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霸氣!今天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成功下水!

今天,在人民海軍第68個生日的第三天之後,全國人民翹首企盼的國產航母終於下水啦!

航空母艦下水儀式

在這個日子,想起“局座”的眼淚

65歲的老人

談起中國海軍篳路藍縷的征途

在直播中哭得稀裡嘩啦

我們受了多少窩囊氣

才有了今天

這一句話

也許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海軍人

才能深解其味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踮起腳尖

看美國航母的劉華清

1980年5月

在美國訪問的他登上突擊者號航母

這張著名的照片

包含著多少渴求與憧憬

又曾讓多少海軍官兵心疼與不甘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博斯普魯斯海峽中的瓦良格號

被無理阻攔整整1年半後

交納10億美元所謂“風險保證金”

才得以放行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霍爾木茲海峽外的銀河號

22天碧海孤懸

兩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環伺周圍

中國船員無力反抗

我們的海軍卻在萬里之外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南沙美濟礁上那個憂鬱的士兵

來慰問的首長問他“需要啥”

他說,我啥也不要

我就想在這裡站崗時能穿一回軍裝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那個愛笑的飛行員

如果他還在

他一定會笑著告訴“局座”

首長別哭

……

你失去的

我們都會拿回來

我們在這個日子

想起大連船廠外那個孤獨的軍迷

他舉著一面國旗望著初次出航的遼寧艦

今天,又會有多少人眺望著

船塢中的“大傢伙”

等待著那個時刻的到來

我們在這個日子

站在大連船廠的燈火中

想起千千萬萬個等待的你

眼淚與熱血,夢想與前行

今天,讓我們一起為祖國乾杯

露崢嶸,首艘國產航母到底啥樣

在3月30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不會讓大家久等“的好消息足足讓大家等待了26天……

4月23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船塢中已經整裝待發

首艘國產航母的各路傳言從2013年開始就從沒間斷,直到2015年最後一天的國防部發佈會,時任發言人楊宇軍首次正式公佈我國正在建造國產航母,從此這艘巨艦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

航母建造時的照片

建造速度驚人——預計2018年交付海軍

此前海軍軍事專家李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採用了模組化分段建造再整體拼裝的新技術,新航母的建造週期大為縮短,下水之後將進行相關舾裝,預計在2018年左右,首艘自製航母就能夠交付解放軍海軍。

從2013年傳出開始建造的消息,到今年正式下水,僅僅經歷3年多時間。從世界範圍來看,完成一艘航母的建造往往需要六年以上的週期,中國建設速度之快,令國內外驚訝。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最大的象徵意義,在於證明了中國有足夠的財力和軍事技術,能夠自主設計和建造出航母這麼一套複雜、高精尖的軍事系統。

排水量約為5萬噸

有專家推測首艘全國產航母被稱為001A型航母,標準排水量在55000噸,滿載排水量在67000噸左右。一般來說,航母按照排水量來劃分,3萬噸到6萬噸之間的為中型航母,包括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法國的“戴高樂”號。

隱形化設計

海軍軍事專家李傑稱,相比遼寧艦,第一艘國產航母的艦島應該會有不小的變化,採用隱形化設計、調整電子設備佈局、提高空間利用率已是大勢所趨。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也認為,“外形應該會採取一些隱身措施,譬如艦體和艦島儘量減少水準與垂直的直角邊;艦島設計成下半V形上半倒V、中間寬上下窄的造型;煙囪、桅杆、天線採用雷達吸波材料等等辦法。”

採用常規動力

時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明確表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核動力航母有續航能力強、速度快等種種優點,但是,“要建造核動力航母需要方方面面成熟的技術。”李傑表示,由於這是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可能在建造過程中趨向於更為穩妥,先解決有無問題,儘快裝備部隊。因此會使用成熟的設計和理念。

