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殺兄弟吉利不吉利: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是怎麼算卦的?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轉折性大事。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出來的冷靜與果斷,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曾經非常猶豫,

甚至想求助於算卦。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陣營試圖利用齊王李元吉出任與突厥作戰的統帥這一機會,準備將李世民天策府和秦王府的精兵猛將一次性消滅。如果這個計畫得以實施,

那麼以軍功立身的李世民將失去最重要的政治基礎,政治生命也將終結。

因此在得到李建成陣營試圖將自己徹底消滅的消息之後,秦王府諸將群情激奮,一致要求李世民發動政變,從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過面對這些與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提出的要求,

秦王李世民卻顯得猶猶豫豫,一直無法正式下定決心發動政變。

秦王李世民的猶豫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此時發動政變的勝算恐怕連五成都沒有。首先,李世民清楚政變的目標不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有皇帝兼父親李淵。這樣一來李世民肯定要落個“千古駡名”了,

直到今天有些人不還是拿這個來顯示所謂的“道德優越感”嗎?

其次,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實力也不佔優勢。當時李世民秦王府的兵力只有八百人,而太子李建成僅自己組建的長林兵就有三千人,如果算上太子東宮本來的衛隊和齊王府的軍隊,

太子李建成陣營的兵力不會少於五千人到六千人。

最後,這場政變肯定會直接威脅李淵的皇位,因此李世民的敵人不僅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兄弟,而是李淵統治的整個朝廷。李世民的敵人也不僅是太子陣營的兵馬,

甚至是有可能是朝廷的百萬大軍,一個不小心就會徹底地身敗名裂。

但局勢發展讓李世民也沒有別的選擇。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這些李世民最親近的部下與戰友都明確表示:如果李世民不發動政變,那他們就棄官出走,也不回去當李建成的“俎上之肉”。最後無法做決斷的李世民決定通過“算卦”來判斷發動政變的“吉凶”。

就在這時,李世民的大將張公謹從外面沖進來一把摔掉了算卦的道具,然後說道:“蔔以決疑,今事在不疑。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意思是算卦是用來決定有疑問的事,而如今的事根本就沒有疑問。就算卦象不吉,難道我們就不幹了嗎?

張公謹的話徹底打消了李世民的疑慮,從而下定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唐太宗與令人神往的“貞觀之治”也就從此發源。

最後無法做決斷的李世民決定通過“算卦”來判斷發動政變的“吉凶”。

就在這時,李世民的大將張公謹從外面沖進來一把摔掉了算卦的道具,然後說道:“蔔以決疑,今事在不疑。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意思是算卦是用來決定有疑問的事,而如今的事根本就沒有疑問。就算卦象不吉,難道我們就不幹了嗎?

張公謹的話徹底打消了李世民的疑慮,從而下定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唐太宗與令人神往的“貞觀之治”也就從此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