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愛之於我,是一蔬一飯

美食物語

世間的人情冷暖

只不過一飯一蔬

每一味美食都有一個故事

我慢慢烹調

清燉了歲月

你細細品嘗

滋補了衷腸

吃歷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中國人過日子所有的深情厚意都在一飯一蔬的累積裡融化疊加。活著需要吃飯,然而吃飯卻不僅僅是讓我們活著。我們開心的時候,抑或失落之時都會和好朋友吃大餐,

“我想吃爸媽做的菜了”等等。遇見我們愛的人,更是願意為他洗手做羹湯。人們似乎都願意把情感賦予食物,或者說是把食物賦予情感,當然,它們也從沒讓我們失望。

▷ 食在異鄉,難忘的情懷

二十出頭的我們曾以為自己是堂吉訶德那樣的騎士,

永遠無所畏懼、鬥志昂揚。也無從有片刻須臾去低頭品嘗一碗米飯的味道。往後走,遇到一個人開始了安靜地過日子,買菜、洗菜、切菜、煲湯、做飯,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漸漸明白,沉穩的年紀要堅持一樣東西遠比年少輕狂時要難,一切的轟轟烈烈恰敵不過細水流長。

大家總是會說“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這是一句民間諺語。從本意看,“食在廣州”是指粵菜精緻美味,食之堪稱天下、一大享受;“穿在蘇州”則因蘇州絲綢譽滿海內外,用蘇州絲綢做衣服舒適、華麗、美觀;“玩在杭州”,是指杭州西湖美如西子,佳景怡神,寬人心境;“死在柳州”則是指柳州有好木材,可以打一副好棺材。

前日因辦事從城這端跑到另一端,路過美食街。辦完事之後,揣著欣喜又緊張的小心臟徘徊在每一個小食攤前,咽著不想被人發現的口水,打包了滿滿當當的食物回到住處開始狼吞虎嚥,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整日加班工作的勞累感全都拋之腦後。這大抵正是食物所給予的溫暖力量吧。

這樣的經歷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體會,出遊前做功課查攻略,美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選項。出門在外也常聽到“你好,您可以嘗試下這個特色風味”等極能代表區域風格的介紹。當然,充滿期待的我們大多也會抱著一定要試試的心態,而後也許更增加了一絲對於這座城市的戀戀不捨。

可能會因為熱乾麵、周黑鴨、炕土豆和桂花釀愛上武漢,也會因為過橋米線、餌絲、各種犛牛製品念念不忘雲貴高原,我甚至更願意為獅子頭、揚州炒飯、灌湯包而忽略了舟車勞頓的辛苦。或許食物本身就是共通的,管你身處何處,食物的慰藉都會帶給我們感官與味覺的烙印,對某一種味道久久難以忘懷。

▷ 愛之於我,一蔬一飯

或許是年齡已至,對於往事幾乎攢著懷念的情愫。現在的我所能回味的大多是美好,就好比:每天清晨父親自行框裡的蔬菜、外婆最拿手的野生薺菜做的餛飩、奶奶始終堅守著的一平方米的小菜園子。每當想起這些時候,記憶的片段都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我亦是如此真誠並小心翼翼地在心裡按下保存鍵。

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人物——我的父親,對於我在吃的方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記憶裡小時候我們家真窮,但是無論是精神還在物質,父親卻從未虧待過我。當初國企未改革時,老爹還是個英俊且有實力的年輕人,下班後就騎著自行車接我放學,有時我們會選擇下館子,哪家的紅燒大排好吃,哪家的牛肉麵勁道實在,哪家的飯是用蒸籠做的我們都知道。

但大多時候,父親會在早上上班前買好菜,做好早飯。他是一個任何事都有自己一套理論的人,做飯當然也不例外,青菜需要爆炒裝盤後再撒上蒜末,小小的廚房被蒜的清香彌漫著,不等吃飯我就會先掃個精光。從一次不小心把荷包蛋煎糊給它取名為“炸蛋”後一發不可收拾地讓我吃了無數個“炸蛋”。在黃陶土制的似蚊香的小爐子上研究出番茄醬炒蛋這一人間美味,繼我之後又深得表姐的心。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之後,父親下崗外出工作,於是我便開始了和奶奶相互依靠的日子。老人的精氣神十足,我們時常吵架但心裡卻彼此深深掛念著對方,老人最足以為傲的一件事就是:我把我孫女兒的小鳥腿養成了青蛙腿。因為在她心裡,只要我胖了結實了她就會安心。

第一次意識到老人身體不好了是在我高三的那年冬天,某天中午放學後桌上擺滿熱飯熱菜,飯盒裡還有一顆松花蛋,老人卻躺在床上說不舒服,那天的菜我至今依舊記得。我生命中最堅強的守護者虛弱地躺在床上,那時的她唯一願意吃的食物是我熬的清粥。緊接著第二天是老人生日,我用攢下的零花錢平生第一次給奶奶買了個生日蛋糕,如此這般似乎才能讓我的心理稍稍好受些,儘管她只吃了 一口。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做飯是需要傾注感情的。後來我去了外地上大學,慢慢也有了高鐵,所以時常回家看奶奶,也吃遍各個親人所做的飯菜,大舅清淡、小姑偏咸、二伯注重搭配、大伯注重營養。似乎我也能夠從食物中感受到他們含蓄卻飽含深情的表達。我是愛你的,所以我把感情寄託於食物交付予你,希望你好好吃飯,身體健康。

