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學生在美心臟手術遇千萬帳單,網友炸鍋的天價醫療費離不離譜?

讓該消息很快發酵,隨即包括人民網、新京報、新浪財經等多家媒體進行轉載,此事也很快在中國網友中間炸開了鍋。

文章配發的朋友圈截圖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否如此?紅星新聞展開了相關調查。

寫稿者回應

朋友圈截圖來自別的群

不知道真實的人是誰

《北美留學生日報》的文章中稱兩份帳單一共170萬美元,但紅星新聞發現,根據文章所配發的朋友圈截圖上的兩筆數字顯示,45萬+116萬=161萬,並未達到文章中描述的170萬這個數字。

而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紅星新聞昨晚聯繫上了《北美留學生日報》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名自稱“毛線”工作人員。

這篇文章的內容截圖

圖是別的群裡流傳的,完全不知道真實的人是誰。”

回復截圖

求證

在美醫生稱美國心臟手術費高昂

但對170萬天價費用不瞭解

那篇文章在網上發酵後,引來不少人的討論。

有人驚呼“一場手術下來北京一套房都沒了”“難怪外國人那麼愛運動,看病貴啊”,也有許多在美國有過學習或工作經歷的網友們公開曬出帳單,痛述五花八門的在美就醫經歷。

網友留言截圖

還有人留言說不敢叫救護車,甚至不敢叫消防車。

從擔架上逃跑的人 圖據網路

網友留言截圖

那麼,美國的醫療費真的是天價嗎?

紅星新聞聯繫上原華西醫科大學畢業生,後來赴美讀書並且在紐約查爾斯頓行醫多年、回國創辦尚醫科技的雷震醫生。

當紅星新聞向他提出“只有斯坦福大學醫院的手術費如此昂貴,還是全美的(手術費)都很昂貴”的問題時,雷震醫生表示,“美國的醫療技術先進,

醫療費用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全美都這樣,做了一個心臟手術要花費高昂治療費,挺正常的。”不過,他稱對那篇文章中提到的170萬美元的天價費用,自己並不瞭解。

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劇照

雷震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自己有一位朋友在美國生雙胞胎,由於幼兒體質虛弱,在重症監護室裡監護了將近一個月,最後的住院帳戶清單將近300萬美元,幸好有保險,後來朋友自己支付的部分不到5000美元。

另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譚先生也告訴紅星新聞,自己和太太作為2015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在美國逗留了半年。逗留期間,在太太足月待產前,通過訪問學者的身份購買了2000美元的生育險。整個住院生育產生的費用將近3萬美元,單是一支麻醉製劑就一萬多美元,但最後由自己支付的只有9000美元。

追問

美國天價手術費普通人如何承受?

先治療再付費,沒錢也不愁

對此,雷震醫生表示,“在美國是先看病再交錢,即使是昂貴的心臟手術也是如此。如果這名同學買了保險,那麼醫院和保險公司會協商解決;如果沒有保險,或者保險金額不夠支付手術治療費用,那麼該名同學可以簽字確認無力支付,醫院會把帳單郵寄給聯邦和州政府的相關部門,他們會進行調查,對於真正無能力的人,政府會有一筆專門的經費來進行幫助。”

雷震醫生強調,(不交錢)不會有人追債,也不會影響再次入院治療。

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劇照

作為在美行醫多年的肝外科醫生,雷震醫生告知紅星新聞,美國的醫生們肯本不知道病人有沒有欠錢。絕大多數醫生是拒絕知道手術費用的,儘量避免跟錢打交道,不想因為費用問題而影響自己的醫療決策。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無力支付費用的病人,醫生們往往會協助病人申請社會救濟。

“醫院方面的虧空常常是靠社會捐贈來解決的,比如哥倫比亞大學醫院每年都有兩三億美元的虧空,基本上是靠校友和社會捐贈。”

雷震醫生的話也在別人身上得到了證實。

紅星新聞採訪到在美國紐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人。因為疏忽,她幾個月忘記交保費,導致她的醫療保險自動中斷,而正好就在保險中斷之時,她突發疾病入院。一個小手術之後,她在醫院住了不到一周,帳單就高達3、4萬美元。

出院之後,因為帳單費用高昂,她無力償還,只能將醫院帳單置之不理,一拖就是一兩年,而醫院每個月都將帳單寄到她的家中,偶爾也會電話聯繫,但並沒有進行任何強制的催款行動。醫院還表示,如果提供收入狀況,證明她確實無力償還治療費用,醫院有相關部門可以幫忙申請政府的醫療減免計畫,幫她解決難題。

美國的保險以商業險為主,很多雇主給員工購買的保險,往往是覆蓋整個家庭成員的。保險的金額的多少同居住地有很大關係,比如,位於加利福利亞州的斯坦福大學醫院,它靠近矽谷,是全美生活水準和醫療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沒有人抱怨在美國看病難。

