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fo投資人:就算2/3車被毀被偷,還免費騎,小黃車也能賺錢

“共用單車開始進入清場階段…"

摩拜&ofo這一戰打到今天,

免費騎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自從過完年,摩拜更是充100元送110元,ofo充100元送100元......就在今天,針對外界一直關注的押金問題,ofo也與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達成了戰略合作。

凡ofo的上海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即可免去99元的用車押金,直接享受ofo的共用單車服務。

這意味著ofo在摩拜單車的大本營正式向摩拜單車宣戰,在面臨ofo上海“信用解鎖”的衝擊下,摩拜單車是否要在上海跟進免押金模式?摩拜使用者是否會出現集體退押金的情況? 對新入局者而言,ofo的這一舉動更是提高了入局者的門檻。

這讓你想起了什麼?滴滴與快的當年拼的是補貼,而摩拜與ofo拼的是免費。

滴滴快的的補貼大戰總共花出去40億,最後以合併收場。那摩拜ofo呢?

邦哥獨家訪問了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他不僅是ofo融資歷史上的第一家一線基金投資人(在ofo的A輪投資入局),也是餓了麼、映客、去哪兒、小紅書和蘭亭集勢的投資者,還作為滴滴的早期投資人參與了滴滴快的之戰。

此次他的“90天結束戰鬥”理論被嚴重“打臉”,他對邦哥提到了如下觀點:

(圖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

1、ofo和摩拜不太可能合併,因為產品、基因和運營模式都有很大的差別,合併的成本太高。至於什麼時候結束戰鬥,就要看對方股東的決心(還能持續砸多少錢……)

2、很多人吐槽ofo車鎖有漏洞,比如直接可以開鎖,記住某輛車的密碼長期佔用等等,但即使這些車輛占到所有投放車輛的三分之二,ofo仍舊是可以實現盈利的。

而ofo之所以縱容這種現象,是因為它不失為一種宣傳措施。

3、關於盈利,還是要看主營業務,也就是租金,其他的盈利方式都是“獎金”,而外界猜測的未來通過GPS定位資料進行本地生活推送不靠譜,滴滴當年也做過測試,但轉化率並不高。

4、雖然摩拜與富士康形成戰略合作,但富士康並沒有生產自行車的經驗,而目前主要的老牌自行車常,比如700bike、飛鴿等都已經與ofo簽訂獨家協議。

5、雖然ofo車身沒有定位系統,但通過車身定位90%也是準確的,ofo和華為合作升級車身只是為了增加定位的準確率。

6、免費騎和補貼有本質差別,因為產品本身是自己的,免費騎並不增加太多成本,只是延長了盈利時間,但當年團購和滴滴的補貼都是要真金白銀付錢給商家或者司機的。

邦哥將採訪內容整理如下(如何理解,全靠悟性):

邦哥:您曾經說共用單車90天就能結束戰鬥,但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個90天,才剛剛進入下一階段,從資本角度來看,您覺得是什麼原因?是不是中間有些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出現?

朱嘯虎:對面的股東還是很強大的,如果沒有對面股東的力量,戰局也許不會持續這麼久,最終的結果還是得看對方股東的信心。

我覺得單從團隊本身來說,ofo更接地氣一些,我們的財務資料非常好,股東也並不擔心,很有信心。

而且單車都剛剛投放一年,目前來看專案還很早期,說不定再過半年,一家是另外一家單量的幾倍,那時候,單量就可以決定勝負,當雙方密度足夠大,還是得看用戶選擇。

邦哥:最近,摩拜和ofo都在瘋狂補貼,這是不是意味著,共用單車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但對共用單車來說,大部分人對價格不是很敏感,所以這種補貼真的有用嗎?

