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當街刺殺宰相事件,兇手逃之夭夭,被人稱為國恥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使人景仰的朝代,文治武功,四方來朝。然而,這只是帝國的一面,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江河日下。唐憲宗李純即位後積極整頓朝政,打壓藩鎮,希望重現貞觀、開元治世。

(唐憲宗影視劇照)

813年二月,西川節度使武元衡被召回長安,第二次出任宰相。武元衡是洛陽人,往上數三代,太爺爺武載德還是武則天的堂弟。武元衡進士及第,文采出眾,做事踏實,憲宗的爺爺德宗曾說過:“元衡真宰相器也。”

當時宰相一共三人,

第二年二月李絳罷相,十月李吉甫病逝,雖然唐憲宗又任命河中節度使張弘靖、尚書右丞韋貫之為相,但二人聲望不如武元衡。

這年閏八月,盤踞淮西的彰義(蔡州)節度使吳少陽病亡,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派兵襲擊附近州縣,“屠舞陽,焚葉縣,攻掠魯山、襄城。汝州、許州及陽翟人多逃伏山谷荊棘間,為其殺傷驅剽者千里,關東大恐。”至815年正月,吳元濟的小股部隊已經滲透到東京洛陽附近。

有官員建議唐憲宗安撫吳元濟,讓他繼任彰義節度使,被唐憲宗否決,調發十六道兵馬進討。但是地方軍閥大多只是出兵做個樣子,少數出力的卻又不能取勝。同時,一向不奉朝廷號令的河北、山東藩鎮又上書勸朝廷收手,承認吳元濟的合法地位,沒有得到憲宗的同意,於是朝廷與這些軍閥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當時朝廷從各鎮調兵的時候,考慮到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最不聽話,

讓他出兵他也不一定執行,就沒有叫他。但是李師道卻非要湊這個熱鬧,派了兩千人打著進攻吳元濟的旗號向南開去,暗中卻準備為吳元濟提供增援。手下又有人想了一招“妙計”,讓李師道派人到洛陽、長安搞破壞,後方不穩,看朝廷還怎麼在前方幹下去。

除了李師道,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表現也非常活躍。王承宗從他爺爺王武俊開始三代連任成德節度使,

根深蒂固,五年前朝廷發兵討伐,無功而返,更增強了王承宗對抗朝廷的信心。在要求朝廷赦免吳元濟被武元衡駁回後,王承宗與李師道相互勾結。

二月初九晚上,一個由數十人組成的團夥襲擊了河陰轉運院,殺死十幾人,燒毀囤積錢帛三十余萬,糧食二萬餘斛,房屋五十五間,輿論震動,人心不安。朝中大臣多上書請求罷兵,憲宗不同意,從前線巡視回來的禦史中丞裴度也認為中央不能向地方屈服,

堅持就是勝利。

目的未能達成的李師道、王承宗變本加厲,一場大刺殺在長安城內醞釀。

六月初三,早上四點多鐘,此時的長安城還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樣在衛隊的護從下上朝。隊伍剛剛走出武元衡所居靖安坊的東門,黑暗中有人呼喊吹滅蠟燭。走在最前面的衛兵上前質問,被亂箭射中,緊接著一夥人從道路兩旁殺出,擊傷武元衡左腿。衛隊倉促大亂,為武元衡駕車的馬夫逃走,亂黨乘機牽走馬車,走出一二十米後,將武元衡殘忍殺害。“盜殺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髓,磔發肉,所不忍道。”

(武元衡被刺殺)

與此同時,家住通化坊的禦史中丞裴度也成為亂黨重要攻擊目標。裴度身中三刀,頭部遭到創傷,載入路旁的水溝裡,亂黨誤以為已死。馬夫王義高喊抓賊,被砍掉一隻胳膊。

當時正是百官上朝時間,只聽聞城中有人到處喊“賊殺宰相”,卻不知道具體消息,人人恐懼,天亮之後才知道武元衡遇害。憲宗正準備升朝,得報後非常震驚,下旨停止朝會,派禁軍防守裴度府邸,增強京城巡邏門禁。

在這種情況下,兇手還暗中在金吾衛、京兆府、長安縣留下紙條,威脅道:“誰敢抓人,我先殺誰。”(“毋急捕我,我先殺汝”)因此有關部門故意拖延,遲遲不肯展開搜捕。

對此朝中一些正直國敢的官員紛紛向憲宗表示不滿。兵部侍郎許孟容面見憲宗,說:“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左讚賞大夫白居易認為“僕以為書籍以來,未有此事。國辱臣死,此其時耶!”就是當街刺殺宰相是說自從有了書籍記載以來從未有的事情,是國家的恥辱,上書請求緝拿兇手。

在輿論的壓力下,唐憲宗下令京城內外嚴加搜索,但真凶卻成謎。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都派人潛入京城搞刺殺,但這樁案子到底是誰做下的?

