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事」正在消失的“老青島”,留下的這些照片你還記得多少?

對每個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青島人而言,總有那麼幾個“老路”、“老品牌”具有特殊意義。人們在這座城市生活的時間久了,這些承載著人們回憶的老路、老品牌便成為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

青島的古建築民居

老房子才有老味道;說起各地的最美民居,也許你總是會想到江南古鎮、福建土樓、北京四合院、川味吊腳樓......但鮮少有人發現青島的民居之美,這樣一種帶著歷史感,帶著老味道的絕美民居。

1

老城區德式別墅

談起青島,總是會想起“紅瓦綠樹,

碧海藍天”,多少人慕名而來,當看到這些充滿歷史痕跡的德式建築時,還是會充滿新奇。

綠樹環繞下的歷史痕跡,靜靜地展現在這樣靜謐的建築上,讓人不禁會產生身在國外的錯覺。

青島老城區是最為著名的歐式老建築區,保留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式建築街道風貌,小洋樓、低院牆、穿梭其中依地勢而建的階梯小路,處處散發著獨特的老青島味道。

2

黃島海草房

海草房以海草覆頂,以石頭為牆。由於海草含鹽量大,所以海草有防蟲蛀、防黴爛、阻燃等特點,是漁民非常喜歡的一種居住形式。

海草房是一種生態民居,主要分佈在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由於沿海地區夏季潮濕、冬季寒冷,為了冬天保暖驅寒,

夏天防雨防曬,經過千百年生活經驗的積累,以厚石壘牆,用曬乾的海草蓋頂,建造出海草房。

海草房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海草房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

3

沙子口漁村小樓

在青島嶗山風景區,有一處背靠青山,面朝大海,遺世獨立宛若世外桃源的民宿。

一條小溪從山上順流而下,穿梭於村莊之間。各家門前簇擁著金黃的油菜花,帶著瑩瑩的露水,一派溫良之境。

遠山簡潔明朗的線條猶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筆劃,伴著悠長婉轉的鳥鳴。

4

百果山老宅

百果山中深藏著一座韻味老宅,黑瓦石牆,並用茅草做頂,既擁有膠東沿海的漁家味道,又帶著一丁點兒陝北農村的恬淡之感。

居住在這裡的人用籬笆圍住了院落,讓人感覺清新質樸。

青島的老路

青島的老路,猶如老北京的胡同、老上海的弄堂一樣,承載著幾多歷史痕跡,見證著百年的滄桑。歷經變遷,老路漸漸消失,只能停泊在記憶裡。

1

台柳路

台柳路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在全國也是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台柳路修通後,一戶大戶人家的婦女回娘家

台柳路是一條百年老路,曾是進出青島的大動脈。隨著308國道和小白乾路(現重慶路)的修建,這條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且已經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從李村往東的路段已“改名換姓”,稱為九水路;從山東路往西也“另立門戶”改為西吳路;從鞍山路到海城賓館的那一段也“嫁給”了哈爾濱路。

台柳路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同樣是以兩端的地名來命名的,一邊是台東一邊是柳樹台。起自青島市市北區東鎮,也稱台東,經吳家村、雙山、河西、李村、九水,至嶗山柳樹台,全長31020米,寬4~10米。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

2

膠東路(波螺油子路)

青島的膠東路,青島人管這裡叫—波螺油子,波螺油子路,是極具青島風情的老街,也是一個永不磨滅的青島符號。她不僅蘊含著青島老街的美與詩意,還代表了青島原汁原味的市井風情。

在青島的方言裡,肉和油是諧音的,波螺油子即波螺肉,這條路因彎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狀像海螺(青島人叫波螺)的肉,故稱之波螺油子。

波螺油子是青島最曲折的一條路,它自西向東有九處拐彎,但最為精彩的是地勢落差最大的蘇州路至熱河路地段,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波螺油子。這段路面寬度在4—5米之間,長度在500米左右其中一處拐彎處接近360度,再加上近十米落差,便形成了上坡的人看著下坡的人在腳下行走的奇特景象。

