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謀深算的王翦為何敢公開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萬?

西元前221年,這是個應該牢記的日子。這一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一個強大的秦帝國誕生在亞洲大陸。

說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11年統治,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嚴刑峻法”,“焚書坑儒”,

“秦法嚴苛細密,百姓動則觸法”,以及他用七十萬受過宮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來為自己修宮殿、造陵墓。

因此,人們得出一致結論:是他的暴行引發了陳涉、吳廣的起義。由於秦帝國的暴政,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農民戰爭所推翻。

當世界上其他民族自豪地誇耀著他們雄才大略的祖先時,我們卻慚愧于我們的開國祖先秦始皇是個滅絕人性的暴君。

然而,秦始皇是否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暴君呢?

(圖)秦始皇

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已經不可能直接去質問秦始皇本人這個問題了,我們也只能從史書中去尋找秦始皇。《史記》是公認的最有權威的史書,許多人對秦始皇的看法也是深受《史記》的影響。

然而,只要我們細心一點,

就會發現在《史記》的文字中,凡是有歷史事件對秦始皇有褒揚作用的時候,司馬遷馬上就會有一段文字緊隨其後,來抵消這種褒揚,甚至巧妙地將讀者引向反面。

這緊隨其後的文字,有的是幾個字的心理描寫,有的是別人說的一段話。

如果我們拋開作者的個人情感,只看史實的話,或許我們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1 秦始皇性格多疑而暴虐逼死了呂不韋?

呂不韋把嫪毐假扮成太監,

引進後宮與王太后淫亂。給秦始皇丟盡了臉面。

嫪毐還發起了宮廷武裝暴動,謀反篡位,而呂不韋就是引起這件事的罪魁禍首。

在戰國時代,不要說殺一個臣子,就是兒殺父,臣子弑君王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換了別的君王,即使不是暴君,誅滅呂不韋的九族都不會有人覺得過分。

但是,秦始皇不但沒有殺呂不韋,而且還保留了他的封國。

只是後來看到諸侯各國來拉攏呂不韋,

才改變主意,把他發配到偏僻的蜀國,合情合理。

2 尉繚想要離開秦國?又為何沒走?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樑人尉繚,以一介布衣見到秦始皇之後,對其進言道:“憑著秦國的強大,諸侯就如郡縣。可是如果各國合縱,出其不意地襲擊秦國,這就是從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滅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他們打亂諸侯的合縱計畫,

這樣只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就可以完全消滅了。”

秦始皇認為尉繚的話有道理,以後見尉繚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衣服飲食也與尉繚一樣。

大樑人尉繚沒身份、沒地位,秦始皇不以外貌、地位、親疏取人,擇善而從。

這之後再見尉繚也是以平等的禮節相待。

然而尉繚受此殊榮卻不滿意,要離開秦國。

當秦始皇得知尉繚要離開時,不是怒其背叛,或怨其不忠,將其捉拿斬首,而是執意挽留,委以高官。

這樣的秦始皇,不正是最典型的賢明君主形象嗎?

3 老謀深算的王翦為何敢跟暴君叫板?

攻打楚國老將王翦要動用六十萬軍隊,而年輕的將軍李信則說二十萬人即能取勝。最後又秦始皇來定奪的時候,秦始皇採用了李信的建議。王翦見自己的作戰計畫不被採用,就推辭有病,回老家有病去了。

最後李信戰敗讓秦始皇丟盡臉面。

當秦始皇聽到李信兵敗的消息後,大怒。但他並沒有下令懲處讓他威嚴掃地的李信,而是直接驅車直奔王翦老家。

作為君王,其實秦始皇不用親自出馬,他大可哥以派一個使臣把王翦宣上殿來。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一進門就向王翦道歉認錯:“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秦始皇誠懇如此,按理說王翦應該受寵若驚,然而卻沒有,王翦不依不撓。“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惟大王更擇賢將。”

秦始皇再次認錯,“已矣,將軍勿複言!”

王翦不留面子,接著叫板:“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面對王翦的如此無禮,秦始皇不但沒有生氣,也沒有責備,而是爽快地答應了。

出兵那天,秦始皇還親自送到灞上。

之前用李信而不用王翦,朝廷內外肯定有所耳聞。如今秦始皇完全按照王翦的要求辦事,並親自送到灞上,等於就是向所有人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王翦對秦始皇如此無禮,不但自己能夠安享晚年,而且他的兒子王賁和孫子王離都被封為秦國最高的爵位列侯,並受到秦始皇的親近。

(圖)王翦

對於秦始皇是不是暴君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討論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先拋開過去腦海裡固有的認識,來看看他所做的事情:

秦始皇統一中國,沒有殺六國的王公大臣;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臣,都高官厚祿,善始善終;

秦始皇對戰敗的李信,不但沒有殺頭,以儆效尤,而且沒有任何處罰;

秦始皇一生從未妄殺過將軍和大臣……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然而,無論答案如何,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秦始皇的是非功過,任爾評說千秋。

文 |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紅蓮

而是執意挽留,委以高官。

這樣的秦始皇,不正是最典型的賢明君主形象嗎?

3 老謀深算的王翦為何敢跟暴君叫板?

攻打楚國老將王翦要動用六十萬軍隊,而年輕的將軍李信則說二十萬人即能取勝。最後又秦始皇來定奪的時候,秦始皇採用了李信的建議。王翦見自己的作戰計畫不被採用,就推辭有病,回老家有病去了。

最後李信戰敗讓秦始皇丟盡臉面。

當秦始皇聽到李信兵敗的消息後,大怒。但他並沒有下令懲處讓他威嚴掃地的李信,而是直接驅車直奔王翦老家。

作為君王,其實秦始皇不用親自出馬,他大可哥以派一個使臣把王翦宣上殿來。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一進門就向王翦道歉認錯:“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秦始皇誠懇如此,按理說王翦應該受寵若驚,然而卻沒有,王翦不依不撓。“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惟大王更擇賢將。”

秦始皇再次認錯,“已矣,將軍勿複言!”

王翦不留面子,接著叫板:“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面對王翦的如此無禮,秦始皇不但沒有生氣,也沒有責備,而是爽快地答應了。

出兵那天,秦始皇還親自送到灞上。

之前用李信而不用王翦,朝廷內外肯定有所耳聞。如今秦始皇完全按照王翦的要求辦事,並親自送到灞上,等於就是向所有人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王翦對秦始皇如此無禮,不但自己能夠安享晚年,而且他的兒子王賁和孫子王離都被封為秦國最高的爵位列侯,並受到秦始皇的親近。

(圖)王翦

對於秦始皇是不是暴君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討論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先拋開過去腦海裡固有的認識,來看看他所做的事情:

秦始皇統一中國,沒有殺六國的王公大臣;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臣,都高官厚祿,善始善終;

秦始皇對戰敗的李信,不但沒有殺頭,以儆效尤,而且沒有任何處罰;

秦始皇一生從未妄殺過將軍和大臣……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然而,無論答案如何,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秦始皇的是非功過,任爾評說千秋。

文 |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