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三個即將或已經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目前有三個具有兩座機場的城市,分別是南京、北京、上海,這裡所說的機場是指純粹的民用機場,不含軍用和軍民合用的機場。

1、南京市

南京目前有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性的機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位於南京市江甯區祿口街道,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戶,是國家主要幹線機場、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互為備降機場,位列全國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航空貨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

國家區域交通樞紐。

南京馬鞍國際機場,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是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初期為軍用,遠期將改為民用。2015年7月30日,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整體搬遷至此。

2、北京市

北京現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CAO:ZBAA;IATA:PEK),簡稱”首都機場“,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該機場建成於1958年,運營50多年來,機場年旅客輸送量從1978年的103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8612.83萬人次,位居亞洲第1位、全球第2位,是中國最繁忙的國際空港和中國的空中門戶以及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又稱北京新機場、北京第二國際機場、首都新機場,是建設在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榆垡鎮與河北廊坊市廣陽區交界處的超大型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計畫於2019年年底建成,

服務於北京、廊坊、保定、天津等周邊城市。

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占地多在北京境內,是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南苑機場(將搬遷)後的第三個客運機場,建成投產後,將使北京成為繼上海之後第二個面臨“一市雙機場”機遇和挑戰的中國城市。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意義在於破解北京地區航空硬體能力飽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基礎設施支持。

3、上海市

上海目前有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性的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PVG,ICAO代碼:ZSPD),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海地帶,於1999年建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擴建工程投入使用,總面積為40平方公里。

2014年浦東機場旅客輸送量為5166.18萬人次,是上海兩大國際機場之一,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52公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並稱中國三大國際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SSS;IATA機場代碼:SHA),簡稱“虹橋機場”,建成於1907年,位於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550號,距市中心僅13千米,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

2014年虹橋機場旅客輸送量為3796.02萬人次,在國際民航權威認證機構Skytrax發佈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排名”中排名第31位。

虹橋機場已有110年的歷史,自1996年以來屢獲中國民航業組織的“旅客話民航”活動、旅客輸送量800萬人次以上機場組第一名。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開始啟動為時三年的T1航站樓改造工程,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

你認為哪些城市即將擁有自己的第二座國際性的機場?

2014年浦東機場旅客輸送量為5166.18萬人次,是上海兩大國際機場之一,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52公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並稱中國三大國際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SSS;IATA機場代碼:SHA),簡稱“虹橋機場”,建成於1907年,位於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550號,距市中心僅13千米,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

2014年虹橋機場旅客輸送量為3796.02萬人次,在國際民航權威認證機構Skytrax發佈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排名”中排名第31位。

虹橋機場已有110年的歷史,自1996年以來屢獲中國民航業組織的“旅客話民航”活動、旅客輸送量800萬人次以上機場組第一名。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開始啟動為時三年的T1航站樓改造工程,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

你認為哪些城市即將擁有自己的第二座國際性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