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圖文並茂,介紹我國上古神話中的那些猛男神女們

中國廣義的上古神話指中國夏朝以前直至遠古時期的神話和傳說,狹義的上古神話則包括夏朝至兩漢時期的神話。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

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上古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類的命運,努力向人們展示“自然與人類命運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意象”。

1.盤古開天

上古時,天和地還沒有分開,世界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下降變成了地。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天,腳蹬地。不知過多少年,

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盤古倒下後,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2.女媧造人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3.伏羲畫卦

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伏羲將神聖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

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

4.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相傳神農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

5.夸父追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裡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幹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6.西聖王母

西王母原來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裡,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髮,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於山頭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製、收藏不死靈藥。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昆侖山,她化身為雍容華貴的貴夫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於西王母管轄。

7.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于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8.北溟鯤鵬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變作一隻鳥,名字叫做鵬。鵬的背,也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展開翅膀,鼓足氣力,奮起而飛時,它的翅膀像遮蓋天空的雲朵。這只鳥,當海動風起時就飛往南海。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淵池。

9.應龍騰空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誇父,後閒居南方,無所事事。物華變幻,鬥轉星移,一轉眼就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大禹肩負起拯救蒼生的重任,應龍前來幫忙,疏導洪水而立功,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10.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仙藥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11.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乾了大地,曬乾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12.吳剛伐桂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13.刑天斷首

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禁☆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

14.共工觸山

共工觸山是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又名共工觸山,且與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並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15.女媧補天

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16.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17.燧人取火

傳說中有一個國家叫遂明國,那裡的人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禁☆春夏秋冬,什麼叫白日晝夜。國裡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樹,屈盤起來,占地面積有一萬頃地那麼大。後來,有一個聖人,漫遊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遠方,來到此國,在這棵大樹下休息。忽然看見許多象鴞樣的鳥,在大樹的枝葉間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燦然的火光發出。於是,聖人感悟到了“鑽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試用小樹枝來鑽火,果然鑽出火來。於是後人就稱他為燧人。

18.炎帝耕播

炎帝部落對農業的發展有偉大貢獻。其經過多代觀察、摸索、試種,發現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並逐漸培育成農作物。又“斫木為耜”,“楺木為耒”,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從而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史。

19.蠶馬獻絲

黃帝在戰勝蚩尤以後非常地高興,於是命令手下的樂官演奏樂曲,讓戰士們隨著音樂跳起雄壯威武的舞蹈,以此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就在黃帝作樂慶功時,天上下來了一位神仙。她手裡拿了兩捆細絲。一捆顏色像金子一樣燦爛,一捆顏色像白銀一樣耀眼。女子自稱是蠶神,特地把精美的蠶絲獻給黃帝。蠶神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惟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她身上披著一張馬皮。這馬皮就好象長在她身上一樣,而不是穿在身上,根本不能取下來。如果蠶神把馬皮左右收攏一些,那麼馬皮就整個地將她包圍,女子就會變成一條白色的蟲,長著馬一樣的頭,人們稱為蠶。

20.有巢構木

有巢氏,簡稱“有巢”,號“大巢氏” 。五氏之一,是昊英氏之後的又一位遠古時代部落首領,居住在古黃河下游一帶,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史傳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由於年代久遠,沒有文字記錄有巢氏是何方人氏。

21.常先制鼓

傳說黃帝身邊有個大臣,名叫常先。他發明了很多狩獵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殺了一頭野牛,把剝下的牛皮隨手搭在一個木墩上。這個木墩是空的,有一摟粗。時間一長,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經過長時間暴曬後便收縮了,把空木墩裹得緊緊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馴馬,有個名叫賈齊的年輕人,無意發現一張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隨便拍了一拍。誰知這一拍竟發出咚咚的響聲。賈齊覺得好玩,便尋來兩根木棒,雙手使勁擂了起來,結果發出聲音像雷鳴一般。王亥的馬聽到這聲音,一受驚,沖出木欄,全部跑掉了。王亥氣衝衝地趕來,一把抓住賈齊就打,邊打邊問賈齊敲的是什麼。這時,常先趕來,把兩人勸開,問明瞭情況,才恍然大悟。原來,賈齊敲的就是他早先曬的那張野牛皮。

22.嫫母磨鏡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嫫母貌醜,從來不去水邊梳妝,整天勞作。有一次,彤魚氏和嫫母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取出一看,自己醜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裡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復磨擦,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鏡子就此誕生。

23.共鼓鑿舟

相傳有一次山洪暴發,有棵大樹和共鼓被洪水一直沖下山,捲進一條大河裡。他抓住這棵大樹,始終沒有放開。當他兩緩過氣來發現洪水不論怎樣上漲,這棵大樹始終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原來,這棵大樹半面子都是空的。於是靈感泉湧,鑿木為舟。

