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為“P10快閃記憶體風波”啟示:手機行業叢林法則從未改變過

記憶體風波對於今天華為來說,可能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財經》記者 謝麗容/文

數天前,有網友在多個社交平臺爆出華為P10不同產品之間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的讀寫速度測試成績差異巨大的問題。隨後,華為P10被爆出在產品中隨機使用了“UFS2.1、UFS2.0和EMMC5.1”三種不同品牌和規格的快閃記憶體。

三種快閃記憶體在使用體驗上有所區別,在實際測試中,快閃記憶體的讀取速度有三個檔次,分別是700、500、250MB/s。外界因此質疑華為在這款年度旗艦機的重要配件使用上沒有統一使用高規格的UFS標準產品。

EMMC通常是千元級智慧手機配置,華為P10售價3699元起,最高價格高達5588元。是不折不扣的高端智能手機。

兇猛的互聯網輿情之下,華為官方二度對此做出了解釋,4月19日,華為官方對外回應中說到:“如果對核心元器件使用單一解決方案供貨,將導致新品上市供應不足,為了兼顧體驗、品質與供應,我們採用了業界通用的辦法,多種解決方案供貨,

如快閃記憶體選型採用兩種主流器件同時供貨的模式。P10系列從未宣傳過只採用某一款特定型號快閃記憶體,不同快閃記憶體是生產時隨機配置的,不存在時間批次和人為安排晶片檔次的問題,不存在歧視和欺騙消費者的情況。”

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總裁余承東也對此做出了回應,他稱,“最近關於P10系列手機快閃記憶體同時採用UFS和EMMC兩種方案的問題,核心原因是供應鏈快閃記憶體的嚴重缺貨。

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讓人們滿意。此時正值小米新一代旗艦機小米6上市關鍵期,互聯網上有關華為P10和小米6的反差對比行銷甚囂塵上,甚至出現了一系列從此事衍生的各種有關華為手機的黑歷史。

在這件事情上,快閃記憶體缺貨確是事實,華為確實使用了三種不同規格性能差異不小的快閃記憶體。

不過,手機行業選用不同的配件並不稀奇。

蘋果的iPhone 6s/6s Plus中的A9晶片由於採用不同廠商(台積電版本和三星版本)的制程工藝而引發的評測差異也曾在業內引起過軒然大波,具體表現在部分使用者、評測機構和官方評測上。

部分使用者的測評顯示,在高強度使用下,台積電版本在發熱和功耗上均優於三星的,最終表現上續航方面,台積電版本的要好6%~22%;蘋果官方對兩個版本A9的測試結果顯示差距只有2%~3%。

由於兩個版本的晶片性能並未形成巨大差距,

蘋果iPhone6S並未因此風波陷入變動,iPhone 6S依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智慧手機。

華為P10三個版本快閃記憶體之間的性能確實存在差異。有華為終端人士複盤,在正式發佈之前,其實有人提出將性能較高USF2.1用在高配版本,性能最平庸的EMMC用在普通版本上,但這個提議最終沒有被採用。如果採用,此次風波的負面效果其實可以大大減弱。

另一個失誤是,事件發生後,華為官方選擇了用洋洋灑灑的三次聲明來回應,這樣的回應顯然不受待見。換種方式,發自內心的致歉和充分考慮消費者權益的補救行為可能更加有效。

手機行業是一個極其注重口碑的行業,消費者信任建立難,但摧毀則在旦夕之間。因為一個快閃記憶體事件摧毀華為手機經年來苦心靠產品力積累起來的消費者信任,得不償失。

和之前手機行業發酵的諸多事件類似,華為快閃記憶體風波會逐漸平息。畢竟絕大多數用戶手中,這台手機的綜合性能依然不錯。這是華為多年產品鑽研積累帶來的正面效應。不過,對於希望從“大公司”轉向“偉大公司”的華為來說,這次跟頭未必是壞事。

