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3歲吉他天才劉嘉卓爆紅後輟學北漂 別成為下一個林妙可就好!

大家一定還記得今年最大的爆款網紅——那個火遍全網的吉他少年。這個穿校服彈吉他的少年一夜爆紅!高曉松、李延亮看完都直接跪了,那個讓高曉松震驚的13歲吉他天才,一夜爆紅後竟然輟學北漂了!祝福他,

不要成為下一個林妙可就好!

13歲吉他天才劉嘉卓爆紅

一個月前,一個身穿校服、年紀在十多歲的小孩指彈AC/DC的視頻橫空出世,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的技巧之嫺熟驚動了中國第一吉他手李延亮,連高曉松看了都直呼想要砸琴,

視頻播放量輕鬆過億,視頻裡的小孩劉嘉卓也一夜成名。

多人留言:少年強則國強,為少年祝福!但也有人說,孩子天賦異稟,但不希望他被過譽捧殺,成了下一個“林妙可”。

一個月過去,那個被稱為天才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一則叫做《天生執迷》的紀錄片出爐,

詳細講述了少年的故事。想看完整版視頻的可以去優酷網看。

延續父親的夢想

劉嘉卓的父親也曾有一個音樂夢,90年代末,他自學貝斯,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到歌舞廳裡伴奏掙錢。因為買不起琴,他甚至自己做了一把,雖然簡陋,

卻也耐用。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幾十年,他曾經以為自己的生活不會再起什麼波瀾,直到他發現了兒子的音樂天賦。他從本不寬裕的積蓄中拿出部分,為孩子買了一架電子琴,因為請不起老師,他買來教材,陪兒子從頭學起。甚至還辭掉了自己幹了這麼久的工作,全職在家督促孩子,所有人都說,他瘋了。

可他卻知道,如果去報那種自欺欺人的興趣班,不過是家長的自我安慰和虛榮心作祟,

老師不會好好教,最後拿個沒用的考級證書。所有人都皆大歡喜,可唯獨對不起孩子!

誰知道為做這個決定他扛起了多大的壓力,一家三口依靠妻子2000元的工資蝸居過活。

根據“每日人物”的報導,他對妻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撐個幾年,

有信心能把嘉卓培養出來。”

而這次父親舉家遷往北京,無疑又是一場“豪賭”,輸了就是一無所有,可憐天下父母心。

北漂生涯

父母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視頻爆火後,這個孩子變成了上半年最大的網紅。

知名足球評論員董路曾專門拜訪了這個孩子。當他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到白銀,卻被孩子家裡窮困逼仄的環境嚇了一跳。

於是臨走時,他拍著孩子的肩膀說:“你最好能去北京發展...”

12歲的劉嘉卓確實也把這個陌生人的話聽了進去,他跟家人商定,讀完初一就退學練琴,免得兩頭都到不了岸。

接著他背上行囊,遠赴北京。

初到北京,他看到了白銀以外的花花世界。我在一個紀錄片裡看到了他走出機場的樣子:雙手緊緊抓住琴帶,像是抓住最後的底氣。

他是個早熟的孩子,寡言,面對攝像機和媒體他不知道說什麼,唯有彈琴。在董路的安排下,他連續參加了幾次演出。

印象裡最深的就是在某次演出中,劉嘉卓被要求和小提琴天才廖柏雅同台鬥琴。

在現場,天才廖柏雅和劉嘉卓幾次對壘,具有衝擊力的音符翻飛,以為可以讓眼前這個12歲男孩心服口服。

但一旁身穿校服的劉嘉卓卻毫不示弱,雖然開始他因緊張而閉上眼睛,可是演奏卻一秒都沒有停下,一氣呵成。

幾番鬥琴,難解難分。最後兩人合奏,結束了當天的演出。

其實劉嘉卓放下學業到北京,絕不止是為了接演出,多掙點錢。他此番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走得更遠。