2001年青島東西快速路第一期工程鋪設地下管網,拆掉了歷史悠久的“波螺油子”,後雖重建,但是已經沒了當年的風貌。

@hqpp198099: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路上走,懷念。

@狂奔的小蝸毛蛤蜊:懷念波螺油子,上學的時候經常和同學去買盜版光碟。

3

滄口路

青島的道路有三大怪。這三大怪分別是“波螺油子”、“馬路蓋在房子裡”和“轉了一圈又回來”。“馬路蓋在房子裡”說的滄口路與易州路交界處的大臺階,“轉了一圈又回來”指觀海二路。

滄口路的歷史很豐富,滄口路舊時候是一個“紅燈區”和文化區相融和的區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俄國人經西伯利亞來到滄口路,從事特殊的行業,當時,這條路上排列著紅燈一號、二號直到五號。

2011年6月,東西路快速路三期工程整體竣工通車,從曾經的滄口路上橫空穿過。這條歷史豐富的老街道,整體消失了。

@清涼魚兒:想念奶奶家門前的大樓梯,想念即墨路服裝市場,想念鮑島的餡餅,想念熱水站的劃圈牌牌,想念雜院兒裡打傘才能去的廁所和扣了罐頭罐子鎖的水龍頭!我奶奶家在滄口路28號,沒有的很徹底。

4

小白乾路

小白乾路是小村莊到白沙河的乾路的簡稱。小白乾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進入青島的唯一一條高等級公路,因此在青島市民的心中小白乾路的地位無可取代。

小白乾路原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鄉村土路,解放後,為緩解交通擁堵,將小白乾路辟建為一條交通幹道,1959年底竣工通車,成為市區北部又一條南北向交通幹線,緩和了四流北路的交通壓力。

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回應西部大開發,小白乾路分別更名為重慶南路、重慶中路和重慶北路。但在很多青島市民的心中,卻仍然將它稱之為小白乾路。

@舊事淚滴:我3歲到5歲一直住在小白乾路,現在還經常說,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條路了。

5

小陽路

起這個名字和小白乾路差不多,小陽路應該是指小村莊至陽本公園(今海泊河公園)之間這段路。

上世紀80年代, 從四方至湖北路的一路公車就途經小陽路,它雖然是一條雨天泥濘旱天飛塵的沙土路,但也是當時一條比較寬闊貫穿四方區的南北幹線。小陽路現已成為人民路一部分。

@青島老照片:小陽路是現在的人民路,1967年為重修小陽路,四方區每戶貢獻一小車石子修路,大家一起修,後來就叫人民路了。

@青島老貝:沒錯,我爺爺我爸爸我姑姑都參加過人民路修建。

6

地排車道

在廣州路和雲南路交匯處保存著一條獨特的“地排車道”,舊社會的時候,它是地排車夫拉車的專用道。近百年來歷經滄桑變遷,這些車道或被拆掉。

據史料記載,在上世紀30年代,地排車發展十分迅速,但當時青島的馬路大都是土路,為減少對路面的損壞,在運輸主要線路兩側修築了“車軌石”,以供地排車運行,這可是青島道路的特色。

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百餘條石板老路漸漸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地排車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和標誌。

@瑩瑩秋水:俺小時候專門在熱河路還有周邊呢些大坡等拉崖的,幫他們推上坡其怎麼也得給個三分二分的,攢著好買書。

青島老品牌

青島有著“品牌之都”的美譽,青島老字型大小、老品牌總會勾起島城市民許許多多的回憶。老品牌時至今日都是品質保證的金字招牌!,看到這些老品牌,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樣信賴。現在讓時光倒流,我們一起來回顧。

1

四方機車車輛廠

建於1900年,曾先後生產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台液力傳動內燃機車 、第一列雙層客車 、第一列低重心輕快穩列車等,被譽為中國機車車輛的故鄉。

2

青島盛錫福

建於1911年。“盛錫福”以草帽為主打產品,也生產呢制禮帽、皮制三塊瓦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等出國訪問時,戴的都是“盛錫福”產的帽子。

@黃海秋刀魚: 盛錫福三個字是吳佩孚的手書!!

