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這個農村嫂子突然爆紅,刷爆全國人的朋友圈!她的母親卻這樣說……

從昨天到現在,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個叫範雨素的人霸屏?

聽到這個陌生名字,很多人有一個疑惑,範雨素是誰?

是新晉網紅,還是哪個五六線明星?

今年44歲的範雨素,來自湖北襄陽襄州區打夥村,在家中排行老么。有兩個女兒,現在是一位“北漂”育兒嫂。照顧雇主三個月大的嬰兒,每週休息一天,和女兒住在東五環外皮村的出租屋內。

文章走紅之後,人民日報點名評論,網路上,範雨素也獲得數萬網友支持,面對媒體48小時之內的輪番約訪,

這個直言適應不了關注的打工嫂此刻有些慌……

我們連夜聯繫範雨素本人,截止發稿時,她一直關機。據她所在的北京皮村“工友之家”的 組織者王德志透露,從昨夜至今,前去採訪範雨素的媒體絡繹不絕,他坦言自己也聯繫不到範雨素本人,“她現在對媒體有些排斥了”。爆紅對範雨素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兩天沒有去開工了”。

今日上午把她許配給房子連房子的鄰居,

就是我的父親,以後母親就能幫襯我的舅舅了。我的父親年輕時是個俊秀飄逸的人,可父母親的關係一點也不好,他們天天吵架。

從我記事起,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個大樹的影子,看得見,但沒有用。父親不說話,身體不好,也幹不了體力活。屋裡五個娃子,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撐。

我的母親是生在萬惡舊社會的農村婦女,沒有上過一天學。但我們兄妹五人的名字都是母親取的。

母親給大哥哥起名范雲,小哥哥起名范飛。希望兩個兒子能成人中龍鳳,騰雲駕霧。母親給我們仨姐妹的名字起得隨意多了。大姐姐叫范桂人,意思是開桂花的時候成人形的。小姐姐是開梅花的時候生的,應該起名叫梅人,但梅人,諧音“黴人”,不吉利。媽媽就給她起名范梅花。我是最小的娃子,菊花開時生的,媽媽給我取名範菊人。十二歲那年,我看了當年最流行的言情小說《煙雨濛濛》,
是瓊瑤阿姨寫的。便自作主張,改了名字,管自己叫範雨素。

大哥哥從小就有學習自主性,但沒有上學的天賦。每天夜裡,捨不得睡覺地學習,考了一年,沒考上大學,複讀了一年,還是沒考上。大哥哥生氣了,說不通過高考跳農門了。大哥哥要當個文學家跳農門。因為大哥哥要當文學家,當文學家要投資的。大哥哥把家裡的稻穀麥子換成錢,錢再換成文學刊物、經典名著。沒有了糧食,我們全家都吃紅薯。幸運的是,媽媽的五個娃子沒有一個是餓死鬼托生的,也沒有一個娃子抗議吃得太差。

大哥哥又讀又寫了好幾年,沒有當成文學家。身上倒添了很濃的文人氣息,不修邊幅,張口之乎者也。像這樣的人,在村裡叫做“喝文的人”,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一樣,是被人鄙視的。

但是,大哥哥和孔乙己有不一樣的地方,大哥哥有我們英勇的母親。因為母親的緣故,沒有人給大哥哥投來鄙視的目光。

母親口才很好,張嘴說話就有利口覆家邦的架式。她長期當媒人,在我們襄陽被人喊作“紅葉”。母親當紅葉不收一分錢,純粹是做好事,用現在的詞語叫志願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農村,家家都有好幾個娃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像母親這樣的人,是最受歡迎的人才。

大哥哥沒當成文學家,沒跳出農門,這不是要緊的事。但大哥哥需要結婚,這是大事。像大哥哥這樣類型的人,在村裡被人叫作文瘋子,說不上媳婦。可是我們有厲害的媽媽,她向來能把黑說白,能把大哥哥的缺點說成優點。憑著母親的凜凜威風,我們這窮得叮噹響的人家,給大哥哥找了一個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樸實的妻子。