▷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至今我依舊認為這句詩是對愛人最好的表達。我願意在你面前放下所有的一切,願意為你洗手作羹湯,與你共度安適平淡的日子。這種體驗大概女生在戀愛時最多,為心愛的人精心準備食物的過程及當他吃到後發自內心地說“真好吃”時爆棚的幸福感,是高級餐廳裡山珍海味饕餮盛宴也無法比擬的。在我們尚且年輕卻物質相對匱乏的此時,我們會用一個小小的愛心煎蛋來表達對你快要溢出來的愛。我想在往後的日子裡,回想起來空氣中都會充滿著蜜糖般的甜吧。

曾經遇見店裡有位老人獨自要了一條松鼠鱖魚一碗白米飯,仔仔細細,吃個乾乾淨淨。這場景細想之下,真是動人。一家老店,老味兒,老手藝,陪了一個人半生。能吃敢吃和能愛敢愛一樣,都是年輕人擅長的事。等到有一天你想吃卻耽於消化不了,想愛卻礙於本錢太少,青春便過去了。一切皆是偶然,得之珍重,安享觀望於當下,碰到好茶,碰到好人,碰到好事,皆是此理。

好好地吃一顆春筍。

好好地吃一隻螃蟹。

好好地吃一顆草莓。

好好地啃一隻豬蹄。

... ...

愛之於我,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每一種食物都是一種情緒。我操控不了我的胃,它代表著一種情感渴望。

可能會因為熱乾麵、周黑鴨、炕土豆和桂花釀愛上武漢,也會因為過橋米線、餌絲、各種犛牛製品念念不忘雲貴高原,我甚至更願意為獅子頭、揚州炒飯、灌湯包而忽略了舟車勞頓的辛苦。或許食物本身就是共通的,管你身處何處,食物的慰藉都會帶給我們感官與味覺的烙印,對某一種味道久久難以忘懷。

▷ 愛之於我,一蔬一飯

或許是年齡已至,對於往事幾乎攢著懷念的情愫。現在的我所能回味的大多是美好,就好比:每天清晨父親自行框裡的蔬菜、外婆最拿手的野生薺菜做的餛飩、奶奶始終堅守著的一平方米的小菜園子。每當想起這些時候,記憶的片段都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我亦是如此真誠並小心翼翼地在心裡按下保存鍵。

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人物——我的父親,對於我在吃的方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記憶裡小時候我們家真窮,但是無論是精神還在物質,父親卻從未虧待過我。當初國企未改革時,老爹還是個英俊且有實力的年輕人,下班後就騎著自行車接我放學,有時我們會選擇下館子,哪家的紅燒大排好吃,哪家的牛肉麵勁道實在,哪家的飯是用蒸籠做的我們都知道。

但大多時候,父親會在早上上班前買好菜,做好早飯。他是一個任何事都有自己一套理論的人,做飯當然也不例外,青菜需要爆炒裝盤後再撒上蒜末,小小的廚房被蒜的清香彌漫著,不等吃飯我就會先掃個精光。從一次不小心把荷包蛋煎糊給它取名為“炸蛋”後一發不可收拾地讓我吃了無數個“炸蛋”。在黃陶土制的似蚊香的小爐子上研究出番茄醬炒蛋這一人間美味,繼我之後又深得表姐的心。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之後,父親下崗外出工作,於是我便開始了和奶奶相互依靠的日子。老人的精氣神十足,我們時常吵架但心裡卻彼此深深掛念著對方,老人最足以為傲的一件事就是:我把我孫女兒的小鳥腿養成了青蛙腿。因為在她心裡,只要我胖了結實了她就會安心。

第一次意識到老人身體不好了是在我高三的那年冬天,某天中午放學後桌上擺滿熱飯熱菜,飯盒裡還有一顆松花蛋,老人卻躺在床上說不舒服,那天的菜我至今依舊記得。我生命中最堅強的守護者虛弱地躺在床上,那時的她唯一願意吃的食物是我熬的清粥。緊接著第二天是老人生日,我用攢下的零花錢平生第一次給奶奶買了個生日蛋糕,如此這般似乎才能讓我的心理稍稍好受些,儘管她只吃了 一口。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做飯是需要傾注感情的。後來我去了外地上大學,慢慢也有了高鐵,所以時常回家看奶奶,也吃遍各個親人所做的飯菜,大舅清淡、小姑偏咸、二伯注重搭配、大伯注重營養。似乎我也能夠從食物中感受到他們含蓄卻飽含深情的表達。我是愛你的,所以我把感情寄託於食物交付予你,希望你好好吃飯,身體健康。

▷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至今我依舊認為這句詩是對愛人最好的表達。我願意在你面前放下所有的一切,願意為你洗手作羹湯,與你共度安適平淡的日子。這種體驗大概女生在戀愛時最多,為心愛的人精心準備食物的過程及當他吃到後發自內心地說“真好吃”時爆棚的幸福感,是高級餐廳裡山珍海味饕餮盛宴也無法比擬的。在我們尚且年輕卻物質相對匱乏的此時,我們會用一個小小的愛心煎蛋來表達對你快要溢出來的愛。我想在往後的日子裡,回想起來空氣中都會充滿著蜜糖般的甜吧。

曾經遇見店裡有位老人獨自要了一條松鼠鱖魚一碗白米飯,仔仔細細,吃個乾乾淨淨。這場景細想之下,真是動人。一家老店,老味兒,老手藝,陪了一個人半生。能吃敢吃和能愛敢愛一樣,都是年輕人擅長的事。等到有一天你想吃卻耽於消化不了,想愛卻礙於本錢太少,青春便過去了。一切皆是偶然,得之珍重,安享觀望於當下,碰到好茶,碰到好人,碰到好事,皆是此理。

好好地吃一顆春筍。

好好地吃一隻螃蟹。

好好地吃一顆草莓。

好好地啃一隻豬蹄。

... ...

愛之於我,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每一種食物都是一種情緒。我操控不了我的胃,它代表著一種情感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