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飛行員能夠翱翔藍天,是因為這些護“航”的“特種兵”

作者:趙兵兵等

據科學測算,一隻重量為500克的飛鳥與一架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70公里的飛機相撞,

將產生高達3噸的衝擊力,超出飛機設計標準的2-3倍,這簡直如同一顆“炮彈”打在飛機上。該如何做好鳥害防治工作,為戰機安全飛行創造“淨空環境”呢?

讓海苔哥

帶你走進北航某場站的鏡頭

......

膠東半島,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每年過境的飛鳥多達數百萬隻。一年四季,經常有鷹隼、麻雀、白鷺、喜鵲等數十種鳥類頻繁穿越北航某場站機場飛行區。

眼下,正是飛行訓練旺季,也是機場鳥情高發期。這個場站場務連驅鳥班戰士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飛鳥身上,

因為那些可愛的生靈,有時卻是戰機的“致命殺手”。

4月18日上午8時,距離戰機開飛訓練還有1個半小時,驅鳥班全體戰士已經進場了。他們有的在驅鳥網上“摘鳥”放飛,有的發射鈦雷彈驅散鳥群,有的正檢驗著驅鳥炮⋯⋯飛行訓練期間,這樣的工作,他們每天平均持續10餘個小時。

凡飛行訓練日,驅鳥兵都要提前進場,不間斷在草坪裡巡邏,用他們的智慧和責任心,耐心地與鳥兒們無休止地“捉迷藏”,只為保障每一架戰機安全翱翔。

半個小時過去,場站保障人員和裝備進場準備就緒,戰機啟動試車。驅鳥班的班長位健和劉琪坐在裝著驅鳥炮和高音喇叭的“驅鳥專車”裡,車子沿著機場滑行道緩慢行駛,他們的目光不停搜尋著“憤怒的小鳥”。

戰機起飛前,“驅鳥人”駕駛驅鳥車沿著巡場道巡邏,及時驅趕機場的鳥禽。

驅鳥車是鳥類的“天敵”包含驅鳥音響、驅鳥爆閃燈光、鳥情監控錄影系統、驅鳥炮筒發射器等設施備,

驅鳥隊員只需要坐在駕駛室內就可以全方位掌握機場鳥情,並進行驅趕。

發現鳥情後,位班長立即摁下車載“驅鳥炮”按鈕,“砰!砰!砰⋯⋯”幾聲雷鳴爆響後,“車載音響”響起了雜亂的鳥鳴聲。倏忽間,鳥禽撲棱著翅膀,聞聲飛散。

面對突發的“鳥情”,“驅鳥人”迅速為驅鳥炮裝填雷鳴彈,驅趕鳥禽。

不多時,保障一線準備完畢。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架架戰機呼嘯著滑過跑道,沖上雲霄。此時,驅鳥班的戰士們依舊守候在飛行區,奔跑在跑道周圍。訓練沒結束,他們與鳥禽的“遊擊戰”也不會終止。

在驅鳥兵的保障下飛機順利升空

機場空曠風大,“驅鳥人”及時對主跑道旁邊的彩色風輪進行緊固。彩色風輪能產生交替光效果,對鳥類的視覺系統產生刺激,達到驅鳥效果。

“驅鳥人” 用竹竿支起一排排5米高的攔鳥網,它就像一個屏障,將低空飛行的鳥類擋在了飛行區外。每隔一段時間,隊員們就得把破了的捕鳥網換掉。

在機場中間,“驅鳥人”設立了很多假人,他們三步一哨五步一崗,雖然外人覺得它‘辣眼睛’,但一般的小鳥見了都害怕。

為科學驅鳥、生態驅鳥,他們邀請鳥類專家對機場附近鳥類情況及生態環境進行調研,並與其共同分析周邊鳥情,研究驅鳥手段,探討防治鳥害技巧。為切斷鳥禽食物鏈,“驅鳥人”經常深入周邊村莊發放宣傳單、倡議書,規範吸引鳥類的農業活動,通過軍地聯防聯控,讓戰鷹起降更安全。在平時,“驅鳥人”還需要每個月對機場內植被、昆蟲進行調查,及時更新好《機場食物鏈示意圖》,做好針對性預防鳥害的安全防範工作。