朱嘯虎:相對來說,整個共用單車行業太大了,市場需求遠沒有被滿足,所以不是必須兩家一定要打出一個結果,雙方沒有站在很強的對立面上,拼的是運營效率,即產品本身,說直面競爭也有點太早了。這跟純互聯網的情況不大一樣,共用單車領域不需要很大的補貼,去消耗很多成本。

也談不上價格戰打得很激烈,這和當初滴滴補貼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像滴滴那樣,每單50塊錢就要補貼10塊錢,需要倒貼錢,單車免費騎只是讓使用者免費使用我們的產品。

無非就是,本來3個月能結束戰鬥,實現部分盈利,現在延長到6個月,影響不會特別大,ofo的安全邊際足夠高,再讓一點出去,晚點盈利也沒問題,充值返錢也只是剛剛開始,談不上補貼。

邦哥:外界都在猜,摩拜會和ofo合併,您覺得有這種可能性嗎?ofo會被滴滴收購麼?

朱嘯虎:合並沒有必要,團隊基因不一樣,ofo更接地氣兒一些。至於滴滴,他們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但會在後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比如業務層面上,資源分享,人員合作等等。

但目前ofo的資金沒有問題,相當一部分城市可以盈利,確實發展很好,這麼多人騎,有競爭對手也無所謂,自強才能萬強,問題不大,自己能把自己做好。

至於會不會和其他共用單車合併,還得看有沒有需要。不過,在個別城市肯定會有局部的合併,在某些城市,其它單車做的很強的話,就沒有必要再做了。

邦哥:外界一直拿ofo和摩拜做對比,從直觀感覺來說,ofo的損壞率和丟失率好像特別高,就像您說的,密碼鎖也有很多漏洞可以鑽,這對ofo的盈利影響大嗎?

朱嘯虎:低成本快速覆蓋就是最好的。雖然ofo的損壞率高一些,但是車子很便宜,一輛車的成本在200~300元左右,維修成本較低,修車大叔在現場就可以維修,丟失率占總體體量也比較低。ofo的財務模型很健康,在很多城市已經可以靠租金來盈利。

而摩拜很重不好騎,即便是摩拜Lite與ofo的損壞率差不多高,但它的維修成本卻很高,需要返場進行維修。

邦哥:那ofo多久能實現盈利?共用單車除了租金本身,是不是還有很多盈利方式?

朱嘯虎:最終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企業的運營效率。現階段ofo靠租金就可以賺錢,押金則存到銀行代為管理。

摩拜想靠定位系統做本機服務的入口沒多大意義,使用者的目的很明確,你去單推一個服務類的資訊是沒有效果的。之前滴滴也曾經嘗試過做本機服務的入口,但轉化率很低。更何況共用單車不知道你騎它去城市的哪個位置,網約車是知道去哪裡的,這種情況推送效果都不好,更不要說共用單車了。

我認為主營業務賺錢才行,其它的業務都算是外快,靠“資本工資”能養活自己就行,只靠獎金怎麼行。

目前ofo共投放了200萬輛車,ofo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車本身就沒有鎖,通過車鎖漏洞可以免費打開,免費騎,加上有三分之一是被私自佔用或其他,所以,每週幾次免費騎,是無所謂的,靠剩下三分之一的租金,我們也是能賺錢的。

再說,讓用戶占點便宜又能怎樣呢,等養成了騎ofo的習慣,就不會佔便宜了,這比打廣告有用多了。

況且現在互聯網很難觸及到的人都在騎ofo,比如上了年紀的人、小朋友等等。說明流量的獲取不依靠互聯網流量,而是依靠產品本身。從車來看,只看短期,成本很低,回收成本也會快一些。到了這個階段,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運營效率和成本。

邦哥:但ofo也在升級車身,是不是意味著還是承認只注重規模會有一些問題?

