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風流才子唐伯虎其實是個倒楣蛋,值得我們所有人警告!

《唐伯虎點秋香》極具戲謔風格,嬉笑怒駡皆妙趣橫生。

隨著電影的問世,也將唐伯虎一名捧的大紅大紫,劇中他是個風流倜儻,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奇男子,趣點秋香更是恍如神仙美眷,羨煞旁人,這麼多年看這部電影,都是在笑聲中度過的,很多橋段都能背出來,卻百看不厭

星爺無厘頭的搞笑和傳統文化氛圍結合得天衣無縫,

產生了極強的感染力,每次在螢屏上播出,都會取得不錯的收視率,這才是真正的電影,但不是真正的唐伯虎。

唐寅的詩文,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你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詩看起來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其實是在極其悲苦的狀態下寫的。唐寅“任逸不羈,

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

真實的唐伯虎雖才華橫溢,但遠不如《唐伯虎點秋香》的喜劇,反而是及其悲劇的一生!

悲劇之一:失親悲痛

唐寅,字伯虎,

明朝蘇州人,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于蘇州府一位商人之家。父親唐廣德是在閭門皋橋開小酒食店的商人,在古代,士農商賈,其實家庭地位是很低的。並不像《唐伯虎點秋香》中,可以不為錢糧考慮,整日寄情山水,畫畫泡妞。

唐伯虎雖自幼聰慧,但一生多難。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不久,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後熱盛,

悄然離世。小嬰兒在出世3天后,也隨親娘而去。親人接連病故,對唐伯虎打擊甚大,料理完4位親人的後事後,唐伯虎把身邊唯一的親人,待字閨中的妹妹遠嫁他鄉,但是沒過多久,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這使得唐伯虎意志消沉。在好友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才得中第一名“解元”。

悲劇之二:仕途受阻

現實生活中的唐伯虎確實才華橫溢,但他又是位悲情才子,與榮華富貴、平步青雲絕緣。

,不得不說這是位曠世奇才,當初南京主考官梁儲對唐寅是大為讚賞,並引見給程敏政,程敏政也深深地記下了這個才氣四溢的年輕人。而這時的唐寅已在文壇嶄露頭角,並受到眾人的推崇。至此,唐寅的狂傲性格也初露端倪,很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誰之氣勢,說起話也是口無遮攔。

在上京途中,遇見了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家子,他叫徐經,徐經雖名不見經傳,但他的重孫十分有名,明旅行家徐霞客。

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家去拜訪。然而,徐經卻趁此機會收買程敏政府上的家童,考試之前就得到了會試的考卷。以請教的方式事先詢問了唐伯虎對此答案如何作答,唐伯虎也一一指點。然而,巧合的是,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除了唐伯虎與徐經兩人之外,考生們都難以答出考題。

據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結果,這句話被一些平時忌恨程敏政的人們聽到,於是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明孝宗朱佑樘是位明君,辦事極為認真,連中午都要上朝的勞模皇帝,怎麼容得下這種事,於是下令嚴查,與此同時,程敏政、徐經和唐寅被抓進大牢。另一主考官李東陽奉命複查,結果查明徐經和唐寅不在錄取之列。他雖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卻出身寒門,一生坎坷,最終因“科場舞弊案”斷送了錦繡前程。

最終處理如下:程敏政勒令退休,徐經和唐寅被派往浙江充役吏,永不錄用。寒窗苦讀數十載,也只願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因認識徐經而躺槍的唐伯虎,真是苦不堪言。縱觀唐寅一生,你會發現他是封建科舉考試、官僚制度的殉葬品。

悲劇之三:拜錯碼頭

甯王朱宸濠為了篡奪皇位,久具異心,妄圖神器,所以拼命延攬江湖人士和文人才子,擴充實力。南方各省的一些武林世家、文人雅士,都受到了他的禮聘,自然不會漏了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

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甯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甯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後來甯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伯虎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更加消沉。

悲劇之四:遭妻拋棄

唐寅已過而立之年,經歷了考場舞弊案,嘗盡了人間冷暖,少了許多年少輕狂、少了些許多浮華之氣,紅塵俗事也看淡了許多。但不知道如何回家面對自己的妻子,難道給她唱首《闖碼頭》,給她發個李安的故事給她?憂心忡忡的回到家,發現髮妻早已得知,棄他而去。

真實的唐伯虎也不似《唐伯虎點秋香》裡那樣坐擁齊人之福,有羨煞旁人的八個嬌妻,只因他的妻子叫做沈九娘,大家才以為前面還排的有九位。

而且,賣身華府為奴點秋香的事也是民間傳說,史料記載,單是華太師就比唐伯虎小27歲,幾個人不可能糅合在一起。

悲劇之五:自我墮落

收到多重打擊的唐伯虎,唐伯虎開始頻繁進出青樓柳巷,大小酒肆,為迎合富商們的低級趣味,還大量的創作春☆禁☆宮圖,不過性格豪爽的唐伯虎沒有消沉,又開始吟詩寫字作畫。後人發現這以後他的仕女圖多起來,幾乎天天對酒當歌。他的山水畫越發氣韻生動,凝重華滋,他的仕女圖更是千媚百態,奪人眼球。日以繼夜的飲酒作樂,縱情聲色,摧垮了他的身體,卻也成就了他的藝術,他的詩詞書畫都不拘泥於規則,特別是他的人物畫,被認為三百年中無人可望項背。