現在的她,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

不少人把她和同樣是湖北人的余秀華相比較

她用樸實的文字感染了無數網友

@CiCi:比文筆更重要的是心態,比心態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人人平等的價值觀,不僅僅是爭權奪利,而是時時刻刻拿自己當人看,也拿他人的生命當人看。

@戾淨 :有人評論說看過,文筆一般。是想彪炳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無病呻吟的寫作技術嗎?辭藻是否華麗,文筆是否驚豔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平淡的文字中閃爍的人性光輝,以及中國農村女性中難得一見的獨立人格。

@彬濱斌繽:文學寫的不是文筆,不是文字,而是人心!現在許多作家過於賣弄文筆,重視什麼寫法,看的人暈暈乎乎,更可笑的是一些明星這點兒自己的生活,多加點兒圖片就好出版撈錢!這個初中畢業的人今天告訴他們什麼是寫作!

@小螞蟻和小蝸牛:寫得太好了!好像冬天的爐火,一陣冷一陣熱,伴隨劈裡啪啦的火星子,有聲有色,有笑有淚,最後部分有點曲終奏雅的意思,溫暖啊希望啊,可是底色越發冷了。

還有很多人被她蓬勃堅韌的生命力,和閃閃發光的文字所感染。

@淩:世態炎涼,生來悲苦,命運多舛,可這位元女士的文字卻如一股清流,令人感慨。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激烈言辭,甚至沒有突出的感情☆禁☆色彩,不討好,不浮誇,就這麼平靜地娓娓道來。她是自己人生的親歷者,也是周圍人人生的記錄者。大社會,小人物,躍然紙上。

@瑞的她時光:她輕輕地說著,平常的語氣仿佛是在說著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全文裡沒有“累、慘、悲”的字眼,沒有憤世嫉俗,沒有血淚申訴。多麼溫柔而又博大的文字,那是由涓涓溪水彙聚成的遼闊大海,裡面不是一個女子對自己身世的悲憫,它超越了狹隘。讀完感受到的是一種深沉的母愛,一個靈魂的高貴以及對現實的思考。

@至上遵循路:淡淡的生活,穩穩的心安,隱隱的憂愁,寫得確實挺好的。

@圖由:每字每句既重又輕,輕輕拂過心間,重重的砸在胸膛

然而,對於走紅,她不僅根本沒想到,“又緊張又不適應”,而且現在的她已習慣靠苦力謀生,不信文字能改變生活。

(以下節選自範雨素接受北京時間採訪)

媒體輪番到訪讓範雨素措手不及。圖/劉思維

我就是一個社會底層努力求生的弱者

北京時間:你知道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嗎?

範雨素:不知道。你知道嗎?

北京時間:這篇文章裡滲透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農民資深局限性、打工子弟受教育、農民土地問題;你的身份比較特殊。以前大家看到底層文學都是作家觀察這個群體寫的,而你本身就是這個群體的一員。

範雨素:對,我是平視的。返鄉體都是文學博士寫的,他們已經跳出這個階級,站在高處俯視了,而我就是底層的一份子,我在用我的視角觀察他們,是平視。

北京時間:你覺得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是一個什麼身份的人?

範雨素:我就是一個社會底層努力求生的弱者。

範雨素:因為我生存比較艱難,而且是那類受人歧視的人。但我心靈強大能夠抵擋這種歧視。

北京時間:什麼事情刺痛了你,讓你感覺被歧視?

範雨素:和雇主在一個飯桌上吃飯,他們在你面前擺一盤便宜的素菜,他們吃好吃的。雖然你不會在意這種吃喝,但你心裡會難受。有時候跟雇主去親戚家裡吃飯,等到你吃飯的時候,雇主的親戚給你拿出一雙一次性筷子。唉,這種時候我就會有被刺痛的感覺。

做住家的阿姨是這樣,個別人家是這樣。小時工保姆流動性很強,這家幹幾個月那家幹幾個月。

北京時間:你現在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範雨素:六七點起床做小時工,活多多做點,活少少做點。回來之後看小說,在手機上聽古詩吟誦。這一段時間,迷上了吟誦,特別喜歡聽。這種曲調跟自己的心境一模一樣,就好像有一個人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就產生一種情愫了。

