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徽省人口最少的縣,總人口不到10萬人!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6個縣級市,55個縣。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不到10萬人,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縣。

首先,就黟縣的“黟”字,讀(yī)這個音,表示黑色、黑木的意思。黟縣屬於安徽黃山市,為古徽州六縣之一,位於安徽省南端。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黟縣因黟山(黃山)而得名,建置於西元前221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黟縣地區屬於吳國和楚國的交界地區。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始皇該地區置黝縣。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載:“秦並天下置黝、歙二縣,屬鄣郡。”

漢朝建立後,屬荊國,後改屬吳國、江都國、廣陵國。西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在該地區置丹陽郡,隸屬揚州。西元208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將原歙縣劃分為歙、休陽、新定、黎陽四縣,加上黟縣、始新共六縣從丹陽郡分出,置新都郡,從此改黝字為黟。西晉建立後,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縣屬新安郡。隋朝改郡為州,

黟縣屬於宣州。西元592年,隋朝置歙州,州治設在黟縣,領黟、歙、海寧三縣。

到了西元742年,唐朝改歙州為新安郡,西元758年複改新安郡為歙州,黟仍屬歙州。西元766年,唐朝劃黟縣的赤山鎮及其六鄉和饒州的浮梁地置祁門縣,次年,又劃黟縣、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縣。

進入到宋朝這一歷史階段,改歙州為徽州,黟縣屬徽州。自此之後,黟縣長期屬於徽州的區劃之下。西元1277年,南宋朝廷改州為路,黟屬徽州路。元朝建立後,黟縣屬徽州府。

最後,明朝時期,黟縣屬於南直隸。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黟縣屬於安徽省。在明清這一歷史階段,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歙縣、黟縣、績溪、婺源、祁門、休寧)。同時,對於古徽州地區誕生的徽商,更是和晉商、粵商一起成為“明清三大商幫”。清朝滅亡後,黟縣直屬安徽省。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黟縣屬之。截至2016年,黟縣面積達857平方千米,人口約為9.6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