質疑

美國法律強制要求留學生買保險

入學前會收到提醒購買保險事宜

雷震醫生當年自己入讀美國大學的時候也被要求購買了每學期200~300美元的保險。

他表示對這篇文章有點懷疑。他稱,在美國合法留學的學生和有正式工作的人,美國法律是強制要求購買保險的,以自己的經驗,沒有保險根本註冊不了。所以,他表示在美國合法的留學生沒有保險的可能性極低,而學生的保險很便宜,如果真的沒有保險,那麼這位留學生的身份是否合法就值得懷疑了。

同時,紅星新聞還採訪了曾經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參加“奈特·漢尼斯學者”項目的一名訪問學者。該學者在電話中告知紅星新聞,斯坦福大學當年為他提供了8萬美元的獎學金,並且在郵件中提醒購買商業保險事宜,自己經過考慮後最終選擇了一款大約4000美金的保險。

斯坦福訪問學者向紅星新聞提供了他當時收到的郵件:斯坦福大學提示他,保險可以覆蓋到家人、配偶或同性配偶,但不覆蓋訪問學者的同居伴侶

當紅星新聞向他提出《北美留學生日報》報導中提及的“裸險”留學生時,該學者同樣對此表示費解和質疑。

未經授權轉載或抄襲,將追究相應責任

由於幼兒體質虛弱,在重症監護室裡監護了將近一個月,最後的住院帳戶清單將近300萬美元,幸好有保險,後來朋友自己支付的部分不到5000美元。

另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譚先生也告訴紅星新聞,自己和太太作為2015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在美國逗留了半年。逗留期間,在太太足月待產前,通過訪問學者的身份購買了2000美元的生育險。整個住院生育產生的費用將近3萬美元,單是一支麻醉製劑就一萬多美元,但最後由自己支付的只有9000美元。

追問

美國天價手術費普通人如何承受?

先治療再付費,沒錢也不愁

對此,雷震醫生表示,“在美國是先看病再交錢,即使是昂貴的心臟手術也是如此。如果這名同學買了保險,那麼醫院和保險公司會協商解決;如果沒有保險,或者保險金額不夠支付手術治療費用,那麼該名同學可以簽字確認無力支付,醫院會把帳單郵寄給聯邦和州政府的相關部門,他們會進行調查,對於真正無能力的人,政府會有一筆專門的經費來進行幫助。”

雷震醫生強調,(不交錢)不會有人追債,也不會影響再次入院治療。

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劇照

作為在美行醫多年的肝外科醫生,雷震醫生告知紅星新聞,美國的醫生們肯本不知道病人有沒有欠錢。絕大多數醫生是拒絕知道手術費用的,儘量避免跟錢打交道,不想因為費用問題而影響自己的醫療決策。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無力支付費用的病人,醫生們往往會協助病人申請社會救濟。

“醫院方面的虧空常常是靠社會捐贈來解決的,比如哥倫比亞大學醫院每年都有兩三億美元的虧空,基本上是靠校友和社會捐贈。”

雷震醫生的話也在別人身上得到了證實。

紅星新聞採訪到在美國紐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人。因為疏忽,她幾個月忘記交保費,導致她的醫療保險自動中斷,而正好就在保險中斷之時,她突發疾病入院。一個小手術之後,她在醫院住了不到一周,帳單就高達3、4萬美元。

出院之後,因為帳單費用高昂,她無力償還,只能將醫院帳單置之不理,一拖就是一兩年,而醫院每個月都將帳單寄到她的家中,偶爾也會電話聯繫,但並沒有進行任何強制的催款行動。醫院還表示,如果提供收入狀況,證明她確實無力償還治療費用,醫院有相關部門可以幫忙申請政府的醫療減免計畫,幫她解決難題。

美國的保險以商業險為主,很多雇主給員工購買的保險,往往是覆蓋整個家庭成員的。保險的金額的多少同居住地有很大關係,比如,位於加利福利亞州的斯坦福大學醫院,它靠近矽谷,是全美生活水準和醫療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沒有人抱怨在美國看病難。

質疑

美國法律強制要求留學生買保險

入學前會收到提醒購買保險事宜

雷震醫生當年自己入讀美國大學的時候也被要求購買了每學期200~300美元的保險。

他表示對這篇文章有點懷疑。他稱,在美國合法留學的學生和有正式工作的人,美國法律是強制要求購買保險的,以自己的經驗,沒有保險根本註冊不了。所以,他表示在美國合法的留學生沒有保險的可能性極低,而學生的保險很便宜,如果真的沒有保險,那麼這位留學生的身份是否合法就值得懷疑了。

同時,紅星新聞還採訪了曾經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參加“奈特·漢尼斯學者”項目的一名訪問學者。該學者在電話中告知紅星新聞,斯坦福大學當年為他提供了8萬美元的獎學金,並且在郵件中提醒購買商業保險事宜,自己經過考慮後最終選擇了一款大約4000美金的保險。

斯坦福訪問學者向紅星新聞提供了他當時收到的郵件:斯坦福大學提示他,保險可以覆蓋到家人、配偶或同性配偶,但不覆蓋訪問學者的同居伴侶

當紅星新聞向他提出《北美留學生日報》報導中提及的“裸險”留學生時,該學者同樣對此表示費解和質疑。

未經授權轉載或抄襲,將追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