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了日本“核污染區”食品怎麼破!專家:已食用也不必恐慌


長江日報全媒體訊“天啦,我還在母乳期,我正在吃日本卡樂比的麥片,

我可怎麼辦?我看我朋友圈都被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刷屏了”昨日,央視315晚會報導了多家跨境電商平臺違規銷售來自核輻射地區的食品後,不少武漢市民表示自己正在吃或者吃過多種。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今天上午就有近10位市民諮詢吃了日本核污染區食物的危害。中南醫院核醫學專家指出,少量使用無礙身體健康,市民不必恐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文兵教授介紹,核輻射食品主要是指沉降在食物表面或存在於食物中的外泄放射性核素,對於核輻射食品偶爾吃一次,不會對身體有損傷。若長期吃,頓頓吃,比如大米,日積月累,可能會產生“累積效應”。

但是到底會不會危害身體,比如致癌等,則因人而異,與食用量的大小、每個人對射線的敏感性有關。例如吃過幾包央視曝光的日本核污染地區生產的麥片,

由於劑量非常小,對身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基本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輻射,比如手機、電腦,甚至天氣、大自然,對人體幾乎沒有危害。

食品營養專家阮元鋒告訴記者,福島事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質中,殘留半衰期較長的只有“碘131”和“銫-137”。碘131的半衰期有8天,即每過8天,放射性降低一半,再過8天,再降低一半。如今5年過去,它的放射性早已經降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銫137”的半衰期長達30年,其進入自然環境中之後,將會長期存在,它的消失更主要是隨著流水逐漸稀釋。

文兵教授指出,其實在食品生產中,也有利用射線釋放的能量去殺菌、滅菌的,這些經過輻射照射的食品是不會殘留放射物質。醫生的手術衣、床單,還有帶去太空船的種子,都經過輻照消毒,輻射量也是在國家嚴格控制範圍內的。至於已經食用過不少日本核輻射地區生產的食品,

真的特別害怕危害的是可以到醫療機構進行檢測的,但是其實並無必要,只要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危害不足以傷害健康。文兵教授提醒,市民不要再購買類似食品了,避免身體不必要的上海。

長江日報記者在淘寶、天貓、京東、一號店等網路商城進行關鍵字搜索,發現日央視315曝光日本核輻射地區的食品卡樂比麥片、日本養命酒(YOMEISHU)、新瀉大米等日本產品均已下架。

記者聯繫阿裡巴巴工作日人員獲悉,阿裡巴巴已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刪除疑似商品連結2.2萬條,處理相關商家4108家。同時協助海關等執法部門查獲違法商品、堵截流通管道。

據瞭解,在國內因口感佳而暢銷的卡樂比麥片還有多種變異詞和假名稱,如卡樂B、卡樂Bee、卡樂幣、卡樂比麥片、卡樂比 麥片、Calbee 麥片、Calbee麥片、卡樂B麥片、卡樂B 麥片、卡樂幣 麥片、卡樂 麥片、卡樂幣 麥片、卡樂Bee 麥片、卡樂麥片、卡樂Bee麥片、calbee等,消費者如果發現,可以及時向電商平臺舉報。

消費者如果發現,可以及時向電商平臺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