艦載機滑躍式起飛

軍事專家介紹,無論是已經服役的“遼寧艦”,還是這次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艦載戰鬥機都是採用滑躍式起飛。滑躍式起飛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簡易、省錢、維護簡單,而電磁彈射起飛控制比較快捷有力,能夠更有效地適合未來作戰行動的要求。

首艘國產航母採用上翹12度的滑躍飛行甲板,李傑認為,上翹12度,對於國產航母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因為它可以大大縮短艦載機的滑跑距離。

最多搭載40到50架飛機

有消息人士預測,國產新航母的飛機搭載能力可以達到40到50架,比可以搭載24架殲-15的遼寧艦有所提升。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比較認可上述資料。他說,首艘國產航母的噸位屬於中型偏大,最多可搭載40到50架飛機,其中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數量應與遼寧艦基本持平(24架到32架殲-15戰鬥機),此外還需搭載預警機、電子作戰機和直升機等。

或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

據央視消息稱,首艘國產航母艦島的上層建築物上新增了兩個矩形結構,這是為了方便安裝中國新型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相對於無源相控陣雷達,曹衛東表示,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看得遠,且捕捉目標數量多,這符合我國新型航母的作戰需求,也符合我國發展資訊化武器的要求。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雷達性能應該優於“遼寧艦”,因此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可能性較大。

主要執行中遠海海上作戰

“遼寧號航母與國產航母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定位屬性不同。”李傑認為,遼寧號航母主要擔任科研和訓練任務,必要時可具備作戰功能。而新的國產航母從定位上來講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將來主要為執行新的作戰任務服務,特別是中遠海海上作戰的需要。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造航母

從歷史上講,1840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間,西方強國從海上對我發動的侵略達470多次,其中規模較大的80餘次,入侵艦船1860多艘次,我國沿海幾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灣和島嶼都屢遭列強蹂☆禁☆躪。

世界歷史昭示我們:一個不能走向海洋的國家,是沒有出路的;一個不能走向海洋的國家,是難以登上大國舞臺的。研究發展航母,保障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國鞏固國防、維護自身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一種必然要求和選擇。

1985年,中國海軍排水量僅3000多噸051型驅逐艦在對馬海峽孤身面對排水量20000多噸的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今天,人民海軍卻再也不用如此“受氣”了!

1985年,中國海軍排水量僅3000多噸051型驅逐艦在對馬海峽孤身面對排水量20000多噸的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051型驅逐艦長期以來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

建造航母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工實力。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改革開放30多年,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中國具備了建造工程的前提條件。

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均擁有航母,頭號大國美國擁有航母的數量是10艘!中國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如此大國,理應擁有自己的國產航母!

“銀河”號貨輪與背後船臺上正在改建中的“遼寧”號航母同框出現,一個悲憤的時代與一個驕傲的時代在此相交,令人感慨萬千。

從技術上講,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擔負的任務過重:科研、訓練任務交叉,可部署時間受到大大制約,解決的問題自然也很簡單:我們需要更多的航母!

海軍專家尹卓曾表示,我軍未來在東海、南海兩個方向上都須有航母作戰編隊,而且航母作戰編隊則至少應是雙航母戰鬥群。一般來說,至少需要3艘航母才能維持雙航母戰鬥群。如此算來,中國海軍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滿足作戰需求。

以美軍航母為例,單艘航母的可進行作戰任務的時間約占總服役期的1/4,美軍以10艘航母的龐大規模進行輪換,也只不過能保證有2至3艘航母可以隨時出動。所以,對於人民海軍來說,雙航母艦隊也只是可開始,我們也應該習慣本次國產航母下水的喜悅。

雙“艦”合璧,走向深藍

中國航母建設通常遵循小步快跑、扎實推進的建設思路,不斷進行技術積澱最終實現超越。按照中國建設理念,依據首艘國產航母入役速度,可以預測中國第三艘航母很快或將閃現公眾視野,屆時中國將擁有三艘航母,形成一艘戰備巡邏、一艘用於訓練、一艘在船廠進行維修的基本格局。

