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三國諸葛家族的一條“狗”,毛宗崗說他是忠臣,但有人不同意

瞭解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是個很厲害的家族,兄弟三人分別在三個國家當了高官。

這三人分別是:蜀漢的諸葛亮、東吳的諸葛瑾,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魏國的諸葛誕。

對於這三個人,《世說新語》中有這麼一個說法:“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也就是說諸葛亮家族同時出了三人大人物,被稱為龍、虎、狗。

不過大家不要理解錯了,這裡的狗,為“功狗”,不是貶義,意指有功的戰將。而諸葛誕與諸葛亮等也並不是親兄弟。

相對于諸葛亮和諸葛瑾,諸葛誕在歷史上的地位比較矛盾,爭議比較大,可以看出他一生中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很讓人信服。

雖然毛宗崗對其評價是:有毌丘儉之討司馬師於前,又有諸葛誕之討司馬昭於後,兩人皆魏之忠臣也。

但諸葛誕的忠魏還是值得懷疑的,

為什麼呢?他倘若真是忠於大魏,當年便不會捧司馬懿捧得那麼起勁,以揚州刺史的身份與王淩作對,幫助司馬懿殺了王淩,後來他又幫司馬師把毋丘儉給殺。被殺的這兩個人才是魏國真正的忠臣和功臣。

所以明代史學家姜宸英說:諸葛誕以見疑謀叛,其死宜矣。若果忠於魏室,則不首發儉、欽之謀,坐成司馬之勢。

至於他後來為什麼反對司馬昭,那是因為他和揚州刺史樂繕處得不好,被樂繕告了一狀,說他勾結東吳。他也很擔心自己遲早會有一天會被司馬昭給捎滅了。於是“陰養死士”,企圖自衛,並在他駐守的壽春城裡儲存了足夠一年食用的軍糧與民糧。

收集到情報以後,司馬昭派賈充去視察。賈充確定了諸葛誕有謀反的動機。

他回到洛陽以後,便向司馬昭建議:徵召諸葛誕到京城來做“司空”,他若不敢來就會造反。

司馬昭接受賈充的建議,給諸葛誕下詔,讓他回洛陽當官。諸葛誕果然不同意,還起兵殺了樂繕,正式宣佈把司馬昭拉入黑名單。

諸葛誕豎起反抗司馬昭旗幟的同時,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把自己的小兒子諸葛靚送往東吳,正式宣佈向東吳投降,請東吳派兵支援他。東吳也挺給面子,

讓降將文欽帶了三萬多兵馬來支援,加上諸葛誕自己的了十幾萬兵馬,力量不小。

而司馬昭則帶了二十六萬兵來打。一方守,一方攻,這樣的比例雙方實力相差並不是很大。

但是非常要命的是諸葛誕跟文欽本來就是個死對頭,而且還有深仇大恨,前面我們說過了,諸葛誕幫助司馬師打毋丘儉的時候,文欽就是毋丘儉的同黨,反對司馬師失敗後,毋丘儉被殺,文欽逃到東吳,估計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家人、族人也被殺光了,所以這兩個人怎麼能合作得好呢?

果然,司馬昭也知道這一點,他率領大軍到了壽春城外,只圍不攻,目的就是讓對方慢慢自我分化。

最終由於意見不合諸葛誕殺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報仇不成,便出城投降了司馬昭。

甘露三年二月,司馬昭親臨戰陣,魏軍“四面進兵,同時鼓噪登城”,諸葛誕帶著麾下親信向外衝殺,想要逃出城去,結果死於亂軍之中。他死之後被夷三族。不過他的親信倒是挺硬氣的,幾百人被活捉後,魏軍一個一個的問,“投不投降”?回答不投降的一概殺。就這樣從頭問到尾,也是從頭殺到尾,問一個殺一個,沒有一個投降的。

估計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家人、族人也被殺光了,所以這兩個人怎麼能合作得好呢?

果然,司馬昭也知道這一點,他率領大軍到了壽春城外,只圍不攻,目的就是讓對方慢慢自我分化。

最終由於意見不合諸葛誕殺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報仇不成,便出城投降了司馬昭。

甘露三年二月,司馬昭親臨戰陣,魏軍“四面進兵,同時鼓噪登城”,諸葛誕帶著麾下親信向外衝殺,想要逃出城去,結果死於亂軍之中。他死之後被夷三族。不過他的親信倒是挺硬氣的,幾百人被活捉後,魏軍一個一個的問,“投不投降”?回答不投降的一概殺。就這樣從頭問到尾,也是從頭殺到尾,問一個殺一個,沒有一個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