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功能表,吃飯預定,這家農莊努力的目標就是“停止對外營業”!

作為一個商業專案,如何把規模做大,吸引更多客戶,

是經營者思考的重要課題。

但今天介紹的這位50多歲大叔莊主,卻一心把農莊面積縮小,主動壓縮客流量,主動拒絕客人“訴求”,結果卻實現了農莊口碑和效益的雙豐收。

這種看似不合理的背後,其實恰是農莊作為情懷和商業綜合體的最好詮釋。

今年54歲的王莊主,是一位典型的東北漢子,上世紀九十年代來到青島做廣告生意,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但身上的東北口音和爽朗個性絲毫未變。

2012年起,王莊主開始流轉土地做起農場。之所以選擇如此跨界,原因恰如農場的名字——小蝸牛。

王莊主說:取名“小蝸牛”,就是求“慢”,希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能守住一方田園

走進小蝸牛農場,就像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200多米的葡萄長廊,設有 竹桌竹凳和茶藝的草莓葡萄大棚,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有沙包、鐵環等傳統玩具的記憶長廊,完整的石磨石碾……

在這個只有50畝的農場,

既有水果鮮花的芬芳,也有田園的樂趣,還有民俗的魅力。

但建設之初的小蝸牛農場,卻並非這個模樣。用王莊主的話說,當初走了不少彎路。

最初,農場占地130畝,種植了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幾十種農作物。但折騰了兩年,王莊主發現,如此看似大而全的農場,

在經營上卻是一個大坑。

比如,每種作物要種植好,都需要專業的人員,而地處鄉下的農場,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再比如,大面積的種植,就需要招聘許多工人,而到最後,刨去高昂的工資,利潤所剩無幾。

更重要的是,農場要想突出品質做品牌,大而全的模式一方面考驗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還會挑戰農莊的戰略和人的精力。到最後,規模越大,種類越多,適得其反。

2015年,王莊主痛定思痛決定轉型。他先是經過調研,把種植品種壓縮到葡萄和草莓兩大類,然後土地逐步流轉出去,只留下現在的50畝。

如今總結起來這五年的經歷,王莊主說,農場到現在總共投入了500多萬,如果自己當初就按照現在的思路,也許只需要300多萬。

“對於資金量有限的莊主,一是要最好頂層規劃,二是要選擇定位和引爆點,不要盲目求大,小農場大市場才是最好的模式。”

不僅在農莊面積上“逆勢而為”,在客流上,王莊主同樣語出驚人:“我要做有尊嚴的農民,農場不是啥人來都歡迎”。

在初期,農場一度嘗試和旅行社合作引流。但很快王莊主發現,旅行社帶來的客流數量可觀,但是人均消費不高,並且粘性差。比如很多客人一窩蜂來採摘完就走,根本沒有餐飲等其他消費,這樣算下來,農場整體的收益非常有限,甚至要虧錢。同時,這些客人還給農場的環境和氛圍造成很大的破壞。

從去年開始,王莊主開始主動改變經營模式:所有客人前來就餐必須要預約。同時,農莊不提供功能表,每人50元的餐費,除了固定的一條魚和一隻雞,其他的菜都要根據時令,有什麼就吃什麼。

同時,為了保證品質,王莊主親自操刀把控廚房,每人50元的餐標,成本一定要達到40元。如此的性價比,就餐的客人滿意度相當高,紛紛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其實,如此的模式改革,王莊主心裡也沒底,也如他所預料,最初很多客人並不習慣。但隨著農莊配套環境的改進和餐飲品質的提升,許多客人開始慢慢接受並喜歡上這種形式。現在,週末預約不上的團體客人,開始主動改到工作日前來體驗。

但這還不是王莊主的最終目標,在他的理想中,農莊應該是完全的會員制,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享受生活,放空身心的地方。王莊主說:未來總會有一天,小蝸牛農場會停止對外營業,只對會員服務。