國產航母想像圖

除了航母,中國海軍其他艦艇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在可見未來,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將是由一艘航母、2艘055神盾驅逐艦、2艘052D神盾驅逐艦、2至4艘057型護衛艦、1至2艘093B核動力攻擊潛艦、1至2艘四萬噸級901大型補給艦組成的“夢幻組合”。

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的一支重要力量,理所應當對人類文明進步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理所應當擁有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成果來增強自身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能力。研究發展航母,提升保衛世界和平的能力,是中國履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地區穩定的國際義務的一種必然要求和選擇。

600多年前,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穿越麻六甲海峽,開啟了七下西洋、傳播友誼的和諧之旅。600多年後,中國航母艦隊航跡將遍佈世界各地,我們的使命同樣是傳播友誼、維護和平。

走向深藍,我們來啦!

視頻: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今天中國人終於圓了航母夢

雖然晚了,但畢竟來啦

4月23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船塢中已經整裝待發

首艘國產航母的各路傳言從2013年開始就從沒間斷,直到2015年最後一天的國防部發佈會,時任發言人楊宇軍首次正式公佈我國正在建造國產航母,從此這艘巨艦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

航母建造時的照片

建造速度驚人——預計2018年交付海軍

此前海軍軍事專家李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採用了模組化分段建造再整體拼裝的新技術,新航母的建造週期大為縮短,下水之後將進行相關舾裝,預計在2018年左右,首艘自製航母就能夠交付解放軍海軍。

從2013年傳出開始建造的消息,到今年正式下水,僅僅經歷3年多時間。從世界範圍來看,完成一艘航母的建造往往需要六年以上的週期,中國建設速度之快,令國內外驚訝。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最大的象徵意義,在於證明了中國有足夠的財力和軍事技術,能夠自主設計和建造出航母這麼一套複雜、高精尖的軍事系統。

排水量約為5萬噸

有專家推測首艘全國產航母被稱為001A型航母,標準排水量在55000噸,滿載排水量在67000噸左右。一般來說,航母按照排水量來劃分,3萬噸到6萬噸之間的為中型航母,包括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法國的“戴高樂”號。

隱形化設計

海軍軍事專家李傑稱,相比遼寧艦,第一艘國產航母的艦島應該會有不小的變化,採用隱形化設計、調整電子設備佈局、提高空間利用率已是大勢所趨。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也認為,“外形應該會採取一些隱身措施,譬如艦體和艦島儘量減少水準與垂直的直角邊;艦島設計成下半V形上半倒V、中間寬上下窄的造型;煙囪、桅杆、天線採用雷達吸波材料等等辦法。”

採用常規動力

時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明確表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核動力航母有續航能力強、速度快等種種優點,但是,“要建造核動力航母需要方方面面成熟的技術。”李傑表示,由於這是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可能在建造過程中趨向於更為穩妥,先解決有無問題,儘快裝備部隊。因此會使用成熟的設計和理念。

艦載機滑躍式起飛

軍事專家介紹,無論是已經服役的“遼寧艦”,還是這次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艦載戰鬥機都是採用滑躍式起飛。滑躍式起飛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簡易、省錢、維護簡單,而電磁彈射起飛控制比較快捷有力,能夠更有效地適合未來作戰行動的要求。

首艘國產航母採用上翹12度的滑躍飛行甲板,李傑認為,上翹12度,對於國產航母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因為它可以大大縮短艦載機的滑跑距離。

最多搭載40到50架飛機

有消息人士預測,國產新航母的飛機搭載能力可以達到40到50架,比可以搭載24架殲-15的遼寧艦有所提升。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比較認可上述資料。他說,首艘國產航母的噸位屬於中型偏大,最多可搭載40到50架飛機,其中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數量應與遼寧艦基本持平(24架到32架殲-15戰鬥機),此外還需搭載預警機、電子作戰機和直升機等。