朱嘯虎:下半年ofo也會推智慧鎖,成本在100元左右,是華為採用物聯網的技術,使得耗電量很低,原本ofo通過手機定位就可以達到90%的準確率,如今加上定位系統可以達到99.99%的準確率。

修車師傅可以通過定位找到車子,對某片區域進行承包,換鎖可以直接在路上換。

如果政府後期有規定說3年報廢,摩拜做成3年免維修,那它的財務模型就完全不一樣了。ofo的底線是6個月以後就能把錢賺回來,而不是說兩年後賺錢。哪怕這輛車一年以後報廢,ofo也還有6個月的安全邊際。

邦哥:摩拜也和富士康進行了合作,未來自行車生產成本也會越來越低,這是否會對ofo產生影響?

朱嘯虎:雖然摩拜跟富士康合作,他們認為規模化生產後成本下降很快,但富士康生產過自行車麼?把摩拜的零部件拆出來看,每個零件的成本有多少錢,怎麼可能把零部件都成本都降下去,最多可以降低組裝成本,但能降下來多少?

ofo在運維成本、調度人力成本都比較低,在北京、上海一線城市,車子也不比他們少。車子便宜,也沒有產能問題,最重要的是跟700bike、飛鴿等自行車廠簽了獨家協議,自行車廠就這麼幾家,富士康想要來生產並降低成本,短期內實現不了。

邦哥:在您看來,政府未來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會不會影響兩個企業的發展?

朱嘯虎:兩會期間,高頻提到共用單車,很多互聯網圈外的人都開始在騎。當然對有樁的單車會有影響,它們每一輛車的成本、維修率都很高,總有人要來幫政府解決。雖然現在自行車的停放有點亂,但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過程,政府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已經劃定了一些停放區域。

但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個90天,才剛剛進入下一階段,從資本角度來看,您覺得是什麼原因?是不是中間有些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出現?

朱嘯虎:對面的股東還是很強大的,如果沒有對面股東的力量,戰局也許不會持續這麼久,最終的結果還是得看對方股東的信心。

我覺得單從團隊本身來說,ofo更接地氣一些,我們的財務資料非常好,股東也並不擔心,很有信心。

而且單車都剛剛投放一年,目前來看專案還很早期,說不定再過半年,一家是另外一家單量的幾倍,那時候,單量就可以決定勝負,當雙方密度足夠大,還是得看用戶選擇。

邦哥:最近,摩拜和ofo都在瘋狂補貼,這是不是意味著,共用單車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但對共用單車來說,大部分人對價格不是很敏感,所以這種補貼真的有用嗎?

朱嘯虎:相對來說,整個共用單車行業太大了,市場需求遠沒有被滿足,所以不是必須兩家一定要打出一個結果,雙方沒有站在很強的對立面上,拼的是運營效率,即產品本身,說直面競爭也有點太早了。這跟純互聯網的情況不大一樣,共用單車領域不需要很大的補貼,去消耗很多成本。

也談不上價格戰打得很激烈,這和當初滴滴補貼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像滴滴那樣,每單50塊錢就要補貼10塊錢,需要倒貼錢,單車免費騎只是讓使用者免費使用我們的產品。

無非就是,本來3個月能結束戰鬥,實現部分盈利,現在延長到6個月,影響不會特別大,ofo的安全邊際足夠高,再讓一點出去,晚點盈利也沒問題,充值返錢也只是剛剛開始,談不上補貼。

邦哥:外界都在猜,摩拜會和ofo合併,您覺得有這種可能性嗎?ofo會被滴滴收購麼?

朱嘯虎:合並沒有必要,團隊基因不一樣,ofo更接地氣兒一些。至於滴滴,他們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但會在後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比如業務層面上,資源分享,人員合作等等。

但目前ofo的資金沒有問題,相當一部分城市可以盈利,確實發展很好,這麼多人騎,有競爭對手也無所謂,自強才能萬強,問題不大,自己能把自己做好。

至於會不會和其他共用單車合併,還得看有沒有需要。不過,在個別城市肯定會有局部的合併,在某些城市,其它單車做的很強的話,就沒有必要再做了。

邦哥:外界一直拿ofo和摩拜做對比,從直觀感覺來說,ofo的損壞率和丟失率好像特別高,就像您說的,密碼鎖也有很多漏洞可以鑽,這對ofo的盈利影響大嗎?