如今的小蝸牛農場,五個溫控大棚佔據了90%的面積,這在國內並不多見。在王莊主看來,北方地區的冬天對於農場來說是最難熬的季節,這種設施農業雖然投入大,但是能夠和普通的採摘園做出明顯的差異化,收益也最持久。

如今在農場內,所有的採摘、休閒娛樂、餐飲都在大棚中進行。

為了提升農場的休閒體驗感,王莊主主動拆除了一個大棚的葡萄,改建成自然教育課堂、休閒娛樂場所,以及未來的高端餐飲區。

在這個休閒大棚的一角,是王莊主的私人空間,工作、休息、看書、潑墨、會客,都在這裡進行。

大棚門口的對聯,就是王莊主親手寫的作品。看似調侃的詩句,恰是莊主做農莊的初心,也是自己的生活態度。由此,為何萌生要做有尊嚴農民的想法,答案也就一目了然。

一扇老門讓慢著的小蝸牛有了歲月感,斑駁的門環帶著原有的紅布條讓它的新主人倍感親切!也許它還能給推開這扇門的顧客一種吉祥……

王莊主說:老物件只所以人人喜愛,它的配飾起到很大的作用,生活中也是如此,俗話講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小蝸牛之所以有今天的內涵,就是因為不是莊主一個人在努力,感謝為小蝸牛的品味添油加醋的這幫傢伙!!!

在這個休閒大棚裡,還有著各種文創產品,你見過這樣的廁所嗎?

小蝸牛農場的大棚,還是一個自然教育基地。圖為王莊主親自帶領孩子們栽種蘭花以及學習製作“酵素”。

自然課堂的概念,還被小蝸牛農場帶到了校園內。近期,首批小蝸牛“流動的菜園”落戶即墨市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

“流動的菜園”由小蝸牛農場提供種植箱、營養土和菜苗,放置到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如此既能讓城裡的孩子隨時隨地與土地親近,與自然為伴,也能培養他們對自然食物和健康的認知,間接地,也為小蝸牛農場培育了新一代用戶。

PS:特斯拉汽車創始人的弟弟埃隆·馬斯克,在美國也在進行類似的“學農花園”。

不只是採摘和餐飲,農場內還有自產的各種商品售賣。

作為東北人,王莊主自釀的燒酒,頗受客人喜愛。

如此有格調的莊主,吸引來的自然是講究生活的客戶。正如有用戶在朋友圈所言:

遍地太陽花,滿棚黃金瓜,一池流水引得美女笑比花甜,人比花美!小蝸牛,一個販賣美麗心情的農場……

後記:

我們都在講,細分化將是未來農莊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什麼是細分化,這其中既包括了農莊主題的細分,也包括了對客戶情趣的細分。

在大多數農莊主都還在追求“量”的時候,小蝸牛農場卻在逆向做小、做門檻。這種看似設置限制的行為,實質上恰恰做出了獨立的IP和客戶的細分,進而獲得了高口碑和強粘性。

小農場,大市場,這或許將會是農場的一個新潮流。

作者:佳慧

莊友會

致力於打造高端、精准的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古村落掌門人。我們認為,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資訊共用、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對於資金量有限的莊主,一是要最好頂層規劃,二是要選擇定位和引爆點,不要盲目求大,小農場大市場才是最好的模式。”

不僅在農莊面積上“逆勢而為”,在客流上,王莊主同樣語出驚人:“我要做有尊嚴的農民,農場不是啥人來都歡迎”。

在初期,農場一度嘗試和旅行社合作引流。但很快王莊主發現,旅行社帶來的客流數量可觀,但是人均消費不高,並且粘性差。比如很多客人一窩蜂來採摘完就走,根本沒有餐飲等其他消費,這樣算下來,農場整體的收益非常有限,甚至要虧錢。同時,這些客人還給農場的環境和氛圍造成很大的破壞。

從去年開始,王莊主開始主動改變經營模式:所有客人前來就餐必須要預約。同時,農莊不提供功能表,每人50元的餐費,除了固定的一條魚和一隻雞,其他的菜都要根據時令,有什麼就吃什麼。

