點動能累積 謀經濟轉型空間

加速經濟轉型 為供給側提供發展空間

全面實施營改增,擔負著企業減稅降本的改革任務。遵循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部署,營改增有助於促進加工製造業和生活服務業“同線同標同質”,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緩經濟下行壓力。調查資料說明,北京營改增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作用明顯。自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北京4大行業減負和持平企業占95.9%,實現了全面減負,減負額高達209.7億元。營改增也加速了經濟結構快速轉型,2016年“新三板”落戶北京掛牌公司超過5000家,總部企業數量淨增70家達到了4007家。阿裡巴巴北方運營中心正式簽約落戶北京。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到79.8%。促進了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利用外資130億美元,境外投資5.6億美元,服務貿易達到1200多億美元。2017年1月~2月,北京實際利用外資42.5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32.7%。營改增使成本高、利潤率低的企業減稅較多,而成本低、利潤率高的企業減稅較少。全面實施營改增對於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減輕企業稅負,實施供給側改革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所釋放的減負增效效應,為供給者提供了發展空間,也對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影響。

促進結構優化 助推經濟持續發展

全面實施營改增以消除商品和服務往來中的重複徵稅、完善增值稅抵扣鏈為核心,在合理引導產業分工與深化協作基礎上,通過促進層次提升、引導重點產業發展來實現結構優化。2016年5月~12月,北京減免稅費574億元。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2016年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19995.3億元,同比增長7.1%,快於全市經濟增速0.4個百分點;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4932.2億元,同比增長6.6%。全面實施營改增減輕了服務業稅收負擔,並通過服務業鏈條抵扣帶動下游企業,減輕下游工商企業稅負反過來拉動服務業發展,對於促進服務業和工商業聯動發展,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營改增助力下,北京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效果顯著,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孕育成長,經濟結構高端化更趨明顯,增長有後勁,創新有活力,結構有升級,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興經濟為北京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也帶動了稅收持續增長。2016年,北京稅務部門組織的各項稅費收入12844.6億元,同比增長6.2%。2017年第一季度,北京國稅完成稅收收入2193.9億元,同比增長39%,北京地稅完成各項稅費收入1088.8億元,同比增長23.2%;2016年5月~2017年3月,北京市共徵收增值稅2731.7億元。高精尖產業稅收增速和比重雙提高,對北京市稅收貢獻過半,金融、科技、資訊服務業等優勢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44.4%。2016年服務性消費占市場消費總額比重是44.6%,2017年第一季度占比達到53.2%,消費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企業利用降稅“紅利”降低價格、豐富產品、提升服務,從根本上提升居民對消費的信心,更多的消費能力被釋放出來,增強了經濟發展活力。

豐富業態發展 不斷累積產業動能

北京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經濟結構優化,全面實施營改增對產業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一是營改增有利於新興業態發展。在服務業營改增試點中,像摩拜單車、ofo新型業態,利用資訊技術和網路平臺等先進技術,建立“互聯網+服務”運營模式,經營規模龐大、所需設備規模較大,且大都處於投入階段,設備投入多從而獲得較多進項抵扣,企業獲益大,同時又向生產廠商、下一鏈條經營者、消費者提供服務,增加下一鏈條經營者進項抵扣,形成了服務企業進項設備抵扣和下游增值稅進項抵扣的雙向減負效應。二是營改增對於高成長、高研發投入、高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統集成類以及服務類公司最為有利。2016年北京落實中關村等國家自主創新試點,扶持高新企業發展減免稅款352.5億元,從而有利於做大做強研發、設計、物流和行銷等高端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從傳統走向現代。三是營改增降低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企業稅負,有利於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強科技研發和服務企業發展動力,形成對創新供給的激勵。全面實施營改增,從短期看有利於企業減負、降本,更大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長期看,稅制優化和完善,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在北京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建設,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轉換的推動下,以資訊技術、現代物流為代表的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實體經濟蓬勃發展。

盤點稅制改革 謀稅收治理保障

保障合理稅制

國際稅制發展規律證明,直接稅所占比重與經濟發展水準和收入水準呈正相關關係。隨著經濟發展水準和收入水準的逐步提高,直接稅在稅制結構中的占比必然會水漲船高,否則,就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拖累。

我國稅制結構的問題在於間接稅比重過高,直接稅比重過低。這會造成商品服務的價格特別是奢侈品價格過高,對消費和進出口都產生不利影響。直接稅占比過低是導致我國基尼係數高於國際警戒線的重要制度原因。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失衡,導致經濟迴圈不暢。在稅制結構改革中,必須提高直接稅比重,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現新的動態平衡。因此,營改增承擔著提高直接稅比重、調整直接稅與間接稅結構比例的重要歷史任務。全面推行營改增加速了稅收收入結構性調整進程,為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提供了空間,從總量上對結構性減稅做出了重要貢獻,使合理稅制得到保障。

促進稅收治理

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定位中,建立現代稅收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營改增同步推進“擴圍”和徹底“轉型”兩大改革任務,解決了現代增值稅制建立的關鍵環節。營改增試點全面實施之後,不僅流動資產,包括不動產在內的所有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全面抵扣,極大地降低企業稅負;同時消除了過去的重複徵稅、稅上加稅,企業稅負結構也得到優化。全面實施的營改增試點標誌著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改革基本到位,促進了中國稅收制度創新和系統性重構。預計到今年4月30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一周年之際,全國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這6800億元僅是營改增改革紅利之一,更為重要的改革紅利是減少經濟運行中的扭曲,提升經濟效率。北京的營改增調查說明,隨著營改增的實施,企業間的分工更為深化,產業關聯更為緊密。這種減少經濟扭曲的改革紅利對經濟發展和稅收治理的影響更為深遠。