目前,華為已經是全球智慧手機第三,中國智慧手機第一,華為的背後,還緊跟著另兩家中國公司——OPPO、vivo。其業務擴張的速度、產品水準能力和戰略銳利度,在過去幾年是罕見的。

中國擁有有全球最多的手機公司、最成熟的手機產業鏈,以及最大的手機用戶群,它可以帶來最高的回報,也可能帶來最大的傷害。是最血淋淋的競爭高地。

需求常在,競爭不止。十多年來,手機行業的王者之爭愈演愈烈,城頭變幻大王旗。無論是華為還是OPPO、vivo成功的基礎是不扎實的。競爭的突破口被咬合得緊密微妙,強者如蘋果,也難以在今天如魚得水,輕盈自如。

今天,手機市場競爭的成本越來越高,帶來的效果越來越被稀釋,它固然有助於推動手機公司做得更好更強的內生動力,但也誘發了在艱難環境中“走捷徑”的衝動。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其實在去年年底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一月初,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的講話中提到,華為消費者業務進步很大,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好一點”,但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不能因為好一些了,就聽不進別人講我們的缺點,也不能因為我們存在一些問題,就喪失了信心。”

任正非在這次講話中提到,華為手機業務應該關注最佳用戶體驗,反對無價值的創新;向小米學習行銷模式,建立利潤思維;控制庫存,零部件歸一化建設;消費者業務要合理成長,做不出利潤,就減人。

任正非說,華為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就是二十多年來沒有犯大錯,雖然小錯誤天天不斷。所以,“終端也不要犯大錯誤,踏踏實實走,越走越厲害,逐步走向行業領先。”

綜合來說,如果非要在“快”和“穩”中選擇一個,任正非應該是希望華為終端走“穩”的道路的。

在多年的競爭中,手機公司其實已經總結出一套成功的要素:產品力、行銷力和產業鏈管道掌控力;能在這三點上做到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難。從這五年來中國手機公司此起彼伏的手機大戰和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規律來看,他們無不是在這三點之間,尤其是前二者之間平衡發展。

產業鏈和管道掌控力對手機公司的能力要求更高——隨著競爭的白熱化,外部資源更加稀缺,獲取更難,也對手機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來看,華為在前兩點做得相對優秀,但在產業鏈和管道的整合上雖然出眾,但並非完美。從這次的快閃記憶體缺貨事件中就可以看出,華為的產業鏈整合並非完美。華為要面對的產業鏈現狀是殘酷的——市場有苛求,但華為又無法隨心意擴大,關鍵零部件的主動權在供應商手裡,尤其一些核心供應商還是華為的競爭對手。

華為目前的解決思路是增強對核心部件進行開發和定制,具體思路是兩條,一是加大和產業鏈合作開發的力度,繞開一些敏感的供應問題;二是零部件歸一化,即不同款的終端儘量採用相同的零部件,這不僅可以保證品質的穩定性,也可以解決供應風險和庫存風險。

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見效過程。也是華為從一個手機終端行業“大公司”邁向“偉大公司”的必要要素。

華為經常強調,華為是一個長跑選手。背後的深意在於,華為不在乎一時得失,希望做一家能笑到最後的“偉大公司”。但一個大公司能否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除了上述三點,還需要持續的創新力和體系化的管理智慧。這是一個長期命題。也是中國手機公司正在追求的一個目標,目前可望而仍不可達。

對於買單的消費者來說,誰是行業第一,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他是誰,都應當認識到,擁有更多的用戶,也被寄予更多的希望,也應此需要承當更多的責任。

華為官方選擇了用洋洋灑灑的三次聲明來回應,這樣的回應顯然不受待見。換種方式,發自內心的致歉和充分考慮消費者權益的補救行為可能更加有效。

手機行業是一個極其注重口碑的行業,消費者信任建立難,但摧毀則在旦夕之間。因為一個快閃記憶體事件摧毀華為手機經年來苦心靠產品力積累起來的消費者信任,得不償失。

和之前手機行業發酵的諸多事件類似,華為快閃記憶體風波會逐漸平息。畢竟絕大多數用戶手中,這台手機的綜合性能依然不錯。這是華為多年產品鑽研積累帶來的正面效應。不過,對於希望從“大公司”轉向“偉大公司”的華為來說,這次跟頭未必是壞事。

