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趙國是如何滅亡的?趙國的最後一任君王是誰?

趙國是戰國時候的一個諸侯國,和秦、齊、韓、魏、楚、燕並稱為“戰國七雄”,

和魏韓並稱為“三晉”。他們是從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出來的三個國家,趙國就是其中的一個。趙國在七個國家中位於北方,常年和胡人作戰,受到胡人的侵襲。但是,趙國也是所有國家中和胡人走得最近的,趙人大多和胡人通婚,其體型較其他國家的人而言要高大威猛許多。

在七個國家中,趙國不但不是實力最強的,由於他的地理位置,還是各國都想要爭奪的地方。

七國中,先是有魏國經歷了李俚變法,變成了七國之首,魏國的鐵甲步兵更是威震諸侯。楚國位於東南方向,既可攻又可守,土地遼闊,稱霸一方。齊國則是以國強民富而聞名於世,是戰國中最富裕的國家。秦國位於最西邊的位置,雖然面對戎族進犯,但是秦軍善戰勇猛,秦地地勢險要,不好攻打。韓國和燕國則是實力稍遜的兩個國家。趙國實力不怎麼樣,地理位置卻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想而知面臨著怎樣的危險了。

趙國的四周都是強敵,若是不圖強,趙國必然會被各國瓜分掉。趙國的趙武靈王是一位天資卓越的統治者,也是一個極為出色的軍事家。面臨著如此的困境,趙武靈王卻能夠在趙國的作戰中冷靜觀察,想辦法提高趙軍的戰鬥力,從軍事上武裝趙國。

他看到了胡人作戰的勇猛的秘密所在,動員趙國上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

在改革時期,趙武靈王走在最前面,敢於第一個嘗試穿胡服,堅定趙人的改革決心,同時也是自己要強大趙國的決心。他不招惹其他國家,專心改革,就連秦國的內鬥他也不參與。經過一番努力,趙軍成為了七國中的一支雄軍,戰鬥力被迅速提高。趙武靈王為了檢驗成果,滅中山國,打敗了林胡、樓煩,將趙國的領土生生擴張了兩到三倍。

從趙武靈王時期開始,趙國就開始崛起,後來齊國遭遇了五國合縱,被趙國取代了強國的位置。趙國是戰國後期發展起來的強國,在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時期,秦國這種實力強悍的國家因為忌憚趙國的威力,甚至不敢十年東出。

不過,秦國是一個虎狼之國,由最初的一個西陲小國成長為西邊最大最強的國家,

經過了幾十代秦王的努力。當中原各國都在進行兼併戰爭的時候,秦國由於地理位置太過偏遠,並沒有遭受到兼併戰爭的迫害。但是遠見的秦王已經預料到了將來的世道,必然是強國當道,有實力者才有說話權,周王室已經落敗了。秦國不再依賴周王室,而是自立自強,在國內進行變法改革,將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法律都發展到另一個高度。

秦國已經做好了準備,戰國的分封諸侯國也已經從幾百個小的諸侯國兼併成為了幾個大的國家,局勢已經趨於穩定。只要時機一到,秦國就會發動猛烈的攻擊,張開他那張血盆大口,將諸侯國吞併。

可是這麼多年,並不是只有秦國在發展,齊國、趙國、魏國、燕國、韓國、楚國都為了兼併戰爭在積極的做著準備。秦昭王時期,他嘗試過東出,首先就將趙國視為頭號獵物。但是趙國有廉頗等名將,加上趙國軍事實力很強,秦軍討不到便宜。所以秦昭王採納了範雎的建議,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魏國打擊趙國。趙國是秦國的心頭大患,秦國曾傾舉國之力在長平攻打趙軍,還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趙國在長平之戰後,一蹶不振。

趙孝成王以後,又是兩個不成器的君主當政,秦國則是精明強悍的贏異人和贏政,趙國自然是不敵秦國的。趙國的最後兩任君主是趙悼襄王和趙幽繆王。

秦國已經做好了準備,戰國的分封諸侯國也已經從幾百個小的諸侯國兼併成為了幾個大的國家,局勢已經趨於穩定。只要時機一到,秦國就會發動猛烈的攻擊,張開他那張血盆大口,將諸侯國吞併。

可是這麼多年,並不是只有秦國在發展,齊國、趙國、魏國、燕國、韓國、楚國都為了兼併戰爭在積極的做著準備。秦昭王時期,他嘗試過東出,首先就將趙國視為頭號獵物。但是趙國有廉頗等名將,加上趙國軍事實力很強,秦軍討不到便宜。所以秦昭王採納了範雎的建議,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魏國打擊趙國。趙國是秦國的心頭大患,秦國曾傾舉國之力在長平攻打趙軍,還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趙國在長平之戰後,一蹶不振。

趙孝成王以後,又是兩個不成器的君主當政,秦國則是精明強悍的贏異人和贏政,趙國自然是不敵秦國的。趙國的最後兩任君主是趙悼襄王和趙幽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