他首先想到了拜師。在製作人譚伊哲的工作室裡,劉嘉卓的一段牛刀小試引起了譚伊哲的興趣,兩個人還即興玩了一段。

譚伊哲由衷讚歎:“他的強弱、音色、音質、節奏,真的都是演奏家水準”、“15億人口裡,他還真是唯一一個!”,他當即決定,收他為徒。

少年的選擇

這也是劉嘉卓自己的選擇。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初一學生變成了一個網紅,現在他又成了12歲的北漂。

他說自己7歲開始學吉他,從來沒有顧慮過年齡小、手小、手疼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條件買吉他,就自己聯繫廠家得到贊助;指彈沒有聽眾,他就跑遍教學樓彈給所有人聽。

我好像突然明白:你羡慕他是天才,卻沒看到他的刻苦、專注與執著。當你還在猶豫不決、各種抱怨的時候,他已經只給你留下了一個遠去的背影。

曾經開一家琴行,當一個吉他老師就是這個小少年全部的夢想。

而今天他的夢想依舊樸素:我的父母都靠打工生活,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提高自己的水準,有一天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家裡的條件。

少年以後的路還很長,父母不可能一直在身邊陪伴他,而今天他也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只要他記得來時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傷仲永的故事絕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仍然記得李延亮送給少年的話:少年強則國強,這樣的少年值得我們為他祝福!(005)

當他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到白銀,卻被孩子家裡窮困逼仄的環境嚇了一跳。

於是臨走時,他拍著孩子的肩膀說:“你最好能去北京發展...”

12歲的劉嘉卓確實也把這個陌生人的話聽了進去,他跟家人商定,讀完初一就退學練琴,免得兩頭都到不了岸。

接著他背上行囊,遠赴北京。

初到北京,他看到了白銀以外的花花世界。我在一個紀錄片裡看到了他走出機場的樣子:雙手緊緊抓住琴帶,像是抓住最後的底氣。

他是個早熟的孩子,寡言,面對攝像機和媒體他不知道說什麼,唯有彈琴。在董路的安排下,他連續參加了幾次演出。

印象裡最深的就是在某次演出中,劉嘉卓被要求和小提琴天才廖柏雅同台鬥琴。

在現場,天才廖柏雅和劉嘉卓幾次對壘,具有衝擊力的音符翻飛,以為可以讓眼前這個12歲男孩心服口服。

但一旁身穿校服的劉嘉卓卻毫不示弱,雖然開始他因緊張而閉上眼睛,可是演奏卻一秒都沒有停下,一氣呵成。

幾番鬥琴,難解難分。最後兩人合奏,結束了當天的演出。

其實劉嘉卓放下學業到北京,絕不止是為了接演出,多掙點錢。他此番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走得更遠。

他首先想到了拜師。在製作人譚伊哲的工作室裡,劉嘉卓的一段牛刀小試引起了譚伊哲的興趣,兩個人還即興玩了一段。

譚伊哲由衷讚歎:“他的強弱、音色、音質、節奏,真的都是演奏家水準”、“15億人口裡,他還真是唯一一個!”,他當即決定,收他為徒。

少年的選擇

這也是劉嘉卓自己的選擇。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初一學生變成了一個網紅,現在他又成了12歲的北漂。

他說自己7歲開始學吉他,從來沒有顧慮過年齡小、手小、手疼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條件買吉他,就自己聯繫廠家得到贊助;指彈沒有聽眾,他就跑遍教學樓彈給所有人聽。

我好像突然明白:你羡慕他是天才,卻沒看到他的刻苦、專注與執著。當你還在猶豫不決、各種抱怨的時候,他已經只給你留下了一個遠去的背影。

曾經開一家琴行,當一個吉他老師就是這個小少年全部的夢想。

而今天他的夢想依舊樸素:我的父母都靠打工生活,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提高自己的水準,有一天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家裡的條件。

少年以後的路還很長,父母不可能一直在身邊陪伴他,而今天他也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只要他記得來時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傷仲永的故事絕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仍然記得李延亮送給少年的話:少年強則國強,這樣的少年值得我們為他祝福!(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