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西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名字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有關

鄱陽縣,古代稱為番(pó)邑,饒州,漢代時更名為 鄱陽縣。

北面與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接壤;南與餘幹縣、萬年縣交接;東面與景德鎮、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到目前,鄱陽縣總人口159萬,是江西人口最多的一個縣。

在春秋時期,鄱陽縣還沒有正式命名為鄱陽,叫做楚番邑。

秦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陽縣,

,以處番水之北得名,屬九江郡。

西漢名為鄱陽縣,屬於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

唐武德五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742年) 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為複為饒州治。

元為饒州路管轄。

明為饒州府管轄。

民國時期,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複屬省。

建國後,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 2003年12月17日波陽縣縣名恢復為鄱陽縣。

鄱陽縣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包括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鄱陽湖濕地科學園,饒州府文廟、蓮花山等。

鄱陽縣和鄱陽湖雖然名字相似,但是實際上鄱陽縣的名字並不是由鄱陽湖得來。鄱陽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首批設立的縣之一。這是西元前221年的事,設縣200年後,又成立了鄱陽郡,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

那時,

現在被稱為鄱陽湖的大澤尚在現今的湖北境內,名稱是彭蠡湖。東漢末年,長江不斷改道南侵,水道自今湖北黃梅縣向南迫近九江郡和鄱陽郡。西元600年左右,彭蠡湖隨著洪水進一步向南遷移擴張,淹沒梟陽縣和海昏兩座縣城,最終靠近了鄱陽郡。從那時期,彭蠡湖改名為鄱陽湖。

粗粗一算,鄱陽縣比鄱陽湖年長了800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