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摩拜與ofo互懟日常,相愛相殺這是要在一起啊

最近被摩拜和ofo秀了一臉“恩愛“,起因是ofo給摩拜發了一條生日祝福。

關鍵資訊是“ofo首創無樁共用單車”

摩拜也迅速回應,轉發ofo的祝福回嗆“感謝祝福!那一年,看著你們緊跟我們的步伐,從象牙塔里走出來,並且學習我們努力去研發電子鎖、高品質車輛,我們也很欣慰~”。1個小時後,摩拜也做了一幅海報艾特ofo黑小黃車的機械鎖。

摩拜,你出來聊一聊這個“oops”是幾個意思

在摩拜和ofo官微這番教科書級別公開互懟之前,兩家公關團隊暗暗較勁已經很久了。

4月22日是摩拜單車進入城市運營的一周年生日,摩拜在北京辦了盛大的發佈會公佈自己一年以來的成績單。有意思的是,ofo也在4月22日的早間向媒體發送了融資新聞——ofo宣佈獲得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

ofo和摩拜誰是共用單車原創者?

摩拜、ofo發展大事記時間軸

簡單來說,2014年,戴威與4名合夥人在北大校園創立了ofo,想到做ofo的一個原因是戴威自己大學期間丟過4輛自行車。ofo一開始的理念和農夫山泉是一樣的“我們不生產礦泉水”,啊不好意思,是"我們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ofo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鼓勵用戶將自己的自行車放上平臺做共用單車。

據戴威說,ofo取名緣由,是因為ofo三個字母長得像自行車。

2015年6月,ofo共用計畫在北大推出,在北大獲得2000輛共用單車。ofo誕生之後,又從北大擴展到北京高校,全國高校。根據ofo官網的消息,ofo共用單車上線13個月時,覆蓋了200個校園,擁有180萬用戶,每日提供超過50萬次出行服務。

可以說ofo在高校這個範圍內,一直過得挺好的。但是這也是ofo的一個弱點:從來沒有走出過象牙塔。

原因也很簡單,ofo的普通自行車一離開校園破損率就大增。

ofo的融資歷程

再來看摩拜的誕生。根據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一席的那個著名演講,做摩拜的想法是和投資人聊天“聊出來”的。ofo在2014年創立,2015年6月就在北大獲得了第一批共用單車,

而摩拜創立於2015年初,直到2016年初才在上海投入第一批摩拜單車開始試運營,4月才宣佈正式登陸上海。也就是說,摩拜單車比ofo單車晚出現了一年。

但摩拜對自己的單車的形象行銷還是很成功的。據胡瑋煒所言,摩拜解決了自行車掉鏈、車胎漏氣、生銹一系列的問題,而且自帶GDPS定位,掃碼開鎖,極具科技感。摩拜的形象是一輛為共用而生的單車。

新一代的mobike lite和新ofo已經越來越像

加上,對於生活在城市,而非大學校園中的大多數人,我們最先看到的共用單車是橘色的摩拜,而不是小黃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會認為摩拜才是“共用單車”,而ofo是可以共用的普通自行車。

畢竟ofo是直到2016年11月才走入城市的。

摩拜的融資歷程

總而言之,ofo第一個實現了“共用”單車這個概念,只是ofo的“共用”只存在於校園這個象牙塔;而摩拜則是第一個造出了不易損壞、帶GPS導航,方便共用的摩拜單車,並且先走入城市,在城市用共用單車改變城市人們生活方式的那一個。 至於,誰才是共用單車首創,我覺得——大家開心就好。

摩拜和ofo會合並嗎?

當初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蘑菇街和美麗說合併背後都有高瓴資本的推動。高瓴還曾經同時投資了Uber和滴滴,並在後期積極推動兩者合併。不過這一次,高瓴資本並沒有同時投資兩家,摩拜和ofo背後的資本交集點在滴滴和騰訊。

目前騰訊為摩拜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10%-15%,擁有董事會一席;滴滴為ofo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30%上下,擁有董事會兩席。同時,騰訊目前仍為滴滴第一大外部股東,持股在10%左右,略高於阿裡巴巴。

滴滴投資了ofo,騰訊相當於間接投資了ofo+直接投資了摩拜

資本市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摩拜背後的資本有騰訊、愉悅資本、紅杉資本、華平投資、高瓴資本;而ofo背後站著滴滴、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以及D+輪融資杠杆加入的螞蟻金服。摩拜和ofo背後幾乎聚攏了目前中國實力最雄厚的財務投資人和戰略同盟者。

不過從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創始人接受媒體的採訪來看,雙方似乎都沒有表露出和對方合併的意思。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個市場足夠大,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共用單車公司。"

加上,對於生活在城市,而非大學校園中的大多數人,我們最先看到的共用單車是橘色的摩拜,而不是小黃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會認為摩拜才是“共用單車”,而ofo是可以共用的普通自行車。

畢竟ofo是直到2016年11月才走入城市的。

摩拜的融資歷程

總而言之,ofo第一個實現了“共用”單車這個概念,只是ofo的“共用”只存在於校園這個象牙塔;而摩拜則是第一個造出了不易損壞、帶GPS導航,方便共用的摩拜單車,並且先走入城市,在城市用共用單車改變城市人們生活方式的那一個。 至於,誰才是共用單車首創,我覺得——大家開心就好。

摩拜和ofo會合並嗎?

當初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蘑菇街和美麗說合併背後都有高瓴資本的推動。高瓴還曾經同時投資了Uber和滴滴,並在後期積極推動兩者合併。不過這一次,高瓴資本並沒有同時投資兩家,摩拜和ofo背後的資本交集點在滴滴和騰訊。

目前騰訊為摩拜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10%-15%,擁有董事會一席;滴滴為ofo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30%上下,擁有董事會兩席。同時,騰訊目前仍為滴滴第一大外部股東,持股在10%左右,略高於阿裡巴巴。

滴滴投資了ofo,騰訊相當於間接投資了ofo+直接投資了摩拜

資本市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摩拜背後的資本有騰訊、愉悅資本、紅杉資本、華平投資、高瓴資本;而ofo背後站著滴滴、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以及D+輪融資杠杆加入的螞蟻金服。摩拜和ofo背後幾乎聚攏了目前中國實力最雄厚的財務投資人和戰略同盟者。

不過從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創始人接受媒體的採訪來看,雙方似乎都沒有表露出和對方合併的意思。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個市場足夠大,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共用單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