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首批進口澳大利亞籽棉入境濰坊 對接“一帶一路”戰略

齊魯網訊4月26日,濰坊企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1000噸籽棉在濰坊綜合保稅區進口棉花直通場站全部檢驗檢疫完畢。這是國內首單,也是世界第一單籽棉進口;更是對接“一帶一路”戰略,

落實李克強總理訪澳成果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濰坊華奇農產品有限公司在濰坊綜保區已建成5.8萬平方米的籽棉加工廠,年加工籽棉能力30萬噸。籽棉經過加工後,分離出皮棉和棉籽,皮棉可供紡織行業使用,棉籽可用於棉籽油生產加工。該公司在澳大利亞購買了大面積具有永久所有權的農場種植棉花,之前,只能在澳大利亞將籽棉加工成皮棉和棉籽後分別出口。

因澳大利亞加工成本大大高於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加工成本優勢及綜合保稅區的保稅加工政策,將籽棉在國內加工可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競爭力。目前,澳大利亞僅批准這一家企業具有出口籽棉資格。同時,能方便濰坊周邊地區紡織企業選購,降低進口棉花物流成本,提升本地紡織業競爭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因籽棉未經過加工處理且含有棉籽,易攜帶有害生物、雜草等,檢疫風險較高,一旦發生疫情,將對國內棉花種植業帶來嚴重損害。澳大利亞農業部多次來函諮詢關於籽棉出口涉及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問題,濰坊檢驗檢疫局均在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並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究,依法依規及時給予答覆。

並要求出口商按我國法律法規要求配合做好籽棉出口前的檢疫處理和相關證書的出具工作,確保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為確保國內首批進口澳大利亞籽棉檢驗檢疫監管工作順利進行,濰坊檢驗檢疫局按照打造“速度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好”的“三最”口岸的要求,

將上海自貿區經驗在濰坊綜保區複製推廣,全程靠上服務,做到直通檢疫查驗、衛生處理“零”等待,與有關部門及企業做好溝通配合,確保工作品質。在籽棉進口前,指導企業對車間規劃佈局、生產流程等進行技術指導,對工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及有關檢疫知識培訓,幫助企業建立防疫制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進口籽棉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方案和皮棉、棉籽檢驗監管工作方案,明確進口籽棉的現場檢驗檢疫和後續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流程。與濰坊海關、濰坊綜保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現場檢疫查驗、檢疫處理和企業倉儲等準備工作,與企業及時溝通,掌握進口籽棉運輸及出口國植檢、衛生處理等資訊,各方協調配合,共同推進。

據悉,這次首批進口的籽棉,是澳大利亞農業部批准,唯一獲得籽棉出口許可證的企業。這批棉花1000噸,40個集裝箱,從3月23日、3月30日,分兩批經鐵路、海運聯運,中轉韓國到青島港,由中國外運集團負責從青島港起運到濰坊綜合保稅區。在濰坊綜合保稅區,由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進行聯合檢驗通關。籽棉通關後,在濰坊綜合保稅區加工成皮棉進行分銷。國內棉紡企業可利用國家分配給的進口配額從濰坊綜合保稅區進口皮棉;或由紡紗企業在濰坊綜合保稅區和國內其他保稅區將皮棉加工成紡紗(濰坊綜合保稅區已與國內其他綜合保稅區建立了區區聯動機制,棉花可在這些海關監管區自由流動),再出口到國內棉紡企業,這樣可避免了棉花配額限制。

明確進口籽棉的現場檢驗檢疫和後續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流程。與濰坊海關、濰坊綜保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現場檢疫查驗、檢疫處理和企業倉儲等準備工作,與企業及時溝通,掌握進口籽棉運輸及出口國植檢、衛生處理等資訊,各方協調配合,共同推進。

據悉,這次首批進口的籽棉,是澳大利亞農業部批准,唯一獲得籽棉出口許可證的企業。這批棉花1000噸,40個集裝箱,從3月23日、3月30日,分兩批經鐵路、海運聯運,中轉韓國到青島港,由中國外運集團負責從青島港起運到濰坊綜合保稅區。在濰坊綜合保稅區,由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進行聯合檢驗通關。籽棉通關後,在濰坊綜合保稅區加工成皮棉進行分銷。國內棉紡企業可利用國家分配給的進口配額從濰坊綜合保稅區進口皮棉;或由紡紗企業在濰坊綜合保稅區和國內其他保稅區將皮棉加工成紡紗(濰坊綜合保稅區已與國內其他綜合保稅區建立了區區聯動機制,棉花可在這些海關監管區自由流動),再出口到國內棉紡企業,這樣可避免了棉花配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