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名主播身價大幅下降,全民直播時代結束?

經歷過2016年“直播元年”的爆發,2017年網路直播熱度明顯降溫。

近日,據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提供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半數網路主播月收入千元以下,只有不到一成的網路主播月收入過萬元。此消息一出,即揭開了被大肆炒作“直播”暴富神話背後的真相。可見,資本狂熱過後,主播們的日子開始變得難過起來。同樣宣告著直播市場紅利期的終結,直播平臺的日子正在愈發的艱難。

主播紅利不在,知名主播身價大大降低

直播行業的爆發,

同各大平臺頻繁出現“千萬身價”“百萬身價”知名主播擁有直接關係,在一夜暴富的強大驅動力下,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線民,紛紛入駐各類直播平臺爭做“網紅”。一時間,直播平臺上慣有的分成禮物“跑車”“別墅”“遊艇”等成為網路熱詞,甚至延伸出“老鐵刷一波666”等直播特有的詞語,從直播一隅走向大眾文化。

然而,年初一組來自知名主播的簽約費名單,首次讓人看到這個行業的大縮水。

2017年一線主播身價排行中最高的是英雄聯盟項目原IG上單PDD的3500萬左右身價,其次White和英雄聯盟原IG輔助笑笑的2500萬,Miss大小姐2000萬左右,小智在1600萬元左右,隨後是若風的1300萬,小漠1200萬,小蒼為1100萬等。

相比2016年6月份被曝光的各大知名主播的身價,已有不同程度的縮水。幾個月以前,小智身價預估為4000萬元,White、Miss在3000萬元左右,若風為2200萬元,小漠2000萬元,小蒼1200元。除了PDD簽約費沒有變化,其他主播身價都以幾百萬甚至千萬元的縮減。

2016年9月13日,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即時觀看總時數達到3.6億小時,每日獨立展現量(每天通過線上和電視頻道收看的獨立觀眾數量)的累計數量在四周內達到了3.34億(而2014年該資料僅為2.88億)。在英雄聯盟影響力持續走高的背景下,這些站在人氣頂峰的知名主播們,身價卻反向增長,透露出的訊息顯而易見,主播紅利期已經結束,

下行或是整個行業都難以逃避的大趨勢。

背後的原因?

出現這一幕並非偶然,早在2016年底,諸多資訊都在預示著下滑的到來。

2016年下半年,野蠻增長的直播平臺屢次爆發“黃”“俗”問題,致使國家政府部門在半年時間連續出臺三條針對直播平臺和主播相關的法律規定。來自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此前瘋狂追逐直播的資本冷卻。而盈利模式的匱乏,高昂的主播簽約費居高不下,進一步惡化了直播平臺生存環境。

2017年伊始,估值5億元的光圈直播倒閉,讓直播行業蒙上一層陰影,整個行業面臨著大洗牌。

其次,是直播平臺燒錢步伐的放緩,由於2016年資本無限輸入的盛況消失,直播平臺們不得不勒緊腰帶準備過冬。這也是英雄聯盟在上升勢頭中,一線知名主播們的簽約費卻紛紛下滑的重要原因。而更多缺乏“明星”光環的普通主播們,沒有了以往平臺的補貼,日子過得就更加艱難。

最後,內容同質化嚴重也是整個行業不景氣的原因所在,據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解釋,目前的直播只是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遷移過程,並沒有完成內容層面的升級,還沒有改變秀場的本質。當移動直播新鮮感消散後,千篇一律的“網紅”直播讓用戶審美疲勞,用戶的流失使得平臺造血能力下降,加速了行業下行。

回溯2016年,為了吸引眼球,直播“造人”、直播“砸警車”、直播“換衣服”的惡劣事件頻繁發生背後揭露的是,在關注就是收入的主播行業,為了刺激看客刷禮物許多主播不惜鋌而走險搞擦邊球。而這種行為,又加劇了來自官方的監管力度,惡性循環下,整個市場呈現著極其不樂觀的態勢。

告別全民直播時代

相比國外成熟的直播平臺,中國直播行業因為炮製“千萬簽約主播”而開啟的全民直播時代,正在因為對用戶好奇心的透支,而變得愈發缺乏吸引力。業內曾算過一筆賬,直播平臺燒錢不僅呈現在補貼和天價簽約費上,來自設備的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構成。目前位於前列的直播平臺每個月的設備支出皆在千萬元以上。

