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語音的白熱化暗戰 智慧家居語音入口應用專題

精神宇宙與數字宇宙

按照現在的宇宙生存來說,

300-400萬年前產生的人類是我們的祖先猿人,隨後智人進化出最重要的技能——“語言”,語言創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此時人類開創了新的精神宇宙,開創了人類文明。1946年第一台數位電腦“ENIAC”,標誌人類創造了數位宇宙,隨後機器產生了“機器語言”,從文本文字到語音辨識,人類僅僅用了6年。1952年來自AT&T的Bell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實現了針對特定說話人的英語數位孤立詞語音辨識系統,現在語音辨識技術發展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
為何我們近兩年開始在身邊感受到它的無孔不入?本期專題通過語音助手為大家解密,智慧語音在物聯網時代人機交互領域的重要性。

所謂的人機語音交互,簡單來說就是用戶與機器之間的自然語言交流,智慧設備能夠理解使用者的意圖,通過交流來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

Echo的坎坷歷程

在國內誰都琢磨著要搭建平臺和生態的時候,

亞馬遜打出了差異化思路的“王牌”,運用技術與管道幫助智慧家居廠家尋找市場的突破口,反而以Echo為中心構建了亞馬遜硬體生態圈。其實,世界上最爆款的智慧家居語音入口級硬體Echo智慧音箱歷經艱辛才得以入市。

從2011年亞馬遜Lab126啟動Echo項目,連續3年的時間,這款產品都宣稱預計在6個月內完成出貨,而此前50美元的目標售價則越來越不切實際。經歷過內部在處理能力、聽力能力、功能定義等多方面優化後,

Echo才最終在2014年秋天得以問世,即便在2014年11月剛剛發佈的時候,也少有人問津,發佈會上貝索斯只是簡單的介紹了這款硬體,很多人都質疑其為電商平臺導流。2015年8月,亞馬遜Echo正式開放Alexa語音平臺,越來越多的智慧家居協力廠商設備開始接入,但當時智慧家居不在風口期,獲得的關注並不多,Echo只是逐漸擴大實力。2016年3月,人機大戰AI獲勝後,人工智慧開始新一輪大熱,
而語音作為人工智慧的首要交互應用,被人們重新追捧,亞馬遜Echo在2016年全年呈現爆發式增長。而發展到2017年CES展,雖然亞馬遜沒有展位,Echo搭載的幕後功臣Alexa智慧語音平臺佔據展會舞臺中心,無處不在的AVS(Alexa Voice Services)備受世界關注。

中文市場競爭風起雲湧

亞馬遜在物聯網領域已經佔據雲端第一的市場份額,而Alexa語音平臺正以同樣的姿態和更快速度掠奪另一塊物聯網市場,

也驗證了語音交互將成為下一個智慧互聯時代交互入口的可行性,智慧家居商業模式也已經逐漸清晰。在Alexa出現前後,無論是主打人工智慧概念的語音技術創業公司攪動,如Nuance、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還是科技巨頭蘋果Siri、微軟Cortana、穀歌Assistant等入局,都很難看到這塊潛力市場產生明顯的量變或突破。反倒是一家主打雲計算服務的電商平臺迅速晉升,讓其真正沸騰,背後意義值得玩味。

Alexa服務現在僅佈局了美國和英國市場,全球範圍內的服務體系並沒有跟進,越洋買回的Echo體驗很差在於翻牆連接海外伺服器、美國或英國時區調整等,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易用性與穩定性。所以在中文語音交互領域佔據國內家庭入口,我們都還有一定時間,一旦亞馬遜克服了本地化工作的推進與相關政策的打通,Alexa全球化的佈局將逐漸體現,那時Alexa支持中文已經不是什麼問題,而對於國內中文語音公司來說,如果屆時硬體佈局沒有站穩,對於家庭入口的爭奪將面臨一頭“巨獅”,後面也許還跟著一群狼。

什麼是語音助手?

無論是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還是Cotana,我們都稱之為“語音助手”。因為豐富的後端內容將語音助手與手機等普通硬體產品分割開來,例如Alexa打包了能夠稱之為 “助手”的多類生活服務,如為使用者提供天氣資訊、訂餐、Uber打車,播放來自亞馬遜和Spotify的音樂,無縫購買亞馬遜網站上的商品。還記得2016 年 2 月,Uber 實現對 Alexa 的支持,當時 Alexa 的技能才達到數百項;9月份,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3000 項;3個月後,又超過了5000 項,目前協力廠商開發者已經在 Alexa 上開發出超過7000項技能。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時間裡,Alexa 的技能驟然增加了近2000項。

人機交互的全球化熱潮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再《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在談及語音將是人機交互的新範式,重塑人機界面顯然很重要,語音技術顯得尤為重要。但核心在於自然語言識別及處理技術,假如語音辨識準確率從95%上升到99%後,語音交互將迅速普及,甚至將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至此一場圍繞爭奪語音技術為核心的攻關戰會更加激烈。

Alexa服務現在僅佈局了美國和英國市場,全球範圍內的服務體系並沒有跟進,越洋買回的Echo體驗很差在於翻牆連接海外伺服器、美國或英國時區調整等,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易用性與穩定性。所以在中文語音交互領域佔據國內家庭入口,我們都還有一定時間,一旦亞馬遜克服了本地化工作的推進與相關政策的打通,Alexa全球化的佈局將逐漸體現,那時Alexa支持中文已經不是什麼問題,而對於國內中文語音公司來說,如果屆時硬體佈局沒有站穩,對於家庭入口的爭奪將面臨一頭“巨獅”,後面也許還跟著一群狼。

什麼是語音助手?

無論是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還是Cotana,我們都稱之為“語音助手”。因為豐富的後端內容將語音助手與手機等普通硬體產品分割開來,例如Alexa打包了能夠稱之為 “助手”的多類生活服務,如為使用者提供天氣資訊、訂餐、Uber打車,播放來自亞馬遜和Spotify的音樂,無縫購買亞馬遜網站上的商品。還記得2016 年 2 月,Uber 實現對 Alexa 的支持,當時 Alexa 的技能才達到數百項;9月份,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3000 項;3個月後,又超過了5000 項,目前協力廠商開發者已經在 Alexa 上開發出超過7000項技能。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時間裡,Alexa 的技能驟然增加了近2000項。

人機交互的全球化熱潮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再《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在談及語音將是人機交互的新範式,重塑人機界面顯然很重要,語音技術顯得尤為重要。但核心在於自然語言識別及處理技術,假如語音辨識準確率從95%上升到99%後,語音交互將迅速普及,甚至將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至此一場圍繞爭奪語音技術為核心的攻關戰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