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樣的“痛”需要心理呵護

什麼是疼痛?

漢語的“疼”是指餘痛;“痛”是指病人身體內部的傷害性☆禁☆感覺。

現代醫學所謂的疼痛(pain),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1979年,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對疼痛提出了以下定義:“疼痛是組織損傷或與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一種不愉快的軀體主觀感覺和情緒體驗。同時可伴有代謝、內分泌、呼吸、迴圈功能和心理狀態等多系統的改變。

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對急性疼痛的定義為:新近產生並持續時間較短的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與損傷或疾病有關。包括手術後疼痛,創傷、燒傷後疼痛,分娩痛,心絞痛、膽絞痛、腎絞痛等內臟痛,骨折痛,牙痛等。其中手術和創傷後疼痛是臨床最常見的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則為持續較長時間(3個月以上)的疼痛,有可能是急性疼痛治療效果不好,也有損傷癒合後仍然持續存在的疼痛,病人常伴有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改變。

疼痛會引起怎樣的心理狀況的改變呢?

1. 痛並快樂著的狀態

有成就感有動機的承受疼痛,例:為孩子燒好吃的菜,熱油濺溢所致表皮輕度燙傷。

2. 疼痛可以引起負性情緒狀態

悲觀、失望、失去信心。急性疼痛的情緒反應:恐懼、緊張。慢性疼痛的情緒反應:煩惱、抑鬱。

3. 疼痛可以加重負性情緒狀態

臨床上,遇到以疼痛為主訴的患者,多次檢查沒有發現明確器質性病因,易發生期待性焦慮情緒症狀。

疼痛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心理可以致病,心理也可以治病。心裡怎麼想的身體就會告訴你。

心理因素對疼痛有哪些影響?

1. 疼痛症狀出現及疼痛強度與其心理狀態緊密相連

例:牙痛治療,如果痛覺預期過高就會產生緊張和敏感甚至害怕心理,而個體差異和心理可以影響疼痛的感受性和耐受性。

2. 疼痛受個體差異影響很大

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和個體差異包括人格特徵、早期經驗、年齡等。

例:臨床研究:20位不上麻醉做結腸鏡檢查患者,有的反應疼痛可以耐受,有的反應疼痛難忍,有的認為有不舒服但能忍受。這就是個體差異性。

3. 疼痛也可以是一種心理防禦反應

稱為轉換性疼痛反應。即通過疼痛反應來表達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心理困擾。例:一個不願意上學的孩子,經常喊肚子痛,臨床檢查無任何器質性問題。

這在臨床上稱為心理問題軀體化症狀反應。

疼痛量化評估

疼痛是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

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疼痛評分方法 :數字疼痛分級法(NRS)適用於意識較為清醒的成年患者;依從性較差的患兒或者急性疼痛成年患者則可採用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重症患者有專門使用的危重患者疼痛評估方法(CCPOT)。

當然不同性質疼痛刺激的心理反應存在很大差異

心理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個體適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心理因素包括:情緒或心境,疼痛的信念,疼痛應對方式等。

疼痛的心理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常見於疼痛開始時心理反應表現

皺眉咬牙、煩躁不安、不斷呻吟哭泣、甚至有吵鬧抱怨和憤怒,常見於忍受性差的患者,其抑制性反應疼痛持續時間長,往往帶有焦慮抑鬱成分。

心理反應表現為疲憊、淡漠、悲觀、失望、少語

多見於性格內向或忍受性較強的患者退化性反應,持續不斷的疼痛不僅對患者的心理是一種負性刺激,同時也可造成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紊亂導致病情惡化。對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對治療持懷疑態度和喪失信心。

機體所有功能處於退化狀態

多見於癌症疼痛患者,回饋性反應患者經常流露出焦慮抑鬱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家屬的心情,使家屬也會表現出悲觀焦慮的情緒,再回饋到患者使疼痛加劇。

關於急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療

由於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較複雜,影響因素較多,在實施疼痛干預及疼痛管理的措施下,重視和採用心理治療能獲得更理想的療效。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1. 減壓法

臨床上疼痛患者多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悲觀等情緒,尤其是癌症患者,甚至產生厭世的不良情緒,這些現象對積極治療不利。心理治療者首先同情和理解病人,聽其訴說,認可其疼痛感受。疼痛發作時來到患者面前給予安慰,握一下患者的手或更換一下體位,都是對患者精神的安慰和鼓勵,可以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並減輕其疼痛。

2. 疼痛告知法

首先向患者講解有關疼痛的知識,使患者明白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從而增強對疼痛的知覺性和耐受性;例: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按摩推拿治療的同時,需告訴患者在治療中會感到不適和牽拉痛,使之有心理準備,並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3. 分散注意法

多陪伴患者並與之交談,減輕患者疼痛的知覺。常與患者討論感興趣的問題或組織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在精神和肉體上從應激狀態中解放出來,消除或緩解緊張,也可緩解疼痛。

4. 音樂治療法

可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或樂曲,運用音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達到緩解疼痛,治癒疾病的目地。

5. 催眠暗示法

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患者感覺疼痛加重;而正向積極的暗示,可使患者感覺疼痛減輕甚至疼痛消失。對疼痛患者進行催眠狀態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鬆,消除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6. 意象轉換法

