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台媒斥臺北故宮“去孔子”實為“去中”

台媒稱,臺北故宮7月排定“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覽,部分民眾質疑“孔子與臺灣關聯”,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指出,儘管內容不更動,但在展名及介紹上會更“謹慎”,以免產生對立,

不排除拿掉“萬世師表”四字。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8日報導,台中市長林佳龍曾指台中孔廟是“國民黨把以前的日本神社幹掉,來用孔子統治”,引發批判聲浪。林正儀說,孔子對華夏文化影響很大,臺北故宮在研究上會跳脫“意識形態”,介紹孔子固有價值,並以藝術性和文化性詮釋展品。

聯合新聞網3月9日報導稱,繼日前臺中市長林佳龍點名台中孔廟是“國民黨統治的象徵”,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也規劃,

,7月的“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覽要刪除“萬世師表”四字,以免造成對立。台當局前副秘書長羅智強批評,雙林這群綠營新貴的腦袋是開蟲洞模式嗎?

羅智強表示,照綠營這種蟲洞思考邏輯,媽祖和臺灣也沒有關係,要不要把全臺灣的媽祖廟都拆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甚至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也和臺灣沒關係,要不要把這些書籍、影片都變成禁書、禁片?

羅智強嘲笑,林佳龍和林正儀寫的中文也與臺灣沒有關係,要不要去電擊自己的腦袋,看可不可以把中文忘了;這群綠朝新貴“去中國化”去到走火入魔、神志不清,也是臺灣一絕。

羅智強說,除臺灣原住民和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外,絕大多數臺灣人,不管本省籍、外省籍,祖輩大多來自唐山,身上都流著中華民族血液,難道他們的祖先也和臺灣沒關係?

羅智強表示,

有學者考證,蔡英文祖先來自漳州一帶,若蔡英文的祖先和臺灣沒關係,那蔡要不要把自身的血給抽幹,把DNA給抹了?或回家把族譜燒了,把祖墳給刨了?

另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9日報導,臺北故宮的“新故宮”計畫,也打著“對內爭取民眾認同”的主軸策略,打算讓孔子也“轉型”!7月的“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臺北故宮內部討論確有將“萬世師表”字樣撤換的聲音。所謂“轉型正義”,其實仍是“去中國化”。

臺北故宮強調“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只是暫定的展名,確切展名還在討論,但此舉以“避免造成對立”為立場,已是企圖回避孔子所代表的中華文化與臺灣的聯結,甚至還想與近年中國大陸在全球設立的“孔子學院”切割。然而,少了中華文化的臺北故宮還剩下什麼?

台媒質問,若所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都要被排除在外,那麼媽祖、關公是否也不必留在臺灣,

各地廟宇都要“轉型”?臺灣的下一步是否要廢漢字,改羅馬拼音?現在臺北故宮所藏的文物,是否也應返還給中國大陸?

報導稱,然而面對文物來自中國大陸這一點,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僅以“文物流通保存”全球皆然一筆帶過。

報導稱,雖然這些文物留在臺灣,但蔡英文不斷地將中華文化剝離的作為,文物還能剩下什麼?展現在書畫中的孔子,若不能予以相應的文化定位,那麼世人所見不過是老者的身影,何以理解儒家文化圈對亞洲乃至西方的影響?

臺北故宮公佈,2016年的總參訪人數較前一年少了60萬人,臺北本館的大陸遊客尤其少了28.9%,而臺北故宮的南院的訪客也不理想,南院處處長盧慶榮就指出:“南院需要靠精品吸引遊客”。能夠吸引全世界觀光的精品,恐怕並非現今規劃的“印度玉器”、“日本服飾”展,而仍是“中華文化”精品。

報導稱,卡在“中華文化”和“去中國化”之間的臺北故宮,不僅宣傳困難,連臺灣嘉義、台南的民眾也表示參觀意願不高。臺北故宮如果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無法定位,也就難以避免臺北故宮南院難聚人氣而成“蚊子館”的命運。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 攝

何以理解儒家文化圈對亞洲乃至西方的影響?

臺北故宮公佈,2016年的總參訪人數較前一年少了60萬人,臺北本館的大陸遊客尤其少了28.9%,而臺北故宮的南院的訪客也不理想,南院處處長盧慶榮就指出:“南院需要靠精品吸引遊客”。能夠吸引全世界觀光的精品,恐怕並非現今規劃的“印度玉器”、“日本服飾”展,而仍是“中華文化”精品。

報導稱,卡在“中華文化”和“去中國化”之間的臺北故宮,不僅宣傳困難,連臺灣嘉義、台南的民眾也表示參觀意願不高。臺北故宮如果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無法定位,也就難以避免臺北故宮南院難聚人氣而成“蚊子館”的命運。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