3

萬寶銀樓

始建于上世紀初,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作為老字型大小首飾專營店,島城百年老字型大小珠寶首飾專營店,雲集了具備精湛技藝的工匠,打造著大家鍾愛的專屬飾品。

4

青島啤酒

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是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之一。

5

青島葡萄酒

創建於1912年的青島葡萄酒,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之一。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第一瓶威士卡、第一瓶白蘭地均誕生於此。

6

嶗山可樂

1953年,在青島開發出中國第一種碳酸飲料。由於獨特的配方和口感,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暢銷華夏。

@我愛NANA羊: 我小時候就喝這個,3毛一瓶

@windyAngle3: 小時候喝過,瓶子可以退回去當兩毛錢使

7

燈塔醬油

始於清光緒末年(1904年)之裕長醬園,曆百年歲月,與青島同輝。

@紫羅蘭348: 燈塔醬油最愛,純釀造的

8

青食餅乾

始創於1950年,青食餅乾成為很多青島成年人小時候的記憶,哺育三代人。

@x03640196:挺好吃的,奶味很濃

@雲遊在別處: 主要是沒多少添加劑,小孩吃放心

9

棧橋白乾

四十多年前,棧橋白乾風靡一時,是青島人飯桌上最常見的白酒,因為價格是1.15元,人們都叫它“115”。

10

雞牌味精

青島著名老品牌。1936年,日本商人在青島的台東六路和內蒙古路分別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調味品工廠,抗日戰爭勝利後,正式更名為青島味精廠。

@紫羅蘭348:雞牌味精,一直在用

11

馬牌油

上世紀70年代 ,馬牌油已遍佈中國北方市場,在護膚品交易中便出現了“南有蛤蜊油,北有馬牌油”的競爭局面。

@美麗青島: 我是青島人都不知道這個是青島的,我記得我奶奶很喜歡

@空氣一小口:這個真的很好用,比現在很多名牌化妝品效果好很多,只是買不到真貨了

12

大金鹿自行車

是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響噹噹的名牌產品。被稱為“自行車中的悍馬”。

@xzuhxq: 騎過的人都說品質特別好,我爸上學那會家裡比較窮。因為內戰所以家裡窮了要不然都是有錢人,所以當時只能買大金鹿。。但是我爸說騎行起來的操控性不好。

@xiaohai5732:大金鹿都是青島造,那個年代賣遍全國的,那品質,有本事你騎壞它

13

金錨手錶

1956年7月誕生。國家知名品牌“中華老字型大小”,青島市的第一塊手錶的品牌。

14

青島火柴廠

建於1928年,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成為我國火柴生產的重要基地、火柴機械製造基地和火柴原料生產基地。

@紫羅蘭348: 二分錢一盒

15

“鷹輪”牌縫紉機

1953年,“鷹輪”牌縫紉機在青島聯華縫紉機廠誕生,隨後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忠橙齊風魯韻: 我家有一台,年齡與我相當,哈哈

16

青島指針廠

建於1931年,主要生產“白蘭”、“紅葉”、“玫瑰”等品牌手縫針,1980年和1985年全國十家同類產品測評均獲第一名,並獲國優銀質獎。

@綠油油的大海:冀魯制針

這些消失的青島記憶

你還記得嗎?

遠山簡潔明朗的線條猶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筆劃,伴著悠長婉轉的鳥鳴。

4

百果山老宅

百果山中深藏著一座韻味老宅,黑瓦石牆,並用茅草做頂,既擁有膠東沿海的漁家味道,又帶著一丁點兒陝北農村的恬淡之感。

居住在這裡的人用籬笆圍住了院落,讓人感覺清新質樸。

青島的老路

青島的老路,猶如老北京的胡同、老上海的弄堂一樣,承載著幾多歷史痕跡,見證著百年的滄桑。歷經變遷,老路漸漸消失,只能停泊在記憶裡。

1

台柳路

台柳路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在全國也是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台柳路修通後,一戶大戶人家的婦女回娘家

台柳路是一條百年老路,曾是進出青島的大動脈。隨著308國道和小白乾路(現重慶路)的修建,這條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且已經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從李村往東的路段已“改名換姓”,稱為九水路;從山東路往西也“另立門戶”改為西吳路;從鞍山路到海城賓館的那一段也“嫁給”了哈爾濱路。

