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新重磅!IPO首發市盈率有望破23倍?創業板可以35倍?

文/全景網《WE言堂》專欄特約 范國勝

三年前,A股首發首次出臺視窗意見,一個神奇的數字橫空出世。

那就是:23。

這個神秘的數字究竟從何而來,沒有人知道。

而近期,有市場傳聞監管層或放開首發市盈率管制,

創業板首發或嘗鮮35倍市盈率。

35從何而來,同樣無人得知!

而從23到35,相差不止一個12的距離!

重磅!創業板首發市盈率或定為35倍!

然後該人士就大談創業板會從目前高居不下的二級市場市盈率下跌到35倍,然後談到了資金會流向新三板云云。

由於解讀方向偏頗,該消息並未引發市場過多關注。

暫且不論該消息真偽。

投行老範並非同“紅”相輕,但是不得不說的是,

該人士對於這個創業板35倍市盈率解讀顯然有誤,把監管層的一片好心解讀成了打壓創業板。

投行老範認為,如果該消息是真,則監管層的意思並非直指創業板二級市場市盈率,反而是要調高創業板首發倍數。

儘管監管層最後的目的,也是為了降低創業板二級市場市盈率,但是做法完全不同。

按照目前A股首發不高於23倍的窗口指導意見,創業板市盈率被死死的摁在了這條紅線上。

但眾所周知,創業板二級市場市盈率不斷創新高,去年平均市盈率高達120倍,隨著今年IPO開閘放水,創業板市盈率有所下降,平均在80倍左右。

大家可以測算下,23到80,這個利差有多大。

巨大的利潤引發資金瘋狂追捧,從而不斷推高創業板二級市場市盈率,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提高首發市盈率,降低一二級市場套利空間,會適當降低資金追捧熱度,從而為創業板高居不下的市盈率降溫。

23,新股發行難以逾越的屏障!

根據WIND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至今的A股首發平均市盈率為21.7。

統計的393家A股首發企業中,121家22.99倍市盈率,105家22.98,43家22.97,高於22.97倍低於23倍的企業合計占了總數的70%。

而唯一高於23倍的只有白銀有色(601212.SH),其556倍的超高發行市盈率與1.78元的發行價,

曾使其在今年2月15日首發的時候備受關注,白銀有色也是新股發行改革後首個突破23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

不過,白銀有色556倍的發行市盈率並非其有意為之,而主要是因為尷尬的發行時間。

根據上市時間安排,白銀有色以2015年的財務資料計算其發行市盈率,便得出556倍這個奇葩數字。

根據披露的上市公告書,若按2015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計算,

白銀有色的每股收益僅為0.0032元,公司的發行市盈率=1.78/0.0032=556.25(倍)。

如果以其2016年的財務資料計算,其發行市盈率為59倍左右。

不過,仍然突破了23倍市盈率的限制。

23,一個神奇數字的前世今生!

為何首發市盈率定在23倍,像個緊箍咒一樣套在擬IPO企業頭上?

故事還要從三年前說起。

2014年1月12日,證監會曾緊急發佈《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明確發行人應依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確定所屬行業,並選取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參考依據。

如果新股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均值,發行人需在招股說明書及發行公告中補充說明其中的風險。

現在,距離措施發佈已經過去了三年多,股市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然而,投行圈內已經形成了默契,向監管層上報發行方案時,發行市盈率最好不要超過23倍。

大家擔心發行價報高了,拿批文會不順利。

如今,突然傳出監管層或調高創業板首發市盈率至35倍,如果消息屬實,可能是監管層鬆綁首發市盈率信號。

隨著創業板鬆綁後,主機板中小板的市盈率或許也會隨著鬆綁,從而實現A股首發真正的詢價發行。

到底創業板首發會不會到35倍市盈率,只能留給時間檢驗!

並選取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參考依據。

如果新股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均值,發行人需在招股說明書及發行公告中補充說明其中的風險。

現在,距離措施發佈已經過去了三年多,股市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然而,投行圈內已經形成了默契,向監管層上報發行方案時,發行市盈率最好不要超過23倍。

大家擔心發行價報高了,拿批文會不順利。

如今,突然傳出監管層或調高創業板首發市盈率至35倍,如果消息屬實,可能是監管層鬆綁首發市盈率信號。

隨著創業板鬆綁後,主機板中小板的市盈率或許也會隨著鬆綁,從而實現A股首發真正的詢價發行。

到底創業板首發會不會到35倍市盈率,只能留給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