營改增在政策設計上突出了利益導向,引導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付出更多努力,而企業努力的方向恰恰就是政府稅收治理的目標。此次營改增試點全面實施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不影響社會分工前提下,規範市場運行秩序,更好地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改善和社會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盤點問題改進 謀財稅改革提升

儘快推進增值稅立法

現行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是國務院1993年發佈、2008年頒佈的暫行條例。營改增後,營改增行業履行增值稅納稅義務的依據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佈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法律層級更低,與稅收法定的要求有距離,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規範性。改革趨前、立法滯後的矛盾更加突出。應儘快推進增值稅立法,將稅率、稅基、徵稅範圍、減免政策等稅收要素以法律形式固定,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逐步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

全面推開營改增,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打通抵扣鏈條、以“減稅”效應倒逼企業規範經營,不斷促進各行業向規範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發展。營改增後,四大行業尤其是房地產業、建築業進項稅額抵扣所要求的發票問題顯得尤其突出。如果發票未能順利取得,進項稅額不能抵扣,那麼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稅負就有可能出現回升。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生活服務業。應以取得為切入點,對增值稅發票實施全生命週期的管理。簡化申請發票臨時增量程式,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取消核定發票版本和購買發票數量,讓企業根據需求隨時購買適合的發票版本和數量,順暢鏈條抵扣。同時財稅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手段,以嚴懲違規促進鏈條管理。

合理調整中央地方分成

營改增後,對原增值稅、新改征增值稅和原固定中央級增值稅分成比例作出了調整。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原營業稅稅收規模較大的地方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2016年,中央級收入增收123.2億元,市級和區級則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分別減收23.7億元和94.7億元。中央與地方稅收分成事關營改增長期改革效用,影響地方公共服務、基礎投資、社會經濟發展等重大建設,為防止地方財權與事權倒掛懸殊,降低地方在改革中的損失,在現有條件下,應合理調整央地分成,以及通過房地產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培育地方稅收體系。

簡並稅率檔次

目前的增值稅為17%,13%,11%,6%四檔稅率,另外還設置有3%和5%兩檔徵收率。一是檔次過多會影響增值稅中性作用發揮。在多檔稅率並存的情況下,資源會流向低稅率的經濟部門,對經濟活動產生干擾。二是增加稅收征管成本和納稅人的遵從成本。三是同一行業多檔稅率具體業務適用稅率不易界定。如對服務行業採取了11%、6%兩檔稅率。從實踐看,產業融合使傳統行業劃分逐漸模糊,一些具體業務應當歸為哪種應稅範圍,適用哪種稅率很難從政策規定中找到對應條款,一段業務分段適用不同稅率劃分難。如京東快遞業務,包裹的收取和派送屬於收派服務6%徵稅,包裹由一個城市(如北京)集散中心運送到另一個城市(如浙江)集散中心屬於運輸服務按11%徵稅,快遞公司對收取的快遞費(如15元)按11%還是6%如何劃分金額很難把握。四是混合銷售界定爭議較大。對既涉及貨物又涉及服務的混合銷售行為,在實踐中按其主業還是副業使用稅率,主、副業的界定執行中爭議較大。一個行業多檔稅率會在不同程度上扭曲經濟運行。稅率檔次多,抵扣計算複雜,易產生稅企爭議和稅收管理風險。

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7月1日起營改增取消13%這一檔稅率,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從長遠看,增值稅改 革推進宜清理、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可考慮設置一檔基本稅率加一檔低稅率的做法,徵收率也應只設一檔,並選擇合理的免稅範圍。而兩檔稅率的設定也對解決金融行業 “只減不增”有所幫助。

提升稅收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效率

營改增後,稅收管理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存在漏征漏管風險。國稅部門負責增值稅徵收,地稅部門負責附加稅收徵收並代征存量房增值稅。目前國地稅雖都用金三徵收系統,但還不支援資訊共用,地稅不能主動掌握增值稅繳納的情況,國稅客觀上對地稅代征的存量房增值稅管理上存在滯後,代徵稅收入、附加稅徵收存在漏征漏管風險。二是以票控稅優勢喪失。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原來是隨著營業稅進行附征,借助營業稅應稅勞務發票的開具對個人所得稅實施有效管控也是強化征管的得力措施之一。營改增後隨主體稅種附征的基礎資訊難以掌控,失去了“以票控稅”的把手,加之商事登記制度推行後征管資訊需要納稅人到稅務機關補錄才能掌握,稅務機關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面臨艱巨的挑戰,對自然人稅收管理的難度尤為明顯,征管手段弱化,征管難度加大。三是管理不便。增值稅是對扣除成本後的產值徵稅,無論是對稅收征管能力還是對納稅人的會計核算水準都有較高的要求,稅收管理成本和遵從成本較高。

在現有的條件下,稅務機關宜提高服務能力和效率,深入企業開展政策細分輔導;加大政策宣傳與培訓力度,培育納稅人良好的納稅習慣;加強電子稅務平臺建設,完善網上申報和網上認證平臺,實現國地稅資訊即時共用,提高征管整體水準;普及稅務代理;並高度重視稅負上升企業,及時出臺解決辦法,確保稅負只減不增。

作者:張亞平 陳甯 李竹娜 本報記者 董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