那個真實的唐伯虎,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那個懷才不遇的中年人,那個心灰意冷的老年人。是那個在無奈中痛苦掙扎、無比絕望的靈魂。只有那首桃花歌仍舊在訴說著他的心聲,縈繞千載,從未散去。

唐寅在臨終前表達自己悲憤之情的這首詩:

生死猶如上下場,

看穿悟透便無妨。

尊卑貴賤終歸土,

到底同途赴鬼鄉。

現實生活中的唐伯虎確實才華橫溢,但他又是位悲情才子,與榮華富貴、平步青雲絕緣。

,不得不說這是位曠世奇才,當初南京主考官梁儲對唐寅是大為讚賞,並引見給程敏政,程敏政也深深地記下了這個才氣四溢的年輕人。而這時的唐寅已在文壇嶄露頭角,並受到眾人的推崇。至此,唐寅的狂傲性格也初露端倪,很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誰之氣勢,說起話也是口無遮攔。

在上京途中,遇見了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家子,他叫徐經,徐經雖名不見經傳,但他的重孫十分有名,明旅行家徐霞客。

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家去拜訪。然而,徐經卻趁此機會收買程敏政府上的家童,考試之前就得到了會試的考卷。以請教的方式事先詢問了唐伯虎對此答案如何作答,唐伯虎也一一指點。然而,巧合的是,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除了唐伯虎與徐經兩人之外,考生們都難以答出考題。

據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結果,這句話被一些平時忌恨程敏政的人們聽到,於是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明孝宗朱佑樘是位明君,辦事極為認真,連中午都要上朝的勞模皇帝,怎麼容得下這種事,於是下令嚴查,與此同時,程敏政、徐經和唐寅被抓進大牢。另一主考官李東陽奉命複查,結果查明徐經和唐寅不在錄取之列。他雖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卻出身寒門,一生坎坷,最終因“科場舞弊案”斷送了錦繡前程。

最終處理如下:程敏政勒令退休,徐經和唐寅被派往浙江充役吏,永不錄用。寒窗苦讀數十載,也只願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因認識徐經而躺槍的唐伯虎,真是苦不堪言。縱觀唐寅一生,你會發現他是封建科舉考試、官僚制度的殉葬品。

悲劇之三:拜錯碼頭

甯王朱宸濠為了篡奪皇位,久具異心,妄圖神器,所以拼命延攬江湖人士和文人才子,擴充實力。南方各省的一些武林世家、文人雅士,都受到了他的禮聘,自然不會漏了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

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甯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甯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後來甯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伯虎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更加消沉。

悲劇之四:遭妻拋棄

唐寅已過而立之年,經歷了考場舞弊案,嘗盡了人間冷暖,少了許多年少輕狂、少了些許多浮華之氣,紅塵俗事也看淡了許多。但不知道如何回家面對自己的妻子,難道給她唱首《闖碼頭》,給她發個李安的故事給她?憂心忡忡的回到家,發現髮妻早已得知,棄他而去。

真實的唐伯虎也不似《唐伯虎點秋香》裡那樣坐擁齊人之福,有羨煞旁人的八個嬌妻,只因他的妻子叫做沈九娘,大家才以為前面還排的有九位。

而且,賣身華府為奴點秋香的事也是民間傳說,史料記載,單是華太師就比唐伯虎小27歲,幾個人不可能糅合在一起。

悲劇之五:自我墮落

收到多重打擊的唐伯虎,唐伯虎開始頻繁進出青樓柳巷,大小酒肆,為迎合富商們的低級趣味,還大量的創作春☆禁☆宮圖,不過性格豪爽的唐伯虎沒有消沉,又開始吟詩寫字作畫。後人發現這以後他的仕女圖多起來,幾乎天天對酒當歌。他的山水畫越發氣韻生動,凝重華滋,他的仕女圖更是千媚百態,奪人眼球。日以繼夜的飲酒作樂,縱情聲色,摧垮了他的身體,卻也成就了他的藝術,他的詩詞書畫都不拘泥於規則,特別是他的人物畫,被認為三百年中無人可望項背。

那個真實的唐伯虎,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那個懷才不遇的中年人,那個心灰意冷的老年人。是那個在無奈中痛苦掙扎、無比絕望的靈魂。只有那首桃花歌仍舊在訴說著他的心聲,縈繞千載,從未散去。

唐寅在臨終前表達自己悲憤之情的這首詩:

生死猶如上下場,

看穿悟透便無妨。

尊卑貴賤終歸土,

到底同途赴鬼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