北京時間:寫這個小說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範雨素:人活著總要有點事做吧,我掙錢是為了讓自己吃飯讓孩子吃飯,這是生理欲望。寫小說是出於一種精神欲望,是一種希望,就像羅素說的,有事做、有希望、能愛人。寫小說就是有事做了,做了一件和吃飯無關的事。如果活著就是為了賺錢才動彈,好像覺得特別累似的。因為我沒上過學的原因,我對文字也不知性,也沒有想過發表。

理解余秀華 我渴望安全感和尊嚴

北京時間:余秀華跟你都是出身湖北農村,你對她的走紅怎麼看?

範雨素: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你無法理解那個人。記者採訪余秀華的時候,她是極度不配合的,她大笑、怪叫。我理解她,她是個身體殘疾的人。她出名的那首詩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那些媒體關注的點是殘疾、情☆禁☆色,然後才是她的才華。

我的小姐姐腿有殘疾,十六七歲的時候寫詩寫得很好,一個班上的人都在偷偷傳抄她的詩,她的高中語文老師送了她一遝很厚很厚的稿紙,讓她把詩寄到《詩刊》這種全國性的刊物去發表。我小姐姐堅決不發表,我當時無法理解,自從余秀華紅了之後我就理解了我的小姐姐。

北京時間:你現在住的環境怎麼樣?

範雨素:一個四合院,我住在南向的一間房。8平米的屋子,300元一個月。那個屋子到了冬天特別好!南向有一面玻璃牆,玻璃厚極了!冬天吸收熱量,那麼強烈的陽光,冬天住在那間屋子裡特別幸福。

房東的狗特別好,每次看著我都用前爪抱著我的腿。那房子特別安全,安全極了!特別有安全感。每個人的臉都長得比我善良。安全感對我特別重要,住在那樣的房子裡夜裡不關門都是安全的。

北京時間:你怎麼看待階層固化?

範雨素:我不覺得階層怎麼固化,大家都是焦慮的。一場大病,一場金融風暴,大家可能都會一貧如洗,只有少數幾個人掌握財務。所謂中產看不起農民,我覺得他在自己哄自己。我覺得大家的財富之間並沒有多大區別。

範雨素蹲在皮村工友之家接記者電話。圖/劉思維

北京時間:文章火了以後有什麼變化?

範雨素:我今天原本要做小時工,因為數不過來的媒體找我,只能請假了。昨天三家出版社來找我,我都沒有寫過東西呀!

北京時間:文章走紅會改變你以後的生活嗎?

範雨素:我不相信它會有什麼改變,我年齡大了沒有什麼癡心妄想了,我只希望這件事能儘快結束。我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我不適應有這麼多人關注我。我對文字沒有自信,我也沒想過靠文字改變生活,我也習慣了靠苦力謀生了,而且我對勞動並不懼怕。做小時工、育兒嫂也不是最低的工資,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看似詼諧風趣的文字背後,是範雨素把生活的無奈轉換為不屈服,不被生活逼迫所麻木,不向命運低頭的拼勁兒和狠勁兒。

希望這次的意外走紅,不要過多的驚擾到她,希望範雨素還是那個有著淡淡的生活,穩穩的心安的範雨素...

沒有了糧食,我們全家都吃紅薯。幸運的是,媽媽的五個娃子沒有一個是餓死鬼托生的,也沒有一個娃子抗議吃得太差。

大哥哥又讀又寫了好幾年,沒有當成文學家。身上倒添了很濃的文人氣息,不修邊幅,張口之乎者也。像這樣的人,在村裡叫做“喝文的人”,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一樣,是被人鄙視的。

但是,大哥哥和孔乙己有不一樣的地方,大哥哥有我們英勇的母親。因為母親的緣故,沒有人給大哥哥投來鄙視的目光。

母親口才很好,張嘴說話就有利口覆家邦的架式。她長期當媒人,在我們襄陽被人喊作“紅葉”。母親當紅葉不收一分錢,純粹是做好事,用現在的詞語叫志願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農村,家家都有好幾個娃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像母親這樣的人,是最受歡迎的人才。