24.岐伯修醫

岐伯是中國上古時代最著名的醫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關於他的籍貫有不同的說法,除了陝西岐山說,還有甘肅慶陽說,四川鹽亭說。一般認為,岐伯是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岐伯從小善於思考,有遠大的志向,喜歡觀察日月星辰、風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還懂音樂,會做樂器,測量日影,多才多藝,才智過人。後見許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學醫,四處尋訪良師益友,精于醫術脈理,遂成為名震一時的醫生。

25.鹿女降龍

傳說黃河上游仙洞之中,有一鹿仙女,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聽聞下游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傷害鹿群,鹿仙女為百姓及鹿群安危,降服黑龍為其坐騎。後邂逅唐堯,誕下丹朱後,因與黑虎仙之爭,為天帝所迫隱居深山。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旁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26.皋陶造獄

皋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于六,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于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27.塗山女嬌

女嬌是上古時代傳說中塗山氏的女兒,夏禹姒文帝的妃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是當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詳。禹即天子位後,曾兩次會盟諸侯,所選的盟址一次是塗山,另一次則是在會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諸侯會盟大會的地址選在蚌埠懷遠塗山,就有報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28.彤魚石烹

肜魚氏,炎帝之女,黃帝三妃,負責人們的飲食住行。當時,很多人因吃生肉,經常患病,黃帝手下的名醫岐伯、俞夫想了很多辦法,都未治好,黃帝為此事經常憂心。這年夏天,部落成員跟隨彤魚氏上山打獵,在雷電引發的森林大火中,肜魚氏發現燒焦的野羊肉特別香,就叫大夥都來嘗嘗。從此,她讓大家都把獵物燒熟再吃。為了燒烤獵物,她又帶領女性族人磨制大小石板;為避免手指燒傷,她又將木棍竹棍做成筷子,翻炒食物。後世將她尊為烹飪業的始祖。

29.軒轅黃帝

華夏上古傳說時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30.九黎蚩尤

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族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九黎部落與炎黃部落發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部分融入了炎黃部族。

31.涿鹿之戰

距今大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跟來自東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或說,在今天江蘇蘇北徐州一帶,見呂思勉《中國通史》)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32.唐堯仁政

莊子說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內政治清明,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

3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4.杜康釀酒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君,夏後氏相的兒子,生於現今的陝西省白水縣杜康鎮。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35.玄女賜書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各類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36.愚公移山

上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這個傳說包含著“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相傳神農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

5.夸父追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裡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幹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6.西聖王母

西王母原來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裡,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髮,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於山頭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製、收藏不死靈藥。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昆侖山,她化身為雍容華貴的貴夫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於西王母管轄。

7.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于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8.北溟鯤鵬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變作一隻鳥,名字叫做鵬。鵬的背,也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展開翅膀,鼓足氣力,奮起而飛時,它的翅膀像遮蓋天空的雲朵。這只鳥,當海動風起時就飛往南海。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淵池。

9.應龍騰空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誇父,後閒居南方,無所事事。物華變幻,鬥轉星移,一轉眼就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大禹肩負起拯救蒼生的重任,應龍前來幫忙,疏導洪水而立功,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10.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仙藥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11.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乾了大地,曬乾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12.吳剛伐桂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13.刑天斷首

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禁☆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

14.共工觸山

共工觸山是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又名共工觸山,且與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並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15.女媧補天

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16.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17.燧人取火

傳說中有一個國家叫遂明國,那裡的人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禁☆春夏秋冬,什麼叫白日晝夜。國裡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樹,屈盤起來,占地面積有一萬頃地那麼大。後來,有一個聖人,漫遊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遠方,來到此國,在這棵大樹下休息。忽然看見許多象鴞樣的鳥,在大樹的枝葉間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燦然的火光發出。於是,聖人感悟到了“鑽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試用小樹枝來鑽火,果然鑽出火來。於是後人就稱他為燧人。

18.炎帝耕播

炎帝部落對農業的發展有偉大貢獻。其經過多代觀察、摸索、試種,發現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並逐漸培育成農作物。又“斫木為耜”,“楺木為耒”,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從而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史。