七天后,京兆府收到舉報,稱兇手藏在成德軍駐京辦事處(即進奏院),於是派人緝拿,捉到成德軍士兵張晏等八人。相關官員急於向上面交待,嚴刑拷打之下,張晏等承認刺殺武元衡,但另一位宰相張弘靖懷疑兇手另有其人。但唐憲宗也急於給天下一個交待,不再詳細審理,下旨張晏等處斬,下旨討伐王承宗,二李師道派的人得以從長安逃脫。

八月份,李師道又安排人在洛陽策劃襲擊破壞,遭人舉報,東京留守李元膺果斷處置,摧毀了李師道的陰謀。在對餘黨的審理過程中,有人交待刺殺武元衡是李師道派人所為。於是李元膺上報長安,此時唐憲宗已經對外公佈王承宗的反叛罪行,準備出兵討伐,沒有精力來對付李師道,就將消息壓了下來。

武元衡雖然死了,但裴度站了出來。

元和十二年(西元817年)秋,裴度出任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督諸路大軍合擊吳元濟。九月,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愬克蔡州,淮西平,河北藩鎮大震,紛紛表示效忠朝廷。十三年六月,諸軍進攻李師道,十四年二月,李師道被部下所殺,山東平。

在查閱李師道府中相關文檔時,發現了李師道賞賜刺殺武元衡的王士元等人的記載。

擊傷武元衡左腿。衛隊倉促大亂,為武元衡駕車的馬夫逃走,亂黨乘機牽走馬車,走出一二十米後,將武元衡殘忍殺害。“盜殺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髓,磔發肉,所不忍道。”

(武元衡被刺殺)

與此同時,家住通化坊的禦史中丞裴度也成為亂黨重要攻擊目標。裴度身中三刀,頭部遭到創傷,載入路旁的水溝裡,亂黨誤以為已死。馬夫王義高喊抓賊,被砍掉一隻胳膊。

當時正是百官上朝時間,只聽聞城中有人到處喊“賊殺宰相”,卻不知道具體消息,人人恐懼,天亮之後才知道武元衡遇害。憲宗正準備升朝,得報後非常震驚,下旨停止朝會,派禁軍防守裴度府邸,增強京城巡邏門禁。

在這種情況下,兇手還暗中在金吾衛、京兆府、長安縣留下紙條,威脅道:“誰敢抓人,我先殺誰。”(“毋急捕我,我先殺汝”)因此有關部門故意拖延,遲遲不肯展開搜捕。

對此朝中一些正直國敢的官員紛紛向憲宗表示不滿。兵部侍郎許孟容面見憲宗,說:“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左讚賞大夫白居易認為“僕以為書籍以來,未有此事。國辱臣死,此其時耶!”就是當街刺殺宰相是說自從有了書籍記載以來從未有的事情,是國家的恥辱,上書請求緝拿兇手。

在輿論的壓力下,唐憲宗下令京城內外嚴加搜索,但真凶卻成謎。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都派人潛入京城搞刺殺,但這樁案子到底是誰做下的?

七天后,京兆府收到舉報,稱兇手藏在成德軍駐京辦事處(即進奏院),於是派人緝拿,捉到成德軍士兵張晏等八人。相關官員急於向上面交待,嚴刑拷打之下,張晏等承認刺殺武元衡,但另一位宰相張弘靖懷疑兇手另有其人。但唐憲宗也急於給天下一個交待,不再詳細審理,下旨張晏等處斬,下旨討伐王承宗,二李師道派的人得以從長安逃脫。

八月份,李師道又安排人在洛陽策劃襲擊破壞,遭人舉報,東京留守李元膺果斷處置,摧毀了李師道的陰謀。在對餘黨的審理過程中,有人交待刺殺武元衡是李師道派人所為。於是李元膺上報長安,此時唐憲宗已經對外公佈王承宗的反叛罪行,準備出兵討伐,沒有精力來對付李師道,就將消息壓了下來。

武元衡雖然死了,但裴度站了出來。

元和十二年(西元817年)秋,裴度出任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督諸路大軍合擊吳元濟。九月,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愬克蔡州,淮西平,河北藩鎮大震,紛紛表示效忠朝廷。十三年六月,諸軍進攻李師道,十四年二月,李師道被部下所殺,山東平。

在查閱李師道府中相關文檔時,發現了李師道賞賜刺殺武元衡的王士元等人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