因此,許多直播平臺才會以千萬身價簽約擁有“海量粉絲”的知名主播,用戶基數已經是直播平臺的身家性命。一旦平臺使用者人數下降到不能均攤設備成本之下,就會直接造成平臺的倒閉。即使在這樣的業績壓力下,知名主播的簽約費依然走下坡路,圍繞草根主播的補貼扶持更會斷崖式減少,隨之而來的則是草根主播群體的退潮。

根據頭部與今日網紅聯合發佈的《2016直播行業年度報告》顯示,活躍在直播平臺的主播人群中,女主播比例高達73%,一線城市、東北地區的女主播數量最多,在收入方面女主播收入高達14.81億元,遠高於男主播的5.67億元。

反觀國外,以Twitch為例的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目前已逐漸明晰,形成以用戶打賞、插片廣告、贊助商合作、購買會員、打賞分成、廣告收益、線下活動等主要形式。國內由於秀場為主的模式過於單一,導致對打賞的依賴程度極高,變現能力過弱,是橫亙在中國所有直播平臺頭上的難關。

而且女主播們大多數以買“臉”為生,通過嗲音、唱歌、秀身材博取關注和打賞,然而這種單調的模式生命力能有多久?恐怕這是所有直播平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秀場新鮮度消散後,直播平臺又將何為繼。知名主播簽約費大幅下滑,直播紅利期顯然已經接近尾聲,直播市場的洗牌或會進一步被加劇。

日子過得就更加艱難。

最後,內容同質化嚴重也是整個行業不景氣的原因所在,據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解釋,目前的直播只是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遷移過程,並沒有完成內容層面的升級,還沒有改變秀場的本質。當移動直播新鮮感消散後,千篇一律的“網紅”直播讓用戶審美疲勞,用戶的流失使得平臺造血能力下降,加速了行業下行。

回溯2016年,為了吸引眼球,直播“造人”、直播“砸警車”、直播“換衣服”的惡劣事件頻繁發生背後揭露的是,在關注就是收入的主播行業,為了刺激看客刷禮物許多主播不惜鋌而走險搞擦邊球。而這種行為,又加劇了來自官方的監管力度,惡性循環下,整個市場呈現著極其不樂觀的態勢。

告別全民直播時代

相比國外成熟的直播平臺,中國直播行業因為炮製“千萬簽約主播”而開啟的全民直播時代,正在因為對用戶好奇心的透支,而變得愈發缺乏吸引力。業內曾算過一筆賬,直播平臺燒錢不僅呈現在補貼和天價簽約費上,來自設備的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構成。目前位於前列的直播平臺每個月的設備支出皆在千萬元以上。

因此,許多直播平臺才會以千萬身價簽約擁有“海量粉絲”的知名主播,用戶基數已經是直播平臺的身家性命。一旦平臺使用者人數下降到不能均攤設備成本之下,就會直接造成平臺的倒閉。即使在這樣的業績壓力下,知名主播的簽約費依然走下坡路,圍繞草根主播的補貼扶持更會斷崖式減少,隨之而來的則是草根主播群體的退潮。

根據頭部與今日網紅聯合發佈的《2016直播行業年度報告》顯示,活躍在直播平臺的主播人群中,女主播比例高達73%,一線城市、東北地區的女主播數量最多,在收入方面女主播收入高達14.81億元,遠高於男主播的5.67億元。

反觀國外,以Twitch為例的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目前已逐漸明晰,形成以用戶打賞、插片廣告、贊助商合作、購買會員、打賞分成、廣告收益、線下活動等主要形式。國內由於秀場為主的模式過於單一,導致對打賞的依賴程度極高,變現能力過弱,是橫亙在中國所有直播平臺頭上的難關。

而且女主播們大多數以買“臉”為生,通過嗲音、唱歌、秀身材博取關注和打賞,然而這種單調的模式生命力能有多久?恐怕這是所有直播平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秀場新鮮度消散後,直播平臺又將何為繼。知名主播簽約費大幅下滑,直播紅利期顯然已經接近尾聲,直播市場的洗牌或會進一步被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