19.蠶馬獻絲

黃帝在戰勝蚩尤以後非常地高興,於是命令手下的樂官演奏樂曲,讓戰士們隨著音樂跳起雄壯威武的舞蹈,以此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就在黃帝作樂慶功時,天上下來了一位神仙。她手裡拿了兩捆細絲。一捆顏色像金子一樣燦爛,一捆顏色像白銀一樣耀眼。女子自稱是蠶神,特地把精美的蠶絲獻給黃帝。蠶神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惟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她身上披著一張馬皮。這馬皮就好象長在她身上一樣,而不是穿在身上,根本不能取下來。如果蠶神把馬皮左右收攏一些,那麼馬皮就整個地將她包圍,女子就會變成一條白色的蟲,長著馬一樣的頭,人們稱為蠶。

20.有巢構木

有巢氏,簡稱“有巢”,號“大巢氏” 。五氏之一,是昊英氏之後的又一位遠古時代部落首領,居住在古黃河下游一帶,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史傳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由於年代久遠,沒有文字記錄有巢氏是何方人氏。

21.常先制鼓

傳說黃帝身邊有個大臣,名叫常先。他發明了很多狩獵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殺了一頭野牛,把剝下的牛皮隨手搭在一個木墩上。這個木墩是空的,有一摟粗。時間一長,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經過長時間暴曬後便收縮了,把空木墩裹得緊緊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馴馬,有個名叫賈齊的年輕人,無意發現一張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隨便拍了一拍。誰知這一拍竟發出咚咚的響聲。賈齊覺得好玩,便尋來兩根木棒,雙手使勁擂了起來,結果發出聲音像雷鳴一般。王亥的馬聽到這聲音,一受驚,沖出木欄,全部跑掉了。王亥氣衝衝地趕來,一把抓住賈齊就打,邊打邊問賈齊敲的是什麼。這時,常先趕來,把兩人勸開,問明瞭情況,才恍然大悟。原來,賈齊敲的就是他早先曬的那張野牛皮。

22.嫫母磨鏡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嫫母貌醜,從來不去水邊梳妝,整天勞作。有一次,彤魚氏和嫫母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取出一看,自己醜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裡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復磨擦,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鏡子就此誕生。

23.共鼓鑿舟

相傳有一次山洪暴發,有棵大樹和共鼓被洪水一直沖下山,捲進一條大河裡。他抓住這棵大樹,始終沒有放開。當他兩緩過氣來發現洪水不論怎樣上漲,這棵大樹始終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原來,這棵大樹半面子都是空的。於是靈感泉湧,鑿木為舟。

24.岐伯修醫

岐伯是中國上古時代最著名的醫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關於他的籍貫有不同的說法,除了陝西岐山說,還有甘肅慶陽說,四川鹽亭說。一般認為,岐伯是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岐伯從小善於思考,有遠大的志向,喜歡觀察日月星辰、風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還懂音樂,會做樂器,測量日影,多才多藝,才智過人。後見許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學醫,四處尋訪良師益友,精于醫術脈理,遂成為名震一時的醫生。

25.鹿女降龍

傳說黃河上游仙洞之中,有一鹿仙女,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聽聞下游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傷害鹿群,鹿仙女為百姓及鹿群安危,降服黑龍為其坐騎。後邂逅唐堯,誕下丹朱後,因與黑虎仙之爭,為天帝所迫隱居深山。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旁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26.皋陶造獄

皋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于六,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于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27.塗山女嬌

女嬌是上古時代傳說中塗山氏的女兒,夏禹姒文帝的妃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是當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詳。禹即天子位後,曾兩次會盟諸侯,所選的盟址一次是塗山,另一次則是在會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諸侯會盟大會的地址選在蚌埠懷遠塗山,就有報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28.彤魚石烹

肜魚氏,炎帝之女,黃帝三妃,負責人們的飲食住行。當時,很多人因吃生肉,經常患病,黃帝手下的名醫岐伯、俞夫想了很多辦法,都未治好,黃帝為此事經常憂心。這年夏天,部落成員跟隨彤魚氏上山打獵,在雷電引發的森林大火中,肜魚氏發現燒焦的野羊肉特別香,就叫大夥都來嘗嘗。從此,她讓大家都把獵物燒熟再吃。為了燒烤獵物,她又帶領女性族人磨制大小石板;為避免手指燒傷,她又將木棍竹棍做成筷子,翻炒食物。後世將她尊為烹飪業的始祖。

29.軒轅黃帝

華夏上古傳說時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30.九黎蚩尤

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族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九黎部落與炎黃部落發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部分融入了炎黃部族。

31.涿鹿之戰

距今大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跟來自東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或說,在今天江蘇蘇北徐州一帶,見呂思勉《中國通史》)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32.唐堯仁政

莊子說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內政治清明,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

3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4.杜康釀酒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君,夏後氏相的兒子,生於現今的陝西省白水縣杜康鎮。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35.玄女賜書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各類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36.愚公移山

上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這個傳說包含著“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