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很鬱悶: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而且只下水一次

首艘國產航母終於下水了,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相對于“遼寧號”航母,國產航母採用新一代的艦載雷達等電子設備,機庫有效使用面積增加了10%,所搭載的殲-15的數量增加到28-32架,

艦島更靠右舷、更小、更高,飛行甲板寬度增大,綜合作戰效能要強出不少。我們知道,航母需要維護的次數很多、時間很長,常有1/3時間在訓練、1/3時間在維修、1/3時間在作戰的說法。如果一個國家只有一艘航母,那麼可能很多時候無法執行任務。國產航母未來服役後,我國就可以形成雙航母編隊,而且基本可以隨時保持在特定需求地點的存在,滿足軍事鬥爭的需求。
而且據稱,我國第3艘更大型的彈射航母也已經開始建造了。

國產航母從2013年開始建造,按目前進度到2019年即可服役,整個從建造到服役的週期時間為6年。作為我國第一艘真正國產的航母,能有這個建造速度可以說非常的快。《聯合早報》引用美國專家的話稱,

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了許多華盛頓觀察家的估計;俄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接受採訪時稱,首艘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航空母艦,對於中國航母專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過這個時候,遠在西南邊的另一個國家鬱悶了,

那就是印度。印度的那艘非著名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早在2011年就下水了,當時印度人那個開心啊,說什麼在航母建造方面領先中國20年,結果只下水了個殼子,原來是為了給其他需要建造的商船騰位子。其他船隻下水後,這航母又被拉回去重新建。如此折騰好幾次,到2015年已經下水第3次了——印度這航母下水的經驗確實比我們多那麼一點。可能印度人習慣了磨磨唧唧,據該建造廠稱,
該航母交付恐要2020年左右了。

拋開建造速度不談,筆者也不知道印度哪來的自信。中國國產航母由中國自己設計、建造,而印度國產航母則是在俄羅斯、法國的幫助下進行設計,航母甲板鋼材等購自俄羅斯,艦載機等關鍵設備購自俄羅斯,滿排只有4萬餘噸,

艦載機在探測能力、掛載能力、作戰半徑方面都比中國的殲-15小,印度哪來的“迷之自信”呢?也許是恒河水的原因吧。(利刃/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