台柳路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同樣是以兩端的地名來命名的,一邊是台東一邊是柳樹台。起自青島市市北區東鎮,也稱台東,經吳家村、雙山、河西、李村、九水,至嶗山柳樹台,全長31020米,寬4~10米。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

2

膠東路(波螺油子路)

青島的膠東路,青島人管這裡叫—波螺油子,波螺油子路,是極具青島風情的老街,也是一個永不磨滅的青島符號。她不僅蘊含著青島老街的美與詩意,還代表了青島原汁原味的市井風情。

在青島的方言裡,肉和油是諧音的,波螺油子即波螺肉,這條路因彎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狀像海螺(青島人叫波螺)的肉,故稱之波螺油子。

波螺油子是青島最曲折的一條路,它自西向東有九處拐彎,但最為精彩的是地勢落差最大的蘇州路至熱河路地段,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波螺油子。這段路面寬度在4—5米之間,長度在500米左右其中一處拐彎處接近360度,再加上近十米落差,便形成了上坡的人看著下坡的人在腳下行走的奇特景象。

2001年青島東西快速路第一期工程鋪設地下管網,拆掉了歷史悠久的“波螺油子”,後雖重建,但是已經沒了當年的風貌。

@hqpp198099: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路上走,懷念。

@狂奔的小蝸毛蛤蜊:懷念波螺油子,上學的時候經常和同學去買盜版光碟。

3

滄口路

青島的道路有三大怪。這三大怪分別是“波螺油子”、“馬路蓋在房子裡”和“轉了一圈又回來”。“馬路蓋在房子裡”說的滄口路與易州路交界處的大臺階,“轉了一圈又回來”指觀海二路。

滄口路的歷史很豐富,滄口路舊時候是一個“紅燈區”和文化區相融和的區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俄國人經西伯利亞來到滄口路,從事特殊的行業,當時,這條路上排列著紅燈一號、二號直到五號。

2011年6月,東西路快速路三期工程整體竣工通車,從曾經的滄口路上橫空穿過。這條歷史豐富的老街道,整體消失了。

@清涼魚兒:想念奶奶家門前的大樓梯,想念即墨路服裝市場,想念鮑島的餡餅,想念熱水站的劃圈牌牌,想念雜院兒裡打傘才能去的廁所和扣了罐頭罐子鎖的水龍頭!我奶奶家在滄口路28號,沒有的很徹底。

4

小白乾路

小白乾路是小村莊到白沙河的乾路的簡稱。小白乾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進入青島的唯一一條高等級公路,因此在青島市民的心中小白乾路的地位無可取代。

小白乾路原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鄉村土路,解放後,為緩解交通擁堵,將小白乾路辟建為一條交通幹道,1959年底竣工通車,成為市區北部又一條南北向交通幹線,緩和了四流北路的交通壓力。

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回應西部大開發,小白乾路分別更名為重慶南路、重慶中路和重慶北路。但在很多青島市民的心中,卻仍然將它稱之為小白乾路。

@舊事淚滴:我3歲到5歲一直住在小白乾路,現在還經常說,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條路了。

5

小陽路

起這個名字和小白乾路差不多,小陽路應該是指小村莊至陽本公園(今海泊河公園)之間這段路。

上世紀80年代, 從四方至湖北路的一路公車就途經小陽路,它雖然是一條雨天泥濘旱天飛塵的沙土路,但也是當時一條比較寬闊貫穿四方區的南北幹線。小陽路現已成為人民路一部分。

@青島老照片:小陽路是現在的人民路,1967年為重修小陽路,四方區每戶貢獻一小車石子修路,大家一起修,後來就叫人民路了。

@青島老貝:沒錯,我爺爺我爸爸我姑姑都參加過人民路修建。

6

地排車道

在廣州路和雲南路交匯處保存著一條獨特的“地排車道”,舊社會的時候,它是地排車夫拉車的專用道。近百年來歷經滄桑變遷,這些車道或被拆掉。

據史料記載,在上世紀30年代,地排車發展十分迅速,但當時青島的馬路大都是土路,為減少對路面的損壞,在運輸主要線路兩側修築了“車軌石”,以供地排車運行,這可是青島道路的特色。

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百餘條石板老路漸漸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地排車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和標誌。