邀請鳥類專家對機場附近鳥類情況進行生態環境調研

深入周邊村莊發放宣傳單、倡議書

對機場內植被、昆蟲進行調查

掌握瞭解本場及周邊區域鳥類的種群數量、遷徙變化等活動的規律

戰機起飛要驅鳥,戰機降落也不例外。每次戰機降落之際,他們都要睜大眼睛觀察四周,防止單溜的鳥禽出現在戰機飛行空域,一旦發現目標,煤氣炮、鈦雷彈等設備就要輪番上陣,快速驅離飛鳥,確保飛行現場不受鳥禽干擾。

煤氣炮內置電子控制的驅鳥系統,能夠利用煤氣產生出巨大聲響把鳥類嚇跑。

每次飛行訓練,在機場的曠野草地裡,驅鳥班全員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巡邏著,陪伴他們的除了誤闖“禁區”的飛鳥,還有戰機巨大的轟鳴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茬又一茬驅鳥班戰士的堅守,只為戰機一次次安全起降。

飛行退場後,“驅鳥人”還要認真地檢查維護好驅鳥設施設備,確保不耽誤第二天飛行保障任務。

“驅鳥人”的眼裡,並非容不下一隻小鳥。他們的工作不是殺戮,而是驅趕,對於粘鳥網上誤入的鳥禽,他們都會及時將其“摘下”放飛。

“驅鳥人”

把守著戰機起降的第一道“關卡”

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換得戰機的一次次安全起降

編輯:大川

圖文:趙兵兵 季華東

面對突發的“鳥情”,“驅鳥人”迅速為驅鳥炮裝填雷鳴彈,驅趕鳥禽。

不多時,保障一線準備完畢。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架架戰機呼嘯著滑過跑道,沖上雲霄。此時,驅鳥班的戰士們依舊守候在飛行區,奔跑在跑道周圍。訓練沒結束,他們與鳥禽的“遊擊戰”也不會終止。

在驅鳥兵的保障下飛機順利升空

機場空曠風大,“驅鳥人”及時對主跑道旁邊的彩色風輪進行緊固。彩色風輪能產生交替光效果,對鳥類的視覺系統產生刺激,達到驅鳥效果。

“驅鳥人” 用竹竿支起一排排5米高的攔鳥網,它就像一個屏障,將低空飛行的鳥類擋在了飛行區外。每隔一段時間,隊員們就得把破了的捕鳥網換掉。

在機場中間,“驅鳥人”設立了很多假人,他們三步一哨五步一崗,雖然外人覺得它‘辣眼睛’,但一般的小鳥見了都害怕。

為科學驅鳥、生態驅鳥,他們邀請鳥類專家對機場附近鳥類情況及生態環境進行調研,並與其共同分析周邊鳥情,研究驅鳥手段,探討防治鳥害技巧。為切斷鳥禽食物鏈,“驅鳥人”經常深入周邊村莊發放宣傳單、倡議書,規範吸引鳥類的農業活動,通過軍地聯防聯控,讓戰鷹起降更安全。在平時,“驅鳥人”還需要每個月對機場內植被、昆蟲進行調查,及時更新好《機場食物鏈示意圖》,做好針對性預防鳥害的安全防範工作。

邀請鳥類專家對機場附近鳥類情況進行生態環境調研

深入周邊村莊發放宣傳單、倡議書

對機場內植被、昆蟲進行調查

掌握瞭解本場及周邊區域鳥類的種群數量、遷徙變化等活動的規律

戰機起飛要驅鳥,戰機降落也不例外。每次戰機降落之際,他們都要睜大眼睛觀察四周,防止單溜的鳥禽出現在戰機飛行空域,一旦發現目標,煤氣炮、鈦雷彈等設備就要輪番上陣,快速驅離飛鳥,確保飛行現場不受鳥禽干擾。

煤氣炮內置電子控制的驅鳥系統,能夠利用煤氣產生出巨大聲響把鳥類嚇跑。

每次飛行訓練,在機場的曠野草地裡,驅鳥班全員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巡邏著,陪伴他們的除了誤闖“禁區”的飛鳥,還有戰機巨大的轟鳴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茬又一茬驅鳥班戰士的堅守,只為戰機一次次安全起降。

飛行退場後,“驅鳥人”還要認真地檢查維護好驅鳥設施設備,確保不耽誤第二天飛行保障任務。

“驅鳥人”的眼裡,並非容不下一隻小鳥。他們的工作不是殺戮,而是驅趕,對於粘鳥網上誤入的鳥禽,他們都會及時將其“摘下”放飛。

“驅鳥人”

把守著戰機起降的第一道“關卡”

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換得戰機的一次次安全起降

編輯:大川

圖文:趙兵兵 季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