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了一個電話,百萬大單怎麼就黃菜了……

文/林依珊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原創

打電話是每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誰也沒有想到打個電話是多麼大的學問吧,但是真的會有人一打電話,事情就黃菜。

打電話的“倫理”

打電話有打電話的“倫理”。

譬如說,當你打電話給同輩的朋友,知道對方一定是由秘書先接電話的時候,你可以叫自己的秘書拔過去,等對方的秘書一去轉接老闆,就把電話轉到自己的手上。

相對地,如果你知道對方沒有秘書,而是親自接聽,在電話禮貌上,則應該自己撥電話。

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接到電話,是個陌生的聲音,說:“對不起,麻煩您等一下,我老闆要跟您說話。”就算對方說話很有禮貌,

你心裡能不多少有點反感,覺得對方是在耍大牌嗎?

或許你不在乎,當不代表別人不在乎。

我同事的妻子小韓是個金牌銷售員,年入百萬。她說她有次一個團體大單就因為助理的一個不當電話攪黃了。

那天她和對方約好中午十二點碰面,邊吃飯邊聊業務。臨出門碰到一點事耽擱了,沖出門之前交代入職不久的新助理:

“打個電話過去,說我已經出門了,交通擠,

怕會遲一點,請對方包涵。”

這個這助理立刻撥了電話過去,由對方秘書接聽,原本可以轉告,為了表示慎重,堅持要找對方老闆,那老板正急著看表呢。

“對不起!李老闆,我們韓總監已經出門了,她說路上擠,怕會遲一點,請您包涵,她很忙的!”

才放下電話,對方的老闆就冒了火:

“她忙,難道我不忙?”

這個生意本是他們都認識的一個中間人介紹的,和兩人的關係都非常好,而且說實話小韓的業務水準本身就很強,

要不也不可能年入百萬了。但是就這個電話,原本能談成的生意,居然沒做成。

小韓說這還是中間人電話給她她才知道有這檔子事,事後補救還是沒能挽回這一單。畢竟看中這個業務的競爭對手多得是。

讓我們想想,那秘書到底說錯了什麼話?她錯在加了最後一句

“她很忙的”。

說錯一句話,可能造成極大的影響。

打電話要多“長心”

談到打電話,還有一種電話技巧——我們有急事找對方,打了十幾通電話都找不到,終於找到的時候,我們多半會說:

“真不容易,我打電話找你打了十多通,總算找到了!”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也要知道,就技巧而言,這樣說,是會使自己處於弱勢的。

即使你著急找他,即使打電話打了一百次,

當電話終於接通的時候,你也最好不要提“我找你找得好苦,打了一百次電話”。甚至當對方問你:“我出國了一個禮拜,秘書又休假,你大概找我找了好幾天吧?”的時候,你也最好說: “沒有啊!不是一打就通了嗎?”

否則,你就顯示了“急於做這筆生意”的樣子,在商場的談判上,你立刻在氣勢上就弱了。

最後,我要談一個極常見的情況:

當別人打電話給你,你旁邊正好有他認識的人。你是不是常會問對方:“某人也在旁邊,你要不要跟他說話?”

你或許認為這是一種體貼,但是,這可能對,也可能錯。

當你這麼問時,對方即使不想說,能不叫你把話筒轉過去嗎?

如果他說“不必了”,又給那在你身邊的人什麼感覺?

那是一種尷尬啊!所以,當你假設對方“可能”願意,或“企盼”跟你身邊的人說話時,你最好只說:

“某某人正好在我這兒。”

他如果希望找那人說話,自然會請你轉過去。他如果不想多說,則只要講“請代我向他致意”,禮貌也就到了。

相反地,如果你在打電話時,對方問你要不要跟身邊的某人說幾句時,即使你不想,也最好說幾句,否則多少會造成“對方的尷尬”。

說了這許多,請不要笑我“多心”。而要記住,每個人都可能是多心的人。你多用一點心,就會讓大家更開心!

打電話最大的“禁忌”

故事要從我先生的師兄王哥說起。王大哥名牌大學畢業後工作能力突出,很快就升到某大型國企的部門經理。但就是一通不太恰當的電話,毀了在這個公司的前程,現在跳槽到一家私募基金。

王哥的手下有個“皇親國戚”,是他們已經退休的董事長的乾兒子。有天已經十點了,小邱還沒到,一大堆事情等著他辦,王哥就讓手下的張主任打電話到小邱家裡,問怎麼回事還不來?

電話通了,是小邱太太接的。“說小邱一大早就出門了。”王哥叮囑邱太太說一定儘快聯繫小邱,一大堆事情等著他處理。

掛上電話,抬頭看見小邱桌上堆得高高的文件,王哥臉色很不好看。

沒過多久,小邱就來了,只是人沒來,來的是電話:

“真對不起!經理!因為我乾爹司機生病,需要我臨時去機場接人,他說會先打電話給您,可是他忙忘了!我的事能不能請李姐先弄一下,我下午一點前一定回去。”

“好吧!下次有事早點說,我也好做安排。”王哥強忍著一肚子氣,把電話狠狠地掛上。四周同事都看著,像小邱這樣的特權階級,要他怎麼帶人?