朱嘯虎:低成本快速覆蓋就是最好的。雖然ofo的損壞率高一些,但是車子很便宜,一輛車的成本在200~300元左右,維修成本較低,修車大叔在現場就可以維修,丟失率占總體體量也比較低。ofo的財務模型很健康,在很多城市已經可以靠租金來盈利。

而摩拜很重不好騎,即便是摩拜Lite與ofo的損壞率差不多高,但它的維修成本卻很高,需要返場進行維修。

邦哥:那ofo多久能實現盈利?共用單車除了租金本身,是不是還有很多盈利方式?

朱嘯虎:最終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企業的運營效率。現階段ofo靠租金就可以賺錢,押金則存到銀行代為管理。

摩拜想靠定位系統做本機服務的入口沒多大意義,使用者的目的很明確,你去單推一個服務類的資訊是沒有效果的。之前滴滴也曾經嘗試過做本機服務的入口,但轉化率很低。更何況共用單車不知道你騎它去城市的哪個位置,網約車是知道去哪裡的,這種情況推送效果都不好,更不要說共用單車了。

我認為主營業務賺錢才行,其它的業務都算是外快,靠“資本工資”能養活自己就行,只靠獎金怎麼行。

目前ofo共投放了200萬輛車,ofo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車本身就沒有鎖,通過車鎖漏洞可以免費打開,免費騎,加上有三分之一是被私自佔用或其他,所以,每週幾次免費騎,是無所謂的,靠剩下三分之一的租金,我們也是能賺錢的。

再說,讓用戶占點便宜又能怎樣呢,等養成了騎ofo的習慣,就不會佔便宜了,這比打廣告有用多了。

況且現在互聯網很難觸及到的人都在騎ofo,比如上了年紀的人、小朋友等等。說明流量的獲取不依靠互聯網流量,而是依靠產品本身。從車來看,只看短期,成本很低,回收成本也會快一些。到了這個階段,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運營效率和成本。

邦哥:但ofo也在升級車身,是不是意味著還是承認只注重規模會有一些問題?

朱嘯虎:下半年ofo也會推智慧鎖,成本在100元左右,是華為採用物聯網的技術,使得耗電量很低,原本ofo通過手機定位就可以達到90%的準確率,如今加上定位系統可以達到99.99%的準確率。

修車師傅可以通過定位找到車子,對某片區域進行承包,換鎖可以直接在路上換。

如果政府後期有規定說3年報廢,摩拜做成3年免維修,那它的財務模型就完全不一樣了。ofo的底線是6個月以後就能把錢賺回來,而不是說兩年後賺錢。哪怕這輛車一年以後報廢,ofo也還有6個月的安全邊際。

邦哥:摩拜也和富士康進行了合作,未來自行車生產成本也會越來越低,這是否會對ofo產生影響?

朱嘯虎:雖然摩拜跟富士康合作,他們認為規模化生產後成本下降很快,但富士康生產過自行車麼?把摩拜的零部件拆出來看,每個零件的成本有多少錢,怎麼可能把零部件都成本都降下去,最多可以降低組裝成本,但能降下來多少?

ofo在運維成本、調度人力成本都比較低,在北京、上海一線城市,車子也不比他們少。車子便宜,也沒有產能問題,最重要的是跟700bike、飛鴿等自行車廠簽了獨家協議,自行車廠就這麼幾家,富士康想要來生產並降低成本,短期內實現不了。

邦哥:在您看來,政府未來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會不會影響兩個企業的發展?

朱嘯虎:兩會期間,高頻提到共用單車,很多互聯網圈外的人都開始在騎。當然對有樁的單車會有影響,它們每一輛車的成本、維修率都很高,總有人要來幫政府解決。雖然現在自行車的停放有點亂,但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過程,政府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已經劃定了一些停放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