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健康講座”橫行,怎麼治?|荔枝時評

文/歐陽晨雨

“首先打溫情牌,與老人建立感情,然後填寫資料套取個人病史,

再邀請假名醫演講並請所謂的專家會診,而會診就是根據之前提供的‘個人病史’,裝模作樣的望聞問切,最後一步就是銷售無資質的保健品,一盒對外售價3980元的蜂膠膠囊,進貨價只有65元,利潤高達60倍……”

昨天的央視315調查,記者臥底武漢樂百齡生物科技公司組織的一場“健康講座”,就曝光了這樣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其實,類似佈滿“玄機”的“健康講座”,又何止是武漢一地?媒體近期曝光,

因為購買保健品上當,一位外地帶孫的河南老人在掏空身上的近10萬元後,在海邊自殺;鄭州一位85歲老太稱自己飽受保健品帶來的煩惱,“一萬多塊錢打了水漂”,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親人就是這些“健康講座”受害者。前段時間,父母從老家回來,風塵僕僕地帶來不少神秘“保健品”,美名其曰是參加“健康講座”送的,實際上還是自己掏腰包買的。

這些包裝華麗、“宣傳效果”驚人、卻沒有“監管代碼”的所謂“神藥”,真不知道是什麼做的。

辛苦了大半輩子,平時節衣縮食,好不容易攢下一點“養老糊口”的血汗錢,上了幾節“健康講座”,就這樣被不法黑手“套走”,的確令人氣憤。而一些所謂的“保健品”,更因含有有害成分,危及身體健康,耽誤正常醫療診治,足可稱為“老人殺手”。那麼,對於這些黑健康講座,有沒有辦法治?

從法律上看,對於懲治這類行為,

有充分的依據。許多“健康講座”看似合法,實質上還是一種“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涉嫌詐騙犯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對應的量刑幅度,分別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

3年至10年的有期徒刑。而很多“健康講座”涉及的金額,都遠遠超過了3萬元。

退一步來說,就算這種“健康講座”沒有達到詐騙犯罪的程度,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等,也損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屬於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該法規定,只要確定講座舉辦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就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法律的“鞭子”,還難以落到不法“健康講座”的舉辦者身上。一方面,它們往往有合法的外衣,打著維護老年人健康的幌子,不嚴格“抽檢”,的確很難認定“人贓俱獲”。另一方面,有關職能部門作為不力,也在某種程度上,滋長了這股歪風邪氣。

所以,對於“黑健康講座”,關鍵不在立法上,而在執法和行政上。有關職能部門應當理清管轄範圍、明確責任歸屬,食藥監、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該誰管,就真的管起來;加大打擊力度,必要時主動出擊,採取多種手段調查、保存犯罪證據,然後提起公訴,幫助法律意識不強的老人討回公道。街道、社區也要發揮“接地氣”的長處,及時地發現“黑講座”的線索,提醒老年人避開。

除此以外,還要著眼於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狀態,系統性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健康講座”騙局的大背景,是傳統的“養兒防老”正在逐步解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據《聯合早報》資料,2013年中國空巢老人人口超過1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占到老人總數的9成。

越來越多的老人,就像一個個脫離了正常軌道的陀螺,孤獨地旋轉在自己的角落。對於生命健康的極度渴望,讓因為年老生活技能、判斷力下降的他們,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圍獵”,而“隔離”的子女卻很難提醒和阻止,及時維護他們的權益。

誠然,我們不能阻止老齡社會的到來,卻可以未雨綢繆、有的放矢,針對形形色色的騙局,給老人群體提供“騙術解析”、“受騙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同時,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社會組織提供針對老年人的社工服務,説明老年人融入社會,減少孤獨感,增強安全感,從而減少對“黑健康講座”的盲目信賴。

食藥監、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該誰管,就真的管起來;加大打擊力度,必要時主動出擊,採取多種手段調查、保存犯罪證據,然後提起公訴,幫助法律意識不強的老人討回公道。街道、社區也要發揮“接地氣”的長處,及時地發現“黑講座”的線索,提醒老年人避開。

除此以外,還要著眼於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狀態,系統性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健康講座”騙局的大背景,是傳統的“養兒防老”正在逐步解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據《聯合早報》資料,2013年中國空巢老人人口超過1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占到老人總數的9成。

越來越多的老人,就像一個個脫離了正常軌道的陀螺,孤獨地旋轉在自己的角落。對於生命健康的極度渴望,讓因為年老生活技能、判斷力下降的他們,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圍獵”,而“隔離”的子女卻很難提醒和阻止,及時維護他們的權益。

誠然,我們不能阻止老齡社會的到來,卻可以未雨綢繆、有的放矢,針對形形色色的騙局,給老人群體提供“騙術解析”、“受騙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同時,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社會組織提供針對老年人的社工服務,説明老年人融入社會,減少孤獨感,增強安全感,從而減少對“黑健康講座”的盲目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