同時,為了保證品質,王莊主親自操刀把控廚房,每人50元的餐標,成本一定要達到40元。如此的性價比,就餐的客人滿意度相當高,紛紛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其實,如此的模式改革,王莊主心裡也沒底,也如他所預料,最初很多客人並不習慣。但隨著農莊配套環境的改進和餐飲品質的提升,許多客人開始慢慢接受並喜歡上這種形式。現在,週末預約不上的團體客人,開始主動改到工作日前來體驗。

但這還不是王莊主的最終目標,在他的理想中,農莊應該是完全的會員制,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享受生活,放空身心的地方。王莊主說:未來總會有一天,小蝸牛農場會停止對外營業,只對會員服務。

如今的小蝸牛農場,五個溫控大棚佔據了90%的面積,這在國內並不多見。在王莊主看來,北方地區的冬天對於農場來說是最難熬的季節,這種設施農業雖然投入大,但是能夠和普通的採摘園做出明顯的差異化,收益也最持久。

如今在農場內,所有的採摘、休閒娛樂、餐飲都在大棚中進行。

為了提升農場的休閒體驗感,王莊主主動拆除了一個大棚的葡萄,改建成自然教育課堂、休閒娛樂場所,以及未來的高端餐飲區。

在這個休閒大棚的一角,是王莊主的私人空間,工作、休息、看書、潑墨、會客,都在這裡進行。

大棚門口的對聯,就是王莊主親手寫的作品。看似調侃的詩句,恰是莊主做農莊的初心,也是自己的生活態度。由此,為何萌生要做有尊嚴農民的想法,答案也就一目了然。

一扇老門讓慢著的小蝸牛有了歲月感,斑駁的門環帶著原有的紅布條讓它的新主人倍感親切!也許它還能給推開這扇門的顧客一種吉祥……

王莊主說:老物件只所以人人喜愛,它的配飾起到很大的作用,生活中也是如此,俗話講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小蝸牛之所以有今天的內涵,就是因為不是莊主一個人在努力,感謝為小蝸牛的品味添油加醋的這幫傢伙!!!

在這個休閒大棚裡,還有著各種文創產品,你見過這樣的廁所嗎?

小蝸牛農場的大棚,還是一個自然教育基地。圖為王莊主親自帶領孩子們栽種蘭花以及學習製作“酵素”。

自然課堂的概念,還被小蝸牛農場帶到了校園內。近期,首批小蝸牛“流動的菜園”落戶即墨市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

“流動的菜園”由小蝸牛農場提供種植箱、營養土和菜苗,放置到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如此既能讓城裡的孩子隨時隨地與土地親近,與自然為伴,也能培養他們對自然食物和健康的認知,間接地,也為小蝸牛農場培育了新一代用戶。

PS:特斯拉汽車創始人的弟弟埃隆·馬斯克,在美國也在進行類似的“學農花園”。

不只是採摘和餐飲,農場內還有自產的各種商品售賣。

作為東北人,王莊主自釀的燒酒,頗受客人喜愛。

如此有格調的莊主,吸引來的自然是講究生活的客戶。正如有用戶在朋友圈所言:

遍地太陽花,滿棚黃金瓜,一池流水引得美女笑比花甜,人比花美!小蝸牛,一個販賣美麗心情的農場……

後記:

我們都在講,細分化將是未來農莊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什麼是細分化,這其中既包括了農莊主題的細分,也包括了對客戶情趣的細分。

在大多數農莊主都還在追求“量”的時候,小蝸牛農場卻在逆向做小、做門檻。這種看似設置限制的行為,實質上恰恰做出了獨立的IP和客戶的細分,進而獲得了高口碑和強粘性。

小農場,大市場,這或許將會是農場的一個新潮流。

作者:佳慧

莊友會

致力於打造高端、精准的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古村落掌門人。我們認為,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資訊共用、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