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繼大豆、玉米進口之後,國產尿素也將低價淪陷?

價格戰一直是市場企業慣用的手段之一,企業通過降低商品價格,達到打壓競爭對手、佔領更多市場份額、消化庫存等目的。但是單純的價格戰不僅會讓企業利益受損,還會將商品陷入危險的“境地”!

甲醇是前者,預測國產尿素也即將步它後塵

同產品類別裡,甲醇同尿素的工藝和成本相似程度非常高,那為何現階段內中國會大量進口甲醇而出口尿素呢?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國外生產成本低、品質好。雖然這兩個優勢同樣體現在尿素上:當前美國生產一噸尿素的天然氣原料成本不足人民幣500元/噸;氣頭尿素縮二脲低於煤頭,

品質也好於國內。

但在2016年之前,中國化肥生產企業享受增值稅、鐵路運費、電價和天然氣價格的優惠,提高了中國尿素成本的競爭力。不過甲醇就沒那麼好運了,於是國際生產商在新上項目時,必然會優先考慮更加市場化的甲醇項目,因此甲醇在面對低價優質的進口衝擊下,

單純的價格戰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快甲醇淪陷,目前中國已然成為甲醇進口大國。

隨著中國對化肥優惠政策的取消,尿素必然成為國際生產商新的投資方向,截至目前,國際產能已達到1000萬噸/年。而國內的企業並沒有汲取甲醇的教訓,仍舊單純採用價格戰,3月30日印度二輪招標中,218美元/噸 18.6萬噸的成交標準就足以說明一切!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國產尿素將步甲醇的後塵

國際、國內市場都守不住,而且最終會大量進口。未來可能進口的區域是南方沿海、沿江地區:我國尿素的主產區處於中西部地區,而消費區多處於南方沿海地區,運費成本較高,與其花高運費,不如低價進口更為優質的進口尿素!

當面對進口來臨的時候,

國內那些自以為可以靠價格優勢佔領市場份額的企業,還有什麼可以與之競爭?價格沒別人低,品質沒別人優質,國產尿素沒有市場的時候,自然不會再大批量生產,到時候就真的是“要價沒價,要質沒質,要量沒量”

國產尿素目前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國內市場需求疲軟且格局難破;國外市場漸失以及低價優質進口的衝擊!不過預測國際市場短期之內還需要中國的產能,

是休養生息、強身健體來迎接更大的挑戰還是拼得你死我活、等別人來坐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