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戰鬥民族的文藝心——莫斯科把“人民宮殿”搬進了地鐵!

地鐵,即地下鐵路,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承載著南來北去的人們出行。

大衛·博丹尼(DAVID BURDENY)是加拿大旅行攝影師,有建築學和室內設計背景。他關於莫斯科地鐵的一系列作品讓人頗為震撼。

“第一次去莫斯科是2014年年末,我發現那裡的地鐵站都非常富麗堂皇。之後花了好幾個月才獲准拍攝莫斯科地鐵。在俄羅斯製片人的幫助下,我最終能夠在地鐵停運後進到地鐵站內部,獲准拍攝4個晚上,每晚40分鐘。”

莫斯科地鐵於1935年投入使用,其設計初衷是宣揚史達林時期的新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著一種榮耀感,向世人展現出蘇聯氣派的一面。這裡的地鐵站由許多建築學家設計而成,

風格多樣,有裝飾藝術、仿義大利宮殿風範等,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馬賽克、雕塑和棱形吊燈建材和裝飾。

莫斯科地鐵站被譽為“人民的宮殿”,在這裡工人可以感受到原先只有富人才能享有的文化體驗,它的燈光主題就象徵著共產主義輝煌的明天。如今,莫斯科地鐵是全球最繁忙的地鐵之一,能看到客盡人散的地鐵站真是激動人心,真不知該如何用語言表達。

攝影師嘗試在作品中把這種感覺詮釋出來,照片裡的地鐵站看起來很古舊,依然保持著最初的樣子,走進裡面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古董中,或者說是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一起來看看吧!

蘇聯共青團地鐵站(komsomolskaya)

是蘇聯時期最為奢華的地鐵站,

於1952年投入使用,由設計列寧墓的建築學家設計,這個地鐵站有8塊馬賽克大天花板,由碧玉、天青石等半寶石打造,展現出了俄國軍事史上的英雄氣概。

電燈廠站(Elektrozavodskaya)地鐵站

這個地鐵站比較獨特,大部分天花板都是弧形的,同時覆以柔和的圓燈。這些燈設置得密密麻麻,

看上去就如同手術燈一般,誇張地象徵著光芒和太陽——這些意象常常用來比喻史達林。牆上的淺浮雕描繪的是“二戰”期間蘇聯軍隊的奮戰場景。

索科爾(Sokol)地鐵站

這個地鐵站選用大理石和縞瑪瑙等昂貴建材打造而成,獨具匠心之處在於其構造是使用中心柱而不是邊柱支撐隧道。

這種設計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彙集自然光的大天窗。當瞭解到這個建築的用意時,多想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可惜拍完這張照片時已是淩晨兩點。

機場站(Aeroport)

離前莫斯科機場很近,1938年完工,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地鐵建築二期工程之一。這個時期建造的地鐵站設計頗為華麗,選用金飾、半寶石、馬賽克,以及14種大理石打造而成(如圖所示嵌板的材質是來自西伯利亞和烏拉爾粉黑相間大理石)。

新鎮站(Novoslobodskaya)

秉承了新藝術派風格,特色之處在於鑲嵌著32塊彩色玻璃嵌板和一塊政治色彩濃厚的馬賽克主題牆。

也許空無一人的地鐵站確實是一種奢望,但偶爾清晨或不那麼忙碌的午後,也願你能發現地鐵站不為人在意的美。

一步,定制你的品質旅行

更多精彩線路,旅行資訊

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地鐵建築二期工程之一。這個時期建造的地鐵站設計頗為華麗,選用金飾、半寶石、馬賽克,以及14種大理石打造而成(如圖所示嵌板的材質是來自西伯利亞和烏拉爾粉黑相間大理石)。

新鎮站(Novoslobodskaya)

秉承了新藝術派風格,特色之處在於鑲嵌著32塊彩色玻璃嵌板和一塊政治色彩濃厚的馬賽克主題牆。

也許空無一人的地鐵站確實是一種奢望,但偶爾清晨或不那麼忙碌的午後,也願你能發現地鐵站不為人在意的美。

一步,定制你的品質旅行

更多精彩線路,旅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