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專家考察手記丨從石禮器到玉禮器——從楊官寨看中原與西部玉禮器起源的線索

作者:葉舒憲(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人類文明的步伐是從漫長的石器時代中走來的。在新石器時代後期孕育出的一批文明種子裡,石制的禮器無疑是玉禮器的前身或雛形。

已經舉辦過的十次玉帛之路考察以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為中心,貫穿考察始終的一個重要的學術疑問是:以齊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西部玉文化是怎樣起源的?能夠從實物證據方面找出中原玉禮器與西部玉禮器的源流關係。位於渭河中下游的關中平原地區的仰紹文化,基本上不見有規模性的玉禮器。無論是著名的西安半坡遺址,
還是寶雞的北首嶺遺址和臨潼的薑寨遺址,華縣泉戶村遺址,都沒有看到規模地生產和使用玉禮器的跡象。唯有考古新發現的陝西西安高陵縣楊官寨遺址,在距今5300年的廟底溝文化層發現最早的玉禮器和石禮器,使得西部玉文化溯源的難題得到一線曙光。

楊官寨石琮

楊官寨遺址自2009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以來,在考古和文物界的名聲與日俱增。它位於西安市高陵區姬家鄉楊官寨村,地處涇河和渭河交匯處的臺地上。楊官寨遺址不僅發掘出規模巨大的環壕聚落,而且在2015-2016年發掘中找到大批量分佈的史前墓葬,根據出土隨葬品及碳十四測年等相關資料,推斷該批墓葬為與楊官寨遺址環壕聚落同時期的大型墓地,

這是首次發現並確認的廟底溝文化成人墓葬。楊官寨遺址中新發現的石璧和石琮殘件,雖然都不是玉質的禮器,但是顯然已經是玉禮器的雛形,代表中原和西北地方玉文化的萌芽狀態,所以非常重要。2017年4月25日上午,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動從西安大雁塔旁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始考察活動,與負責楊官寨遺址發掘的王煒林館長座談,瞭解石璧石琮出土的情況,
以及最新發現的兩件玉鏟的情況。當日下午在陝西考古研究院文物展廳參觀,近距離目睹楊官寨遺址出土的彩陶器和一件灰黑色的石璧。這就給甘青地區齊家文化遺址和墓葬中與玉器同在的大量的石璧(當地人稱為水寒石)找到中原的原型。第九次考察在涇河上游的隴東鎮原縣看到距今4900年左右的常山下層文化蛇紋石玉禮器(玉環和玉鉞),視為齊家文化乃至整個西部玉文化的萌芽。
如今從涇河下游的楊官寨仰紹文化石禮器到涇河上游的常山下層文化文化玉禮器,一千多年間的一個發展演變過程中的缺環已經補足,比較完整的證據鏈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