或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

據央視消息稱,首艘國產航母艦島的上層建築物上新增了兩個矩形結構,這是為了方便安裝中國新型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相對於無源相控陣雷達,曹衛東表示,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看得遠,且捕捉目標數量多,這符合我國新型航母的作戰需求,也符合我國發展資訊化武器的要求。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雷達性能應該優於“遼寧艦”,因此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可能性較大。

主要執行中遠海海上作戰

“遼寧號航母與國產航母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定位屬性不同。”李傑認為,遼寧號航母主要擔任科研和訓練任務,必要時可具備作戰功能。而新的國產航母從定位上來講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將來主要為執行新的作戰任務服務,特別是中遠海海上作戰的需要。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造航母

從歷史上講,1840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間,西方強國從海上對我發動的侵略達470多次,其中規模較大的80餘次,入侵艦船1860多艘次,我國沿海幾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灣和島嶼都屢遭列強蹂☆禁☆躪。

世界歷史昭示我們:一個不能走向海洋的國家,是沒有出路的;一個不能走向海洋的國家,是難以登上大國舞臺的。研究發展航母,保障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國鞏固國防、維護自身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一種必然要求和選擇。

1985年,中國海軍排水量僅3000多噸051型驅逐艦在對馬海峽孤身面對排水量20000多噸的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今天,人民海軍卻再也不用如此“受氣”了!

1985年,中國海軍排水量僅3000多噸051型驅逐艦在對馬海峽孤身面對排水量20000多噸的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051型驅逐艦長期以來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

建造航母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工實力。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改革開放30多年,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中國具備了建造工程的前提條件。

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均擁有航母,頭號大國美國擁有航母的數量是10艘!中國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如此大國,理應擁有自己的國產航母!

“銀河”號貨輪與背後船臺上正在改建中的“遼寧”號航母同框出現,一個悲憤的時代與一個驕傲的時代在此相交,令人感慨萬千。

從技術上講,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擔負的任務過重:科研、訓練任務交叉,可部署時間受到大大制約,解決的問題自然也很簡單:我們需要更多的航母!

海軍專家尹卓曾表示,我軍未來在東海、南海兩個方向上都須有航母作戰編隊,而且航母作戰編隊則至少應是雙航母戰鬥群。一般來說,至少需要3艘航母才能維持雙航母戰鬥群。如此算來,中國海軍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滿足作戰需求。

以美軍航母為例,單艘航母的可進行作戰任務的時間約占總服役期的1/4,美軍以10艘航母的龐大規模進行輪換,也只不過能保證有2至3艘航母可以隨時出動。所以,對於人民海軍來說,雙航母艦隊也只是可開始,我們也應該習慣本次國產航母下水的喜悅。

雙“艦”合璧,走向深藍

中國航母建設通常遵循小步快跑、扎實推進的建設思路,不斷進行技術積澱最終實現超越。按照中國建設理念,依據首艘國產航母入役速度,可以預測中國第三艘航母很快或將閃現公眾視野,屆時中國將擁有三艘航母,形成一艘戰備巡邏、一艘用於訓練、一艘在船廠進行維修的基本格局。

國產航母想像圖

除了航母,中國海軍其他艦艇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在可見未來,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將是由一艘航母、2艘055神盾驅逐艦、2艘052D神盾驅逐艦、2至4艘057型護衛艦、1至2艘093B核動力攻擊潛艦、1至2艘四萬噸級901大型補給艦組成的“夢幻組合”。

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的一支重要力量,理所應當對人類文明進步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理所應當擁有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成果來增強自身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能力。研究發展航母,提升保衛世界和平的能力,是中國履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地區穩定的國際義務的一種必然要求和選擇。

600多年前,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穿越麻六甲海峽,開啟了七下西洋、傳播友誼的和諧之旅。600多年後,中國航母艦隊航跡將遍佈世界各地,我們的使命同樣是傳播友誼、維護和平。

走向深藍,我們來啦!

視頻: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今天中國人終於圓了航母夢

雖然晚了,但畢竟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