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中此國四戰強國,陣亡10萬,但保證了主權獨立,現在很富有

二戰中,芬蘭為了國家利益,在大國間巧妙周旋,儘管四次與強國交戰,付出了很大代價,且受制多年,但最終保證了國家的獨立。戰後奉行 “和平中立政策”, 在冷戰的夾縫中同時接受東西方的援助,

成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謀求了發展的契機,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西臨波的尼亞灣,東面是俄羅斯,西南瀕波羅的海和芬蘭灣,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人口540.1萬。

芬蘭歷史開始于1萬多年前人類在現芬蘭地域的定居,

原始公社制度一直持續到12世紀。1249年芬蘭被瑞典佔領。1808年,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羅斯佔領,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芬蘭宣佈獨立。

自立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的國界存有異議,認為威脅到列寧格勒的安危,且視其可能成為德國入侵本國的幫兇,必要時用軍事行動吞併芬蘭,

重回以往俄屬芬蘭的地位。

芬蘭則力保獨立的成果,以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1930年代,蘇芬幾次談判無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1939年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發動進攻,最終慘勝芬蘭,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喪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芬蘭10%的耕地,1/5的工業產值。22萬人喪失家園被遣送。

莫斯科協定對芬蘭人打擊很大,總統要求重整軍隊,

1940年的軍費開支相當芬蘭財政收入的45%。從1940年5月起,芬蘭向德國靠攏,秘密簽定了允許德國部隊通過的協定。

1941年春天,芬蘭和德國制定了聯合作戰計畫。6月7日德國軍隊進駐波特薩莫礦,6月20日芬蘭政府要求芬蘇邊境的4萬5千居民撤離。6月21日,德國通知芬蘭戰爭正式開始。

6月25日蘇聯空軍出動460架飛機空襲芬蘭18個城市的機場,宣稱是針對德軍在芬蘭的軍事目標,持續戰爭正式爆發。7月10日芬德聯軍攻破蘇聯防線,到9月,芬蘭軍隊已經全部佔領在冬季戰爭被奪去的領土,直逼列寧格勒。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國戰敗後,

芬蘭力圖和蘇聯及國聯達成和平協議,但談判沒有成功。1944年6月9日,蘇聯開始在卡累利阿反攻,第二天攻破芬蘭防線,德國為芬蘭提供了武器支援。到了7月,芬蘭軍隊退回到冬季戰爭結束時的戰線,蘇聯停止進攻芬蘭。

德國在愛沙尼亞戰敗時,芬蘭急於想和蘇聯媾和,9月19日,在莫斯科達成協定,芬蘭交還1940年邊界以外的所有領土,將波特薩莫區域劃割蘇聯,帕爾卡拉半島租借給蘇聯50年,所有德國軍隊必須撤離芬蘭領土。

但德國軍隊不願意自行離開。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芬蘭與自己以前的盟國德國軍隊在芬蘭最北的省份拉普蘭進行了一場戰鬥。芬蘭戰勝,最後一支德軍部隊於1945年4月被趕走。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芬蘭現為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日、法、英、德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準。經濟支柱是製造業,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在2013-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三。

但德國軍隊不願意自行離開。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芬蘭與自己以前的盟國德國軍隊在芬蘭最北的省份拉普蘭進行了一場戰鬥。芬蘭戰勝,最後一支德軍部隊於1945年4月被趕走。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芬蘭現為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日、法、英、德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準。經濟支柱是製造業,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在2013-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