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各國的伙食,事實與想像的不太一樣

德國軍隊伙食

德軍的伙食按照地區劃分為A,B,C,D的不同等級,基本上一日三餐,偶爾會有加餐。在1943年,德軍增加了一些可以自熱的食物,類似於今天的自熱米飯。其特點表現為熱量高和便於攜帶。

而且這種食物只給一線作戰部隊供給,包括党衛軍第二裝甲師等德軍王牌部隊都配置了這種食物。此外,德軍飲食供應還包括糖果,香煙,盒裝巧克力等。

在野戰中,德軍的飲食標準會相應降低。在戰爭最困難的時候,德軍名將隆美爾每天也只有一些罐頭和麵包,

剩下的食物留到下次食用,長期下去,這些相對粗糙的食物讓隆美爾患上了較為嚴重的胃病。

蘇聯軍隊伙食

蘇軍的伙食標配是黑麵包和肉腸,此外還有少量茶葉供給。

蘇軍士兵每人每天可以分到半磅黑麵包,大家吃的一般都是大鍋飯。

偶爾也會改善一下伙食。吃完飯後,士兵們通常會喝一些伏特加,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由於伙食補充不及時,很多蘇軍士兵都患上了浮腫和壞血病,這也間接導致了戰鬥力的下降。

美國軍隊伙食

美國作為二戰中經濟水準最高的國家,

士兵的飲食水準也是最好的。在一線作戰部隊中,除了最基本的麵條,蔬菜,雞蛋等食品,還有肉罐頭,可口可樂,巧克力無限量供應。有資料統計,在二戰期間,美國士兵大約消耗了100億瓶可口可樂。

日本軍隊伙食

二戰中日本的伙食與上面幾位相比就較差了,

而且差了很多。在二戰時期,日本的物質條件並不是很好,普通的日本農民也只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夠吃到些肉。

日本士兵的伙食標準與國內相比稍好一點。每天有無限量的米飯供應,還有一些肉類供給。在二戰中,除了基本的飲食供給外,軍隊還普遍配有清酒和煙草。但到了戰爭後期,資源日益短缺,這些食物也變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