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建學校提前規劃停車場 省政協委員為治堵提建議

合肥昨晚下起雨,道路變得更加擁堵。

新安晚報、安徽網訊 “我家門口堵車太嚴重了。

”“我覺得要對機動車亂加塞行為加大處罰。”……連日來,本報關於“合肥治堵”的報導引發熱議。很多市民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2000,對合肥擁堵情況“倒苦水”,也有市民為“治堵”獻良方,還有專家學者、政協委員暢談“治堵”之道。各方著眼長遠,集聚智慧,為暢通合肥共同努力。

路口擁堵成了家常便飯

地點:貴池路與潛山路交口

“這個路口擁堵是家常便飯,不堵反倒少見。

”在貴池路與潛山路交口,交通疏導員王師傅告訴記者,他和同事專門負責配合交協警人員疏導該路口☆禁☆交通,一般每天上午7 點開始就要到路口,早高峰的疏導工作要持續到8 點多,而10 點多開始又要迎接中午高峰期,下午從4 點多開始疏導,一般要忙到晚上快8點。

王師傅說,貴池路與潛山路交口之所以比較擁堵,除了過往車流量大,還有附近學校多,社區比較密集。“在路口疏導交通,

早上、中午和下午都能看到不少家長忙著接送孩子。遇到下雨天,擁堵更嚴重。”

昨晚六點左右,記者在路口觀察了近40分鐘,發現在現場協警和交通疏導員指揮下,路口車輛雖然通行緩慢,但等候的車輛都能順利通過路口。不過,旁邊不時有非機動車擠佔人行道,甚至闖紅燈影響其他車輛正常通行。“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上去勸阻。但有些騎車的人根本不聽,直接就過去了。

這不僅影響到行人和機動車通行,對自己也是不安全的。”王師傅如此說。

小情況可能引發大擁堵

地點:金寨路與南二環交口

昨天傍晚5 點40 分許,記者來到金寨路與南二環交口。由於正值晚高峰,路口東西向和南北向車流量很大。多名交協警人員在路口疏導交通。計程車司機劉師傅告訴記者,趕上早高峰或晚高峰,過路口得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一個多小時後,記者乘計程車從金寨路高架橋南二環下橋口準備下橋時,

發現等候下橋的車輛已排起長隊。在等待近10分鐘後,記者乘坐的計程車才順利駛入南二環。“這個路口車流量很大,橋下還有公車通行,東西向與南北向車流在此彙聚。一旦遇到小情況,可能會引發交通大擁堵。”在合肥開了十多年計程車的張師傅向記者分析,路口附近有商場,車輛出入較多。“我建議交警部門應該加強此路段管控。
像南二環與金寨路這樣的樞紐路口,不應有車輛隨意靠邊停的情況發生。

新建學校可留出停車場

“治理擁堵,是百姓關注的熱點,也是人人盼望的好事情。”省政協委員王宇靖認為,合肥擁堵原因很多,比如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增加,而規劃建設相對滯後;行人、機動車駕駛員對交通規則的瞭解和安全意識不足,道路設施設置不夠完善等。

王宇靖說,新建社區車位元總體情況較好,但老舊社區車位就捉襟見肘。為此,老舊社區旁邊的馬路很容易成為“停車場”。這無疑會影響道路暢通。此外,非機動車和行人亂穿行,也會對道路通行造成很大影響。

至於如何治堵?王宇靖認為,首先城市規劃需要有長遠打算,從市政建設到公共交通系統,乃至整個城市經濟區域、政治區域、居民生活區域的規劃,要統籌兼顧。其次,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地鐵、火車、公交等應該實現有效銜接。

現在很多學校門口一到上學放學高峰期,就堵成了“一鍋粥”。王宇靖說,對於一些老校區來說,因條件受限,很難改變。但有可能的話,儘量完善交通設施,實行人車分離。比如在有條件的道路上儘量採用隔離的辦法,即通過設置交通護欄、規劃綠化帶,利用哨聲、警示繩等使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嚴格分離,讓道路暢通。對於新建學校來說,從規劃建設時就可以留出一塊區域停放家長接送車輛,避免交通擁堵。

“我們還應該加大宣傳,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王宇靖表示,交通安全教育應走進課堂,從小培養青少年交通規則意識。同時,加大社會宣傳,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觸角覆蓋到各行各業,轉變市民交通出行觀念。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魏鑫鑫、鐘虹/文 陳群/圖

但老舊社區車位就捉襟見肘。為此,老舊社區旁邊的馬路很容易成為“停車場”。這無疑會影響道路暢通。此外,非機動車和行人亂穿行,也會對道路通行造成很大影響。

至於如何治堵?王宇靖認為,首先城市規劃需要有長遠打算,從市政建設到公共交通系統,乃至整個城市經濟區域、政治區域、居民生活區域的規劃,要統籌兼顧。其次,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地鐵、火車、公交等應該實現有效銜接。

現在很多學校門口一到上學放學高峰期,就堵成了“一鍋粥”。王宇靖說,對於一些老校區來說,因條件受限,很難改變。但有可能的話,儘量完善交通設施,實行人車分離。比如在有條件的道路上儘量採用隔離的辦法,即通過設置交通護欄、規劃綠化帶,利用哨聲、警示繩等使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嚴格分離,讓道路暢通。對於新建學校來說,從規劃建設時就可以留出一塊區域停放家長接送車輛,避免交通擁堵。

“我們還應該加大宣傳,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王宇靖表示,交通安全教育應走進課堂,從小培養青少年交通規則意識。同時,加大社會宣傳,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觸角覆蓋到各行各業,轉變市民交通出行觀念。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魏鑫鑫、鐘虹/文 陳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