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年前輸給了電腦的國際象棋冠軍,說別把機器當對手 | TED 2017 現場報導【好奇心日報】

看到卡斯帕羅夫的名字出現在 TED 2017 演講者名單上,多數人們可能以為他要談民主、談政治、談普京。

跟他在今年一月在三藩市進行的演講類似。

但這位現年 54 歲的國際象棋特級大師,本次演講只說人類和機器的競爭,完全沒提到普京。第一天的會議上,TED 設置兩個跟人機競爭有關的話題,“我們的機器人霸主”和“人類的反應”。

“這故事始於 1985 年、22 歲的我成為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登臺後的卡斯帕羅夫以此為開場白,開始一段時長 16 分鐘左右的演講。

站在舞臺中間的卡斯帕羅夫,他以自己和 IBM 深藍電腦之間的人機大戰,談了自己對人類和機器競賽的看法。圖/黃俊傑

1985 年,卡斯帕羅夫在國際棋聯舉辦的爭霸賽中,以 13-11 戰勝前世界冠軍阿納托利·卡爾波夫,成了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冠軍。

現場他沒有展開說起這段經歷,而是很快過渡到同年他在德國漢堡,和三十二台象棋電腦進行了一場車輪戰。在那五個小時裡,卡斯帕羅夫依次走到每一台機器面前移動棋子。四家領先的象棋電腦製造商都送來了他們最好的產品。其中來自電子公司 Saitek 的八台,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聽上去卡斯帕羅夫很享受這段車輪戰獲勝經歷。“對我來說,那是我的黃金時代,”他說,

“那會兒象棋電腦實力弱小,然後我頭髮還挺茂盛的。”

全場大笑。

接著卡斯帕羅夫把時間線拉到 1997 年,他和 IBM “深藍”電腦之間著名的人機大戰,“很久以前我能一口氣打敗 32 台電腦。但 12 年後我身處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賽——跟深藍的比賽。”

1997 年,卡斯帕羅夫迎戰 IBM “深藍”電腦。

圖/Bill Gross

回憶那段經歷前,他先舉了 19 世紀美國鐵路鑽工約翰·亨利和蒸汽鑽孔機比賽的例子。約翰亨利是當時出名的鐵路工人,某天一個商人帶著蒸汽鑽機到工地要跟工人比賽,說這種機械鑽孔速度比十二個工人同時作業還要快。亨利應戰了,結果是蒸汽機贏了,亨利死了。

卡斯帕羅夫和“深藍”的比賽扯不到生死。今天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是國際象棋棋王輸給了深藍。但人們可能忘了另一件事:

“1997 年我跟深藍下了兩盤棋,沒人記得我贏了第一場!”卡斯帕羅夫又把現場觀眾逗樂了。

卡斯帕羅夫不喜歡外界把人類和機器的競爭描繪成生死之戰,儘管當時《新聞週刊》把這場比賽稱為“人腦的最後防線“。然而,卡斯帕羅夫認為機器戰勝人類,其實是人類的勝利,因為是人類創造的機器打敗了他。

並且在他看來,試圖阻止進步的步伐是愚蠢的事情。相反,人們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能夠製造出最有能力的機器,並專注於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可以承擔以前只有人類可以完成的任務時,最終是件好事,”卡斯帕羅夫說,“談到技術的時候,‘末日’一直是人們愛用的詞。如果我們想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我們必須面對我們的恐懼;如果我們想要最大限度地擺脫我們的人性,我們必須克服這些恐懼。”

這些觀點,跟卡斯帕羅夫在新書《深度思考》中提到的類似。他在書中說人們必須停止將智慧型機器視為對手。它們可能會引發一些混亂,但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是一個偉大的福音,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機會,拓展能力,並改善人類的生活。

“我們不應該擔心我們的機器今天能做什麼。相反,我們應該擔心他們還不能做的事情。我們將需要新的智慧型機器的説明,把我們最偉大的夢想變成現實。”

題圖/Bill Gros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人們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能夠製造出最有能力的機器,並專注於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可以承擔以前只有人類可以完成的任務時,最終是件好事,”卡斯帕羅夫說,“談到技術的時候,‘末日’一直是人們愛用的詞。如果我們想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我們必須面對我們的恐懼;如果我們想要最大限度地擺脫我們的人性,我們必須克服這些恐懼。”

這些觀點,跟卡斯帕羅夫在新書《深度思考》中提到的類似。他在書中說人們必須停止將智慧型機器視為對手。它們可能會引發一些混亂,但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是一個偉大的福音,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機會,拓展能力,並改善人類的生活。

“我們不應該擔心我們的機器今天能做什麼。相反,我們應該擔心他們還不能做的事情。我們將需要新的智慧型機器的説明,把我們最偉大的夢想變成現實。”

題圖/Bill Gros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