大哥哥沒當成文學家,沒跳出農門,這不是要緊的事。但大哥哥需要結婚,這是大事。像大哥哥這樣類型的人,在村裡被人叫作文瘋子,說不上媳婦。可是我們有厲害的媽媽,她向來能把黑說白,能把大哥哥的缺點說成優點。憑著母親的凜凜威風,我們這窮得叮噹響的人家,給大哥哥找了一個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樸實的妻子。

現在的她,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

不少人把她和同樣是湖北人的余秀華相比較

她用樸實的文字感染了無數網友

@CiCi:比文筆更重要的是心態,比心態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人人平等的價值觀,不僅僅是爭權奪利,而是時時刻刻拿自己當人看,也拿他人的生命當人看。

@戾淨 :有人評論說看過,文筆一般。是想彪炳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無病呻吟的寫作技術嗎?辭藻是否華麗,文筆是否驚豔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平淡的文字中閃爍的人性光輝,以及中國農村女性中難得一見的獨立人格。

@彬濱斌繽:文學寫的不是文筆,不是文字,而是人心!現在許多作家過於賣弄文筆,重視什麼寫法,看的人暈暈乎乎,更可笑的是一些明星這點兒自己的生活,多加點兒圖片就好出版撈錢!這個初中畢業的人今天告訴他們什麼是寫作!

@小螞蟻和小蝸牛:寫得太好了!好像冬天的爐火,一陣冷一陣熱,伴隨劈裡啪啦的火星子,有聲有色,有笑有淚,最後部分有點曲終奏雅的意思,溫暖啊希望啊,可是底色越發冷了。

還有很多人被她蓬勃堅韌的生命力,和閃閃發光的文字所感染。

@淩:世態炎涼,生來悲苦,命運多舛,可這位元女士的文字卻如一股清流,令人感慨。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激烈言辭,甚至沒有突出的感情☆禁☆色彩,不討好,不浮誇,就這麼平靜地娓娓道來。她是自己人生的親歷者,也是周圍人人生的記錄者。大社會,小人物,躍然紙上。

@瑞的她時光:她輕輕地說著,平常的語氣仿佛是在說著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全文裡沒有“累、慘、悲”的字眼,沒有憤世嫉俗,沒有血淚申訴。多麼溫柔而又博大的文字,那是由涓涓溪水彙聚成的遼闊大海,裡面不是一個女子對自己身世的悲憫,它超越了狹隘。讀完感受到的是一種深沉的母愛,一個靈魂的高貴以及對現實的思考。

@至上遵循路:淡淡的生活,穩穩的心安,隱隱的憂愁,寫得確實挺好的。

@圖由:每字每句既重又輕,輕輕拂過心間,重重的砸在胸膛

然而,對於走紅,她不僅根本沒想到,“又緊張又不適應”,而且現在的她已習慣靠苦力謀生,不信文字能改變生活。

(以下節選自範雨素接受北京時間採訪)

媒體輪番到訪讓範雨素措手不及。圖/劉思維

我就是一個社會底層努力求生的弱者

北京時間:你知道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嗎?

範雨素:不知道。你知道嗎?

北京時間:這篇文章裡滲透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農民資深局限性、打工子弟受教育、農民土地問題;你的身份比較特殊。以前大家看到底層文學都是作家觀察這個群體寫的,而你本身就是這個群體的一員。

範雨素:對,我是平視的。返鄉體都是文學博士寫的,他們已經跳出這個階級,站在高處俯視了,而我就是底層的一份子,我在用我的視角觀察他們,是平視。

北京時間:你覺得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是一個什麼身份的人?

範雨素:我就是一個社會底層努力求生的弱者。

範雨素:因為我生存比較艱難,而且是那類受人歧視的人。但我心靈強大能夠抵擋這種歧視。

北京時間:什麼事情刺痛了你,讓你感覺被歧視?