目前,華為已經是全球智慧手機第三,中國智慧手機第一,華為的背後,還緊跟著另兩家中國公司——OPPO、vivo。其業務擴張的速度、產品水準能力和戰略銳利度,在過去幾年是罕見的。

中國擁有有全球最多的手機公司、最成熟的手機產業鏈,以及最大的手機用戶群,它可以帶來最高的回報,也可能帶來最大的傷害。是最血淋淋的競爭高地。

需求常在,競爭不止。十多年來,手機行業的王者之爭愈演愈烈,城頭變幻大王旗。無論是華為還是OPPO、vivo成功的基礎是不扎實的。競爭的突破口被咬合得緊密微妙,強者如蘋果,也難以在今天如魚得水,輕盈自如。

今天,手機市場競爭的成本越來越高,帶來的效果越來越被稀釋,它固然有助於推動手機公司做得更好更強的內生動力,但也誘發了在艱難環境中“走捷徑”的衝動。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其實在去年年底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一月初,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的講話中提到,華為消費者業務進步很大,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好一點”,但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不能因為好一些了,就聽不進別人講我們的缺點,也不能因為我們存在一些問題,就喪失了信心。”

任正非在這次講話中提到,華為手機業務應該關注最佳用戶體驗,反對無價值的創新;向小米學習行銷模式,建立利潤思維;控制庫存,零部件歸一化建設;消費者業務要合理成長,做不出利潤,就減人。

任正非說,華為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就是二十多年來沒有犯大錯,雖然小錯誤天天不斷。所以,“終端也不要犯大錯誤,踏踏實實走,越走越厲害,逐步走向行業領先。”

綜合來說,如果非要在“快”和“穩”中選擇一個,任正非應該是希望華為終端走“穩”的道路的。

在多年的競爭中,手機公司其實已經總結出一套成功的要素:產品力、行銷力和產業鏈管道掌控力;能在這三點上做到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難。從這五年來中國手機公司此起彼伏的手機大戰和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規律來看,他們無不是在這三點之間,尤其是前二者之間平衡發展。

產業鏈和管道掌控力對手機公司的能力要求更高——隨著競爭的白熱化,外部資源更加稀缺,獲取更難,也對手機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來看,華為在前兩點做得相對優秀,但在產業鏈和管道的整合上雖然出眾,但並非完美。從這次的快閃記憶體缺貨事件中就可以看出,華為的產業鏈整合並非完美。華為要面對的產業鏈現狀是殘酷的——市場有苛求,但華為又無法隨心意擴大,關鍵零部件的主動權在供應商手裡,尤其一些核心供應商還是華為的競爭對手。

華為目前的解決思路是增強對核心部件進行開發和定制,具體思路是兩條,一是加大和產業鏈合作開發的力度,繞開一些敏感的供應問題;二是零部件歸一化,即不同款的終端儘量採用相同的零部件,這不僅可以保證品質的穩定性,也可以解決供應風險和庫存風險。

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見效過程。也是華為從一個手機終端行業“大公司”邁向“偉大公司”的必要要素。

華為經常強調,華為是一個長跑選手。背後的深意在於,華為不在乎一時得失,希望做一家能笑到最後的“偉大公司”。但一個大公司能否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除了上述三點,還需要持續的創新力和體系化的管理智慧。這是一個長期命題。也是中國手機公司正在追求的一個目標,目前可望而仍不可達。

對於買單的消費者來說,誰是行業第一,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他是誰,都應當認識到,擁有更多的用戶,也被寄予更多的希望,也應此需要承當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