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美術培訓班

選自曾詩淼的《恐龍》

大多數家長因為看到孩子在家裡牆壁上亂塗亂畫,

再加上孩子只要畫畫就很高興,所以就想給孩子報一個美術班,正規的學學。萬一有這方面的天賦,最後能成為一個畫家呢?那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特別是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明白,發展孩子的天賦,有多麼的重要,美術培訓這個行業,也有它的規律和標準。沒有好壞,只是家長培養方向的側重不同罷了。所以兒童美術培訓班,實際上是以家長為導向的。

選擇培訓班的時候,思考好是以自己的需求為主,還是以孩子的需求為主。

為孩子選擇美術興趣班時,要考慮很多方面,如外部環境、教學條件等。

第一條標準:看教學目的。

要通過美術啟蒙發展孩子的創造力,而不是教技法。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連一條線都畫不直,他怎麼能夠畫呢?

然後我就問這個家長,“你說他連想法都沒有,是想法重要呢?還是他畫一條線直不直重要呢?他說那倒是想法重要!有不少的美術老師為了迎合家長心裡想的:“快速出成果的心態”用這樣的傳統觀念來教學,

結果把美術啟蒙當成了技能教育,由於系統的繪畫技法很枯燥,所以,許多孩子學一、二個月之後再也不感興趣了。

繪畫能力是孩子先天具有的潛在能力,在10歲前,孩子的繪畫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這個理論說明兩個道理

,第一,每個孩子都會畫畫,第二,

孩子的繪畫能力與技法並沒有太大關係。因此,美術啟蒙的目的不是傳授技法,而是通過美術這個手段,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挖掘創造潛能呢?

第二條標準:看教學方法是否科學,課程是否系統。

要給孩子提供一些觀察資料,引導他們自己畫,而不是讓孩子臨摹。有的家長說,我的寶寶每次上完興趣班後,都能帶回一幅作品。可是在家叫她畫,她就會說:“我不會,

媽媽幫我畫”,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模仿和示範為主,沒有教會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畫,所以,老師教了的孩子會畫,沒有教的就不會畫。如果讓孩子學成人創造的符號,如隨意的臨摹老師的范畫、學卡通畫、簡筆劃等,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憑藉過去學過的畫,也不會思考,限制了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要有系統的課程,能夠説明孩子循序漸進的學習,

由簡單到複雜,興趣衍生出更多的興趣。而不應該臨時抽張圖片,讓孩子臨摹。

孩子只有把看到的和想像到的物象,用自己的造型語言表現出來,才是創造力發展的過程,所以,科學的美術啟蒙方法是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觀察資料,啟發和引導孩子畫自己的畫。

第三條標準:看是否重視提高孩子的審美水準。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徐慶平說得好: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就是有一個缺陷的人。可見,審美水準的提高對孩子非常重要。

很多機構,依據孩子的喜好,長期讓孩子臨摹一些低級,劣質的繪畫範本。這樣導致孩子的審美能力難以提高,甚至逐漸排斥真正具有高度審美的東西。

怎樣提高孩子的審美水準呢?要給他提供審美的環境,給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帶孩子認識大師,瞭解大師的作品,講講美術史的小故事。大師的作品對孩子的審美修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優秀兒童畫對孩子表現主題也是一種借鑒。

第四條標準:看是以孩子為中心,還是以家長為中心。

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少量美術培訓機構,正在推動兒童美術教育的改變。但是絕大多數機構,還是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需求,虛榮心等等,還在開設大量臨摹課。作品明顯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3歲的孩子可以畫出明顯的形象,4歲都會臨摹漫畫了,6歲都開始畫素描了。這樣雖然家長感覺挺好,有炫耀的資本。就像3歲的孩子會背唐詩幾十首一樣,讓人羡慕。但這樣會加速讓孩子失去繪畫的天真和靈性,對孩子傷害極大。

如何甄別,哪些機構是以家長為中心?哪些機構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首先需要看機構牆上懸掛的未經加工的孩子作品,是工整的作品居多,還是較抽象的作品居多,這是機構的側重方向。

再就是看待一個課堂上的孩子作品,是讓孩子臨摹?還是讓孩子創作?如果孩子們臨摹居多,那一定是以家長的側重點居多。因為比較容易出效果,但是以創作為導向的機構,就要看老師的作用力,是否順從孩子的興趣個性發展。

很多家長覺得畫畫是很簡單的事,臨摹也好,自己想著畫也好,都無所謂,反正不想培養成一個畫家。但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孩子的想像力一旦受到限制的,不僅僅是畫畫這一件事,會作用在孩子的各個方面。沒有正確的方法,前面所有的學習都會成為他們的累贅和負擔。這種現象,我見過太多太多了。

藝術魚官網—兒童原創藝術作品網

www.art-fish.cn

藝術魚兒童美術

保護想像力,啟發創造力!

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就是有一個缺陷的人。可見,審美水準的提高對孩子非常重要。

很多機構,依據孩子的喜好,長期讓孩子臨摹一些低級,劣質的繪畫範本。這樣導致孩子的審美能力難以提高,甚至逐漸排斥真正具有高度審美的東西。

怎樣提高孩子的審美水準呢?要給他提供審美的環境,給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帶孩子認識大師,瞭解大師的作品,講講美術史的小故事。大師的作品對孩子的審美修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優秀兒童畫對孩子表現主題也是一種借鑒。

第四條標準:看是以孩子為中心,還是以家長為中心。

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少量美術培訓機構,正在推動兒童美術教育的改變。但是絕大多數機構,還是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需求,虛榮心等等,還在開設大量臨摹課。作品明顯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3歲的孩子可以畫出明顯的形象,4歲都會臨摹漫畫了,6歲都開始畫素描了。這樣雖然家長感覺挺好,有炫耀的資本。就像3歲的孩子會背唐詩幾十首一樣,讓人羡慕。但這樣會加速讓孩子失去繪畫的天真和靈性,對孩子傷害極大。

如何甄別,哪些機構是以家長為中心?哪些機構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首先需要看機構牆上懸掛的未經加工的孩子作品,是工整的作品居多,還是較抽象的作品居多,這是機構的側重方向。

再就是看待一個課堂上的孩子作品,是讓孩子臨摹?還是讓孩子創作?如果孩子們臨摹居多,那一定是以家長的側重點居多。因為比較容易出效果,但是以創作為導向的機構,就要看老師的作用力,是否順從孩子的興趣個性發展。

很多家長覺得畫畫是很簡單的事,臨摹也好,自己想著畫也好,都無所謂,反正不想培養成一個畫家。但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孩子的想像力一旦受到限制的,不僅僅是畫畫這一件事,會作用在孩子的各個方面。沒有正確的方法,前面所有的學習都會成為他們的累贅和負擔。這種現象,我見過太多太多了。

藝術魚官網—兒童原創藝術作品網

www.art-fish.cn

藝術魚兒童美術

保護想像力,啟發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