範雨素:和雇主在一個飯桌上吃飯,他們在你面前擺一盤便宜的素菜,他們吃好吃的。雖然你不會在意這種吃喝,但你心裡會難受。有時候跟雇主去親戚家裡吃飯,等到你吃飯的時候,雇主的親戚給你拿出一雙一次性筷子。唉,這種時候我就會有被刺痛的感覺。

做住家的阿姨是這樣,個別人家是這樣。小時工保姆流動性很強,這家幹幾個月那家幹幾個月。

北京時間:你現在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範雨素:六七點起床做小時工,活多多做點,活少少做點。回來之後看小說,在手機上聽古詩吟誦。這一段時間,迷上了吟誦,特別喜歡聽。這種曲調跟自己的心境一模一樣,就好像有一個人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就產生一種情愫了。

北京時間:寫這個小說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範雨素:人活著總要有點事做吧,我掙錢是為了讓自己吃飯讓孩子吃飯,這是生理欲望。寫小說是出於一種精神欲望,是一種希望,就像羅素說的,有事做、有希望、能愛人。寫小說就是有事做了,做了一件和吃飯無關的事。如果活著就是為了賺錢才動彈,好像覺得特別累似的。因為我沒上過學的原因,我對文字也不知性,也沒有想過發表。

理解余秀華 我渴望安全感和尊嚴

北京時間:余秀華跟你都是出身湖北農村,你對她的走紅怎麼看?

範雨素: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你無法理解那個人。記者採訪余秀華的時候,她是極度不配合的,她大笑、怪叫。我理解她,她是個身體殘疾的人。她出名的那首詩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那些媒體關注的點是殘疾、情☆禁☆色,然後才是她的才華。

我的小姐姐腿有殘疾,十六七歲的時候寫詩寫得很好,一個班上的人都在偷偷傳抄她的詩,她的高中語文老師送了她一遝很厚很厚的稿紙,讓她把詩寄到《詩刊》這種全國性的刊物去發表。我小姐姐堅決不發表,我當時無法理解,自從余秀華紅了之後我就理解了我的小姐姐。

北京時間:你現在住的環境怎麼樣?

範雨素:一個四合院,我住在南向的一間房。8平米的屋子,300元一個月。那個屋子到了冬天特別好!南向有一面玻璃牆,玻璃厚極了!冬天吸收熱量,那麼強烈的陽光,冬天住在那間屋子裡特別幸福。

房東的狗特別好,每次看著我都用前爪抱著我的腿。那房子特別安全,安全極了!特別有安全感。每個人的臉都長得比我善良。安全感對我特別重要,住在那樣的房子裡夜裡不關門都是安全的。

北京時間:你怎麼看待階層固化?

範雨素:我不覺得階層怎麼固化,大家都是焦慮的。一場大病,一場金融風暴,大家可能都會一貧如洗,只有少數幾個人掌握財務。所謂中產看不起農民,我覺得他在自己哄自己。我覺得大家的財富之間並沒有多大區別。

範雨素蹲在皮村工友之家接記者電話。圖/劉思維

北京時間:文章火了以後有什麼變化?

範雨素:我今天原本要做小時工,因為數不過來的媒體找我,只能請假了。昨天三家出版社來找我,我都沒有寫過東西呀!

北京時間:文章走紅會改變你以後的生活嗎?

範雨素:我不相信它會有什麼改變,我年齡大了沒有什麼癡心妄想了,我只希望這件事能儘快結束。我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我不適應有這麼多人關注我。我對文字沒有自信,我也沒想過靠文字改變生活,我也習慣了靠苦力謀生了,而且我對勞動並不懼怕。做小時工、育兒嫂也不是最低的工資,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看似詼諧風趣的文字背後,是範雨素把生活的無奈轉換為不屈服,不被生活逼迫所麻木,不向命運低頭的拼勁兒和狠勁兒。

希望這次的意外走紅,不要過多的驚擾到她,希望範雨素還是那個有著淡淡的生活,穩穩的心安的範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