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影視劇都說劉伯溫智鬥胡惟庸,其實歷史並非如此!

早幾天給大家講了下劉伯溫《燒餅歌》的故事,裡面把劉伯溫說得像神仙一樣,竟然能夠預測未來五百年,其實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歷史上的劉伯溫確實是個深通兵法,決勝千里之外的好謀士,

但是絕對不可能預知未來。民間和影視劇中都把劉伯溫當作智慧的化身,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劉伯溫智鬥胡惟庸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的劉伯溫和胡惟庸關係到底如何?

(圖為劉伯溫的劇照)

我很負責人的告訴大家,歷史上,劉伯溫與胡惟庸的關係確實很糟糕。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主要依靠兩支力量。一支是朱元璋的同鄉,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裡面包括徐達、常遇春、湯和等能征慣戰的將領,還有馮國用、馮國勝、陶安等運籌帷幄的文士,人多勢眾。而另外一支力量是以宋濂、劉基等人為代表的浙東文臣勢力。這兩個力量在朝堂上是鬥得不亦樂乎。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同鄉,

也是他的跟班,更是淮西集團的骨幹分子。李善長退休後,胡惟庸便成了淮西集團的首領,而劉伯溫是浙東文臣的首領,所以兩人關係自然十分糟糕了。

關於任用誰當宰相,歷史上朱元璋與劉伯溫有一次經典的談話。

有一次,朱元璋很生氣丞相李善長,想要廢除李善長,便問劉伯溫,誰當宰相合適。劉基說道“:李善長雖有過失,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

”太祖皇帝說道:“他三番兩次想要加害於你,你卻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如何?”劉伯溫叩首,緩緩說道“:這怎麼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朱元璋又問道:“楊憲如何?”劉伯溫說道:“楊憲具備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太祖又問道:“汪廣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汪廣洋既沒有當丞相的才能,也沒有當丞相的氣量。
”太祖接著又問道:“那胡惟庸如何?”劉伯溫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如果用劉伯溫,我擔心他總有一天會將馬車弄翻。”

(圖為李善長的劇照)

那麼兩人同朝為官,到底是如何結怨的呢?

洪武年間,劉伯溫是管禦史的(相當我們現在的檢察院)。

此人十分公正,只要有過失的官員,全都上報太子處理。當時有個官員叫做李彬,犯下了貪污罪,被劉伯溫拿到了把柄。而這個李彬恰恰跟當朝宰相李善長的關係非常要好,於是,李善長親自登門拜訪劉伯溫,替李彬說情。可是,劉伯溫卻是軟硬不吃,還將此事上報給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個歷史上治貪最為厲害的皇帝。他一向痛恨貪官污吏,自然怒不可遏,命令立即處死李彬。說來也巧,這份回復恰恰落到了李善長的手中。他看到皇帝的命令,又氣又恨,眼珠子一轉,便想到了一個藉口。他相信只要講出這個藉口,劉伯溫一定不會拒絕他的求情的。

他又再次找到劉伯溫,說道:“京城已經很久不下雨了,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必然知道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啊,他明知劉伯溫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藉口,想要救下李彬。如若劉伯溫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全部推到劉伯溫的身上。古代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他相信劉伯溫必然會服軟,答應放人的。

然而劉伯溫卻笑了笑,堅定地說道:“殺李彬,天必雨!”

李善長聞言後,狠狠地瞪了一眼劉伯溫,氣憤而去。李彬就這樣被斬殺了,李善長也徹底被激怒了。此人外表寬厚,卻是個心胸狹窄之人。他暗中一直尋找機會,準備報復劉伯溫。

(圖為胡惟庸的劇照)

原來劉伯溫敢在李善長面前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因為他確實深通天文地理,仔細推算過不久京城便會大雨。

可是天公偏偏不作美,過了很久就是一直不下雨。胡惟庸知道李善長對劉伯溫積聚了許久的怨氣,作為淮西集團的骨幹力量,他認識到這是一個打倒劉伯溫的好機會。於是他和李善長一起,煽動淮西集團整日上朝攻擊劉伯溫。劉伯溫見勢不妙,便主動向朱元璋提出辭職,要求還鄉。朱元璋恩准,當年八月,劉伯溫便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告老還鄉後,能安度晚年嗎?民間和影視劇中都說劉伯溫最後是胡惟庸毒死的,那麼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是不是真的被胡惟庸毒死的呢?請聽明日解說。

-----------------------------------------------------------------------------------------------------------------------------------------------謝謝閱讀,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說來也巧,這份回復恰恰落到了李善長的手中。他看到皇帝的命令,又氣又恨,眼珠子一轉,便想到了一個藉口。他相信只要講出這個藉口,劉伯溫一定不會拒絕他的求情的。

他又再次找到劉伯溫,說道:“京城已經很久不下雨了,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必然知道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啊,他明知劉伯溫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藉口,想要救下李彬。如若劉伯溫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全部推到劉伯溫的身上。古代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他相信劉伯溫必然會服軟,答應放人的。

然而劉伯溫卻笑了笑,堅定地說道:“殺李彬,天必雨!”

李善長聞言後,狠狠地瞪了一眼劉伯溫,氣憤而去。李彬就這樣被斬殺了,李善長也徹底被激怒了。此人外表寬厚,卻是個心胸狹窄之人。他暗中一直尋找機會,準備報復劉伯溫。

(圖為胡惟庸的劇照)

原來劉伯溫敢在李善長面前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因為他確實深通天文地理,仔細推算過不久京城便會大雨。

可是天公偏偏不作美,過了很久就是一直不下雨。胡惟庸知道李善長對劉伯溫積聚了許久的怨氣,作為淮西集團的骨幹力量,他認識到這是一個打倒劉伯溫的好機會。於是他和李善長一起,煽動淮西集團整日上朝攻擊劉伯溫。劉伯溫見勢不妙,便主動向朱元璋提出辭職,要求還鄉。朱元璋恩准,當年八月,劉伯溫便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告老還鄉後,能安度晚年嗎?民間和影視劇中都說劉伯溫最後是胡惟庸毒死的,那麼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是不是真的被胡惟庸毒死的呢?請聽明日解說。

-----------------------------------------------------------------------------------------------------------------------------------------------謝謝閱讀,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