@瑩瑩秋水:俺小時候專門在熱河路還有周邊呢些大坡等拉崖的,幫他們推上坡其怎麼也得給個三分二分的,攢著好買書。

青島老品牌

青島有著“品牌之都”的美譽,青島老字型大小、老品牌總會勾起島城市民許許多多的回憶。老品牌時至今日都是品質保證的金字招牌!,看到這些老品牌,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樣信賴。現在讓時光倒流,我們一起來回顧。

1

四方機車車輛廠

建於1900年,曾先後生產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台液力傳動內燃機車 、第一列雙層客車 、第一列低重心輕快穩列車等,被譽為中國機車車輛的故鄉。

2

青島盛錫福

建於1911年。“盛錫福”以草帽為主打產品,也生產呢制禮帽、皮制三塊瓦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等出國訪問時,戴的都是“盛錫福”產的帽子。

@黃海秋刀魚: 盛錫福三個字是吳佩孚的手書!!

3

萬寶銀樓

始建于上世紀初,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作為老字型大小首飾專營店,島城百年老字型大小珠寶首飾專營店,雲集了具備精湛技藝的工匠,打造著大家鍾愛的專屬飾品。

4

青島啤酒

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是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之一。

5

青島葡萄酒

創建於1912年的青島葡萄酒,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之一。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第一瓶威士卡、第一瓶白蘭地均誕生於此。

6

嶗山可樂

1953年,在青島開發出中國第一種碳酸飲料。由於獨特的配方和口感,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暢銷華夏。

@我愛NANA羊: 我小時候就喝這個,3毛一瓶

@windyAngle3: 小時候喝過,瓶子可以退回去當兩毛錢使

7

燈塔醬油

始於清光緒末年(1904年)之裕長醬園,曆百年歲月,與青島同輝。

@紫羅蘭348: 燈塔醬油最愛,純釀造的

8

青食餅乾

始創於1950年,青食餅乾成為很多青島成年人小時候的記憶,哺育三代人。

@x03640196:挺好吃的,奶味很濃

@雲遊在別處: 主要是沒多少添加劑,小孩吃放心

9

棧橋白乾

四十多年前,棧橋白乾風靡一時,是青島人飯桌上最常見的白酒,因為價格是1.15元,人們都叫它“115”。

10

雞牌味精

青島著名老品牌。1936年,日本商人在青島的台東六路和內蒙古路分別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調味品工廠,抗日戰爭勝利後,正式更名為青島味精廠。

@紫羅蘭348:雞牌味精,一直在用

11

馬牌油

上世紀70年代 ,馬牌油已遍佈中國北方市場,在護膚品交易中便出現了“南有蛤蜊油,北有馬牌油”的競爭局面。

@美麗青島: 我是青島人都不知道這個是青島的,我記得我奶奶很喜歡

@空氣一小口:這個真的很好用,比現在很多名牌化妝品效果好很多,只是買不到真貨了

12

大金鹿自行車

是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響噹噹的名牌產品。被稱為“自行車中的悍馬”。

@xzuhxq: 騎過的人都說品質特別好,我爸上學那會家裡比較窮。因為內戰所以家裡窮了要不然都是有錢人,所以當時只能買大金鹿。。但是我爸說騎行起來的操控性不好。

@xiaohai5732:大金鹿都是青島造,那個年代賣遍全國的,那品質,有本事你騎壞它

13

金錨手錶

1956年7月誕生。國家知名品牌“中華老字型大小”,青島市的第一塊手錶的品牌。

14

青島火柴廠

建於1928年,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成為我國火柴生產的重要基地、火柴機械製造基地和火柴原料生產基地。

@紫羅蘭348: 二分錢一盒

15

“鷹輪”牌縫紉機

1953年,“鷹輪”牌縫紉機在青島聯華縫紉機廠誕生,隨後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忠橙齊風魯韻: 我家有一台,年齡與我相當,哈哈

16

青島指針廠

建於1931年,主要生產“白蘭”、“紅葉”、“玫瑰”等品牌手縫針,1980年和1985年全國十家同類產品測評均獲第一名,並獲國優銀質獎。

@綠油油的大海:冀魯制針

這些消失的青島記憶

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