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拆遷三個月他只請了半天假……江幹這位被稱“李雲龍”的社區書記,背後故事原來這麼多!

楊雲龍有個外號叫“李雲龍”。

給他起這個外號的,是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他原話是這麼說的,“電視劇中有個李雲龍,你楊雲龍有李雲龍的雷厲風行啊。”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調研指揮部現場工作

最近,五堡社區城中村改造整體徵收,“跑”出了杭州新速度——簽、騰、拆三同步,10天時間完成1062戶100%簽約,實現拆房率99%。

△被徵收戶填寫上牆編號

新速度的背後,這位元“李雲龍”般的社區書記值得一書。

16年的村書記

楊雲龍今年58歲,在農村裡,本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可這小半年,他起早貪黑,每天睡覺不超過5個小時。

為了啥?今年江干城中村改造的“第一場戰役”——實施錢江新城擴容二期五堡、六堡、七堡、紅五月社區和錢塘智慧城牛田、蠶桑社區“六社聯動”整體徵收。

而五堡社區成了整個江幹的“第一炮”。

△江幹區城中村改造暨“六社聯動”征遷動員大會

第一炮能不能打響?楊雲龍肩上的擔子可想而知。不過這難不倒他。

畢竟早在20年前,楊雲龍就已經是大家心目中的能人了。

上世紀80年代,他走出了國門,到葉門等阿拉伯國家和地區承包工程;90年代跳出村辦企業幹個體,“錢塘江邊做黃沙、建材生意。那個年代,是賺到錢的。”

五堡這個地方,曾經問題多、關係複雜,大家有力不往一處使,“換屆選舉就是選不出來,區領導、街道領導都來兼職幹過一把手,但這畢竟不是常態。”

直到村裡把楊雲龍請了回來。

一干就是16年。

△解釋政策

16年工作做下來,一串串數字他張口就來——

1.1平方公里範圍內,有1062戶人家、常住人口4200多。這裡面還有703家服裝廠,出租私房19000多間,沿街店面2400多家,流動人口高達46000餘人。這裡每年大大小小火情不下20起。生活垃圾,每天超過60噸。在五堡,開車還是走路快……

拆,咬牙也要拆。

他請了半天假

4月9日這天晚上,他整夜沒睡。

確實,4月10日是住戶簽約的大日子,不能出一點紕漏。不過讓他更揪心的還有一件家事,後半夜丈母娘走了。

老人故去,他來不及傷痛,心頭想得更多的是“不能影響第二天的簽約。”

“農村人做白事很講究。按照我們的習俗,消息一放出去,村裡的男女組長肯定要來幫忙。如今他們又沖在征遷第一線,是動遷組的骨幹力量。趕上簽約這麼個大日子,把他們抽出來,勢必影響第二天的順利進行。”

楊雲龍跟老丈人商定了兩點。第一,等他第二天工作安排好再放消息;第二,消息範圍有所控制,限於至親。

對,還有件事,流水席不能放在聚餐中心,那裡要辦上牆編號大會。“只能在家裡辦,艱苦一點就艱苦一點吧。”

這邊議好,楊雲龍又趕去跟丈母娘所在的四組大組長商量,“喏,你排一下,下面哪幾個人可以抽去幫忙的,哪幾個人一定要留下來的……”

只在出殯那天,楊雲龍請了半天假。

“臨走了總要送一送的。”他說,虧得岳丈家裡理解,“他也跟我說,雲龍你在這個位子上工作,總不好讓別人背後戳你脊樑骨,我們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啊。”

“還是班子靠得牢”

拆遷難拆,難在人心。

楊雲龍16年的書記不是白當的。“老百姓不是最怕不公平嗎?以為做釘子戶就有便宜占?我們的政策是剛性的,如果你知道誰有便宜占,你告訴我,我個人向你承諾,誰加了多少我加倍賠給你……”

老書記態度誠懇,拍了胸脯。不過,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要他開承諾書。“雲龍的話都不信,還能信誰的?”

楊雲龍每天“泡”在指揮部裡,最多一天他接了300多個電話。

班子裡他主動帶頭簽約、帶頭騰空、帶頭拆房。

房屋丈量,他是第一個;簽約騰空,他也是第一個;徵收拆房,他仍然是第一個。

“班子靠得牢,這是我的底氣。”楊雲龍說,自徵收工作開始以來,社區黨員、動遷組組長、工作人員,帶頭丈量、帶頭核對、帶頭簽約。“工作人員有130多名,再加上180位黨員,算一算有200多戶,這就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錢江新城擴容二期(五堡、六堡、七堡、紅五月)效果圖(以最終批復為准)

簽約結束了,這徵收工作也接近尾聲。

“雲龍啊,這次還是公平公正的。我們看了,政策沒有開口子,你們一碗水,端得平……”

有了老百姓的點贊,不管自己受了多少苦,楊雲龍還是開心的。

這,可能就是基層工作的那點成就感吧。

趕上簽約這麼個大日子,把他們抽出來,勢必影響第二天的順利進行。”

楊雲龍跟老丈人商定了兩點。第一,等他第二天工作安排好再放消息;第二,消息範圍有所控制,限於至親。

對,還有件事,流水席不能放在聚餐中心,那裡要辦上牆編號大會。“只能在家裡辦,艱苦一點就艱苦一點吧。”

這邊議好,楊雲龍又趕去跟丈母娘所在的四組大組長商量,“喏,你排一下,下面哪幾個人可以抽去幫忙的,哪幾個人一定要留下來的……”

只在出殯那天,楊雲龍請了半天假。

“臨走了總要送一送的。”他說,虧得岳丈家裡理解,“他也跟我說,雲龍你在這個位子上工作,總不好讓別人背後戳你脊樑骨,我們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啊。”

“還是班子靠得牢”

拆遷難拆,難在人心。

楊雲龍16年的書記不是白當的。“老百姓不是最怕不公平嗎?以為做釘子戶就有便宜占?我們的政策是剛性的,如果你知道誰有便宜占,你告訴我,我個人向你承諾,誰加了多少我加倍賠給你……”

老書記態度誠懇,拍了胸脯。不過,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要他開承諾書。“雲龍的話都不信,還能信誰的?”

楊雲龍每天“泡”在指揮部裡,最多一天他接了300多個電話。

班子裡他主動帶頭簽約、帶頭騰空、帶頭拆房。

房屋丈量,他是第一個;簽約騰空,他也是第一個;徵收拆房,他仍然是第一個。

“班子靠得牢,這是我的底氣。”楊雲龍說,自徵收工作開始以來,社區黨員、動遷組組長、工作人員,帶頭丈量、帶頭核對、帶頭簽約。“工作人員有130多名,再加上180位黨員,算一算有200多戶,這就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錢江新城擴容二期(五堡、六堡、七堡、紅五月)效果圖(以最終批復為准)

簽約結束了,這徵收工作也接近尾聲。

“雲龍啊,這次還是公平公正的。我們看了,政策沒有開口子,你們一碗水,端得平……”

有了老百姓的點贊,不管自己受了多少苦,楊雲龍還是開心的。

這,可能就是基層工作的那點成就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