“小邱什麼時候能到?”張主任過來小聲問。

這一問,王哥的火更大了,“說下午過來!”說著,電話響,拿起話筒,繼續罵,“他媽的,有個幹老子董事長算什麼?董事長,吃閒飯養老的,就以為了不得了。”把話筒放到耳朵邊:“喂!”王經理的臉色突然變得慘白,顫抖著聲音:

“董事長!您好!”

後來的結局是,王哥被調離原來職位,坐了冷板凳,憤而離職。

平心而論,王大哥生氣不是沒道理。王大哥憑本事升遷,最瞧不起最討厭的就是特權開後門。小邱要董事長打這個電話,有“越級”以董事長壓制自己主管的現象。畢竟自己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單位有內部的分工,就算以董事長之尊,也必須尊重下級單位的主管。除非,這是公司的公事;即使是公事,董事長也應該先徵詢王哥這個部門經理的同意。這些都是工作中應該講的“倫理”。只是,在我們的社會,像小邱這樣的事卻屢見不鮮。

王大哥沒錯,錯在他“使用電話”的技巧。錯的是不該拿起電話,還沒清楚是誰的就兀自在罵,這樣讓人聽到的“壞話”,是加倍引人惡感的。因為那不是當面的話,而是“背地的批評”。

所以退休的董事長也犯了打電話的禁忌。不過人家是已經退休的董事長了。大學問。你可以立刻把電話掛上,反正對方不知是你打的,於是你對對方有了戒心,對方卻不知道你在無意間聽到了他對你的批評。所以退休的董事長也犯了打電話的禁忌。不過人家是已經退休的董事長了。

你是不是常會問對方:“某人也在旁邊,你要不要跟他說話?”

你或許認為這是一種體貼,但是,這可能對,也可能錯。

當你這麼問時,對方即使不想說,能不叫你把話筒轉過去嗎?

如果他說“不必了”,又給那在你身邊的人什麼感覺?

那是一種尷尬啊!所以,當你假設對方“可能”願意,或“企盼”跟你身邊的人說話時,你最好只說:

“某某人正好在我這兒。”

他如果希望找那人說話,自然會請你轉過去。他如果不想多說,則只要講“請代我向他致意”,禮貌也就到了。

相反地,如果你在打電話時,對方問你要不要跟身邊的某人說幾句時,即使你不想,也最好說幾句,否則多少會造成“對方的尷尬”。

說了這許多,請不要笑我“多心”。而要記住,每個人都可能是多心的人。你多用一點心,就會讓大家更開心!

打電話最大的“禁忌”

故事要從我先生的師兄王哥說起。王大哥名牌大學畢業後工作能力突出,很快就升到某大型國企的部門經理。但就是一通不太恰當的電話,毀了在這個公司的前程,現在跳槽到一家私募基金。

王哥的手下有個“皇親國戚”,是他們已經退休的董事長的乾兒子。有天已經十點了,小邱還沒到,一大堆事情等著他辦,王哥就讓手下的張主任打電話到小邱家裡,問怎麼回事還不來?

電話通了,是小邱太太接的。“說小邱一大早就出門了。”王哥叮囑邱太太說一定儘快聯繫小邱,一大堆事情等著他處理。

掛上電話,抬頭看見小邱桌上堆得高高的文件,王哥臉色很不好看。

沒過多久,小邱就來了,只是人沒來,來的是電話:

“真對不起!經理!因為我乾爹司機生病,需要我臨時去機場接人,他說會先打電話給您,可是他忙忘了!我的事能不能請李姐先弄一下,我下午一點前一定回去。”

“好吧!下次有事早點說,我也好做安排。”王哥強忍著一肚子氣,把電話狠狠地掛上。四周同事都看著,像小邱這樣的特權階級,要他怎麼帶人?

“小邱什麼時候能到?”張主任過來小聲問。

這一問,王哥的火更大了,“說下午過來!”說著,電話響,拿起話筒,繼續罵,“他媽的,有個幹老子董事長算什麼?董事長,吃閒飯養老的,就以為了不得了。”把話筒放到耳朵邊:“喂!”王經理的臉色突然變得慘白,顫抖著聲音:

“董事長!您好!”

後來的結局是,王哥被調離原來職位,坐了冷板凳,憤而離職。

平心而論,王大哥生氣不是沒道理。王大哥憑本事升遷,最瞧不起最討厭的就是特權開後門。小邱要董事長打這個電話,有“越級”以董事長壓制自己主管的現象。畢竟自己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單位有內部的分工,就算以董事長之尊,也必須尊重下級單位的主管。除非,這是公司的公事;即使是公事,董事長也應該先徵詢王哥這個部門經理的同意。這些都是工作中應該講的“倫理”。只是,在我們的社會,像小邱這樣的事卻屢見不鮮。

王大哥沒錯,錯在他“使用電話”的技巧。錯的是不該拿起電話,還沒清楚是誰的就兀自在罵,這樣讓人聽到的“壞話”,是加倍引人惡感的。因為那不是當面的話,而是“背地的批評”。

所以退休的董事長也犯了打電話的禁忌。不過人家是已經退休的董事長了。大學問。你可以立刻把電話掛上,反正對方不知是你打的,於是你對對方有了戒心,對方卻不知道你在無意間聽到了他對你的批評。所以退休的董事長也犯了打電話的禁忌。不過人家是已經退休的董事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