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太監“出淤泥而不染”,赤膽忠誠一心為國,堪稱宦官典範

導語

冼英人稱“聖母”,被隋煬帝封為“譙國夫人”,而他是冼英的六世重孫。他的祖上有位老祖宗是個皇帝,曾祖是荊州都督,賜封耿國公,父親曾是潘州刺史。總之,他是一代名門望族之後,

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縱然後來家中突遭變故,受小人冤枉抄了家,生生地把他嘴裡叼著的金鑰匙躲去小弟弟被切掉。他也不甘人後,做到了位極人臣的位置。那個朝代,他稱得上是天下“第二人”,僅次皇帝之後。他就是——太監高力士。

他的地位有多高,

我一說諸位便知。諸王公主喊他時,必會帶“翁”。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尤其是皇室中,這個字的意義非常耐人尋味。首先它是一個尊稱,有好幾種意思,可釋為“父親”、“長輩”、“丈夫的父親”等。比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身份在次一點的比如駙馬,都稱高力士為“爺”,這還是駙馬們享受的待遇,至於其他的官員們想攀這個高枝,都沒那個命。

高力士進宮

高力士原本姓馮,

名叫馮元一,將門之後。馮家因嶺南謀反案被牽連其中,抄家不說還被淨了身。負責抄他們家的討召使李千里看他幼小可憐,不忍殺害,就把他進奉到了宮裡。由於高力士聰明又勤快,所以很受人喜歡,宮裡一位姓高的老太監就收他為義子。從此,他便叫高力士。

八面玲瓏的高力士辦事能力非常強,而且心思縝密,善猜武則天的心思,因此備受寵倖。後來武則天把皇位還給了李家,可女皇帝執政一旦開頭,想妥當收回非常艱難。唐玄宗李隆基整日擔憂,恐怕禍起後宮,因為韋皇后與太平公主對這個皇位也十分垂涎,這兩位做夢也想當一把皇帝,留名青史。這時,高力士站了出來,幫助唐玄宗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亂,讓唐玄宗徹底坐穩皇位,

故深得唐玄宗的寵信。自此,他也開啟了“天下第二人”的風光。


權傾朝野

他的地位鞏固後,文武百官想盡辦法討好他。朝廷上下,高力士影響力極大,簡直可以說登高一呼群山應。不僅在朝野上,私下裡唐玄宗也當他為最信任的心腹。每有四方進呈奏摺,

必先讓高力士過目,大事轉交給他,小事則讓高力士自行決斷。不僅如此,朝廷將相要員,很多都是由他舉薦。而唐玄宗屢屢應允。

歷朝歷代宦官如雲,但能做到這一步的幾乎沒有。趙高、童貫、張讓、魏忠賢、李蓮英,聽起來這些名字個個比他要響亮。原因是他們惡名昭彰,故此揚名。高力士與他們不同,他算是宦官中罕見對朝廷、對國家有著正面影響的。明朝哲學家李贄曾評價: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聽聞唐憲宗駕崩吐血

高力士對皇家的忠誠讓人感懷。安史之亂後,他隨唐玄宗逃亡蜀地,一路上對唐玄宗鞍前馬後,盡心盡力。等再次回到長安後,沒過多久就遭人陷害,流放到惡寒之地。在那裡他看到薺菜遍地皆是,可那些荒蠻土著竟不知食用,這些菜不僅是他的最愛,在長安還賣的很貴。想到這樣,他又多了幾分惆悵,非常懷念唐玄宗和長安,感傷不已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兩年後,趕上朝廷大赦,他迫不及待地趕回京城。途徑朗州時,他逢人就打聽京城之事,這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聽得這個消息,他肝腸寸斷,急火攻心,吐血而死。後來,唐代宗念他對先帝如此衷心,便讓他陪葬在泰陵。

原因是他們惡名昭彰,故此揚名。高力士與他們不同,他算是宦官中罕見對朝廷、對國家有著正面影響的。明朝哲學家李贄曾評價: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聽聞唐憲宗駕崩吐血

高力士對皇家的忠誠讓人感懷。安史之亂後,他隨唐玄宗逃亡蜀地,一路上對唐玄宗鞍前馬後,盡心盡力。等再次回到長安後,沒過多久就遭人陷害,流放到惡寒之地。在那裡他看到薺菜遍地皆是,可那些荒蠻土著竟不知食用,這些菜不僅是他的最愛,在長安還賣的很貴。想到這樣,他又多了幾分惆悵,非常懷念唐玄宗和長安,感傷不已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兩年後,趕上朝廷大赦,他迫不及待地趕回京城。途徑朗州時,他逢人就打聽京城之事,這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聽得這個消息,他肝腸寸斷,急火攻心,吐血而死。後來,唐代宗念他對先帝如此衷心,便讓他陪葬在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