通過孵化一個疼痛的畫面,讓患者與這個畫面進行心理對話,通過心理對話達到接納轉換整合的目的。例:一個胃炎胃痛患者,作者運用意象抽離轉化法,成功的緩解了患者的胃痛狀況。作者在臨床心理輔導中,運用催眠暗示法/意象轉換法/音樂沉浸法,治癒過數個疼痛案例,達到很好的效果。

7. 歡樂開口笑

笑是人們歡樂情緒的表現,笑能減輕疼痛,笑能醫治疾病。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喜劇影片,使患者快樂,開懷大笑。笑是一種精神保健,是醫治疾病的神奇良藥。

疼痛是多種疾病的共有症狀,疼痛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緒上的體驗。 心理性成分對疼痛性質、程度、解析度和反應程度以及鎮痛效果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對疼痛的心理治療十分重要。

請輸入標題 bcdef

對不能治癒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閒談你的希望,就是議論患者非自己的事情也無法接受,他們因不能有一點期望而感到失望。

——南丁格爾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對一些頑固性疼痛的患者,他們由於沒有治癒的希望和劇烈疼痛折磨,心理治療更要持續性對症性,才能獲得滿意療效。

作者:上海交大國家戰略心理研究所所長、國家安全部心理談判專家、美國NLP授證國際導師、美國ACHE授證催眠治療師、心理專家 宋婭茹

心理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個體適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心理因素包括:情緒或心境,疼痛的信念,疼痛應對方式等。

疼痛的心理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常見於疼痛開始時心理反應表現

皺眉咬牙、煩躁不安、不斷呻吟哭泣、甚至有吵鬧抱怨和憤怒,常見於忍受性差的患者,其抑制性反應疼痛持續時間長,往往帶有焦慮抑鬱成分。

心理反應表現為疲憊、淡漠、悲觀、失望、少語

多見於性格內向或忍受性較強的患者退化性反應,持續不斷的疼痛不僅對患者的心理是一種負性刺激,同時也可造成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紊亂導致病情惡化。對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對治療持懷疑態度和喪失信心。

機體所有功能處於退化狀態

多見於癌症疼痛患者,回饋性反應患者經常流露出焦慮抑鬱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家屬的心情,使家屬也會表現出悲觀焦慮的情緒,再回饋到患者使疼痛加劇。

關於急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療

由於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較複雜,影響因素較多,在實施疼痛干預及疼痛管理的措施下,重視和採用心理治療能獲得更理想的療效。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1. 減壓法

臨床上疼痛患者多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悲觀等情緒,尤其是癌症患者,甚至產生厭世的不良情緒,這些現象對積極治療不利。心理治療者首先同情和理解病人,聽其訴說,認可其疼痛感受。疼痛發作時來到患者面前給予安慰,握一下患者的手或更換一下體位,都是對患者精神的安慰和鼓勵,可以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並減輕其疼痛。

2. 疼痛告知法

首先向患者講解有關疼痛的知識,使患者明白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從而增強對疼痛的知覺性和耐受性;例: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按摩推拿治療的同時,需告訴患者在治療中會感到不適和牽拉痛,使之有心理準備,並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3. 分散注意法

多陪伴患者並與之交談,減輕患者疼痛的知覺。常與患者討論感興趣的問題或組織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在精神和肉體上從應激狀態中解放出來,消除或緩解緊張,也可緩解疼痛。

4. 音樂治療法

可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或樂曲,運用音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達到緩解疼痛,治癒疾病的目地。

5. 催眠暗示法

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患者感覺疼痛加重;而正向積極的暗示,可使患者感覺疼痛減輕甚至疼痛消失。對疼痛患者進行催眠狀態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鬆,消除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6. 意象轉換法

通過孵化一個疼痛的畫面,讓患者與這個畫面進行心理對話,通過心理對話達到接納轉換整合的目的。例:一個胃炎胃痛患者,作者運用意象抽離轉化法,成功的緩解了患者的胃痛狀況。作者在臨床心理輔導中,運用催眠暗示法/意象轉換法/音樂沉浸法,治癒過數個疼痛案例,達到很好的效果。

7. 歡樂開口笑

笑是人們歡樂情緒的表現,笑能減輕疼痛,笑能醫治疾病。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喜劇影片,使患者快樂,開懷大笑。笑是一種精神保健,是醫治疾病的神奇良藥。

疼痛是多種疾病的共有症狀,疼痛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緒上的體驗。 心理性成分對疼痛性質、程度、解析度和反應程度以及鎮痛效果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對疼痛的心理治療十分重要。

請輸入標題 bcdef

對不能治癒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閒談你的希望,就是議論患者非自己的事情也無法接受,他們因不能有一點期望而感到失望。

——南丁格爾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對一些頑固性疼痛的患者,他們由於沒有治癒的希望和劇烈疼痛折磨,心理治療更要持續性對症性,才能獲得滿意療效。

作者:上海交大國家戰略心理研究所所長、國家安全部心理談判專家、美國NLP授證國際導師、美國ACHE授證催眠治療師、心理專家 宋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