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俗風情」平江燈戲二三事(上)

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為您推送平江各類歷史文化資訊

作者:周迎春

我第一次接觸平江燈戲,還得從四年前說起。在平江三市鎮淡江鄉下的一棟民居屋簷下,我見到了堆放在角落裡的一捆戲劇道具。

通過問詢房子的主人老袁師傅,弄明白這是當年他們花燈戲班子用過的道具。老袁就要在舊宅子上起新房子了,這些保存了二十多年的東西終於被翻了出來。老袁講本來擺了滿滿一屋簷的道具,原是打算曬乾一下做柴燒掉,但村裡的細伢子今天來拿點明天來拿點,卻已沒剩下多少。

果然,在村河邊的一片乾枯草地上,我看到了一夥小孩在舞刀弄棒。

人手一份瞧著倍兒神氣的燈戲道具,拿手上絕不寒磣,不是他們平時一段樹枝一條竹子拿手裡能裝扮出來的俠客風流。在靜躺了近三十年後,這些承載著燈戲一時輝煌的道具以淪落為柴火棍和玩具這樣一種十分悲催的命運而收尾。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在平江有燈戲這麼一個劇種,同時直覺地認為,燈戲已死。

第二次接觸燈戲,是在2011年正月。在離縣城不遠的三合村,剛剛上任不久的村支書老陳為了改變過年村民們只曉得打牌聚賭的不良風氣,決定在村裡搞一個燈戲拜年的節目,豐富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排練,正月初四傍晚,戲班子祭拜過土地神後便開始挨家挨戶去拜年。

點亮了的花燈在夜裡十分醒目,隊伍後頭一下子便跟了老大的一群追看的人。演員陣容兩醜兩旦,兩個丑角由兩個糟老頭子扮演,兩個旦角由兩個清水後生家反串。戲的內容十分簡單,兩個丑角飾演的花花大少圍著兩個旦角進行百般調戲,這一出叫做“耍甘妹子”。這戲自然與高雅是不沾邊的,圖個熱鬧搞笑。正月裡看倦了耍獅舞龍,突然間看這麼一出,倒也新鮮得緊。
不過這樣的搞笑是以人物的瘋癲耍寶和內容低俗來營造,不免落人下乘。

讓人不禁覺得:燈戲,不過爾爾。

時間轉至2013年秋,在某廟慶場合裡,我遇到了刷新我對平江燈戲認知的一場演出。有了之前看“耍甘妹子”造成的先入為主的印象,在心理上我對於燈戲這樣的表演是直接忽略的,所以當時本意是奔著拍廟慶而去。未料到在現場卻被臺上的精彩表演給緊緊吸引住了。臺上演出的是長壽鎮新華燈戲班的老闆唐奇志師傅和他班子裡的旦角方先,

他們是被接了活的班子請過來壓台的。唐師傅的表演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平江燈戲最重要的角色丑角三花的魅力,很講究的花蝴蝶紋扮相佐以叫雞踩水的步子讓他在臺上喜感十足,開口更是了不得,屢屢讓全場笑翻。密集的笑點讓很多現場有事務安排的人都停下來看著不願走了。唐師傅的表演輕鬆幽默,地方方言的唱念以及大量俚語的應用讓他的角色十分平易近人,這是一種與生活無比接近的人物塑造。演出環節中還不乏許多即興的發揮以及與現場觀眾的互動,這種從容自如不拘一格的表演形態讓人感受尤為強烈。這份功力,無疑比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的僵化表演更顯上乘。

我想從我這一個年齡層的人開始,都算是被流行音樂洗耳多年,從內心底來說,對於戲劇表演一直都是持敬之而遠之的態度的。這是一個文化速食的年代,對於那些戲劇表演,你說國粹也好,民粹也好,總之讓人看了便只覺憔悴。偶爾電視換台換到了“咿咿呀呀”哼半天的戲曲節目的時候,換台都換不贏。而現在看來,平江花燈戲跟我所想像的戲劇完全不是一回事。雖然表演內容略覺蒼白,且不乏一些稍顯粗俗的用語和不登大雅之堂的葷段子,但它的整體風格輕鬆活潑、節奏明快、通俗易懂,讓這個地方戲有了獨樹一幟的魅力。對於廣大的下里巴人而言,這些帶著五穀雜糧味道的演出,才是真正與他們沒有距離感的藝術。

這樣的燈戲,有意思!

當我開始有意去尋找燈戲班子的演出的時候,我發現燈戲在鄉下受歡迎的程度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加出入意料。不低於1800元一場的演出,對於鄉下一戶人家來說,要開支這麼一筆錢亦算是一個大數目了,但老鄉們有什麼憂喜兩事,還真心捨得花上這麼一筆錢來請燈戲班子。燈戲在鄉下這種良好的群眾基礎,讓我每次得空出去拍燈戲都不會落空。

從本地文化局李冬平老師處我借閱了一本全面介紹平江花燈戲的厚厚書籍,總算對這一地方劇種有了一個粗略的認知。在平江燈戲發展歷史上,曾有過兩個輝煌的時期:一個是清末至解放那一百年的時間裡,一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十年的時間裡。這兩個時期都是物質生活匱乏且社會湧動著變革的時代,燈戲在這兩個特定的時期成為了給予老鄉們很多想像與嚮往的精神糧食,也成就了平江燈戲的兩個黃金年代。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山區經濟的起飛以及流行音樂的強勢入侵,燈戲藝人紛紛改行或奔赴沿海打工,燈戲迅速沒落直至銷聲匿跡,這個斷層一晃眼便是十幾年。進入兩千年後,一個消失經年的地方劇種再度崛起,沒有行政力量的拯救,它卻奇跡般的復蘇了。花燈戲這個早已經被人遺忘的地方戲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姿態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的生命力之頑強,讓人訝異。燈戲在平江,一直以來都是游離于平江主流文化之外的一個草根戲,在你以為它氣數已盡的時候,它卻完成了自我的救贖,經過這一代花燈藝人的戲曲改良,一個古老的劇種發出了與時代共鳴的強音。

好的藝術,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為你們喝彩,平江燈戲的傳承者們。

(作者系城北學校教師)

(未完待續……)

附件:

《平江共產黨人的故事》徵文啟事

平江是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流傳著豐富的革命傳統故事。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講話精神,今年,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委黨史聯絡組、縣史志辦、縣檔案局六家單位將共同編印《平江共產黨人的故事》一書,向當的十九大獻禮。現向縣內外廣大文史專家及各界人士廣泛徵稿。

一、徵稿故事的範圍

本書收錄平江建黨以來至今的共產黨員如下方面的典型故事(包括在平江工作的外籍共產黨員和平江籍在外地工作的共產黨員,原則上以革命戰爭年代的共產黨員和建國後參加工作的離退休共產黨員為主):

1.矢志不渝、堅貞不屈、對党無限忠誠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2.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3.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4.與人民群眾魚水相親、血肉相連、肝膽相照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5.具有生活樸素、勤儉持家、孝老愛親、夫妻和睦、教子有方等優良家風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6.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成績斐然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7.革命戰爭時期和建國後,平江反腐倡廉典型案例。

8.公正執法、公道辦事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9.講忠誠、講擔當、講執行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10.新時代夙夜在公、執政為民的共產黨人的典型故事。

其他方面的典型故事。

二、稿件要求

①務必是真人真事,杜絕虛構;

②故事情節短小精悍、震撼心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字數在500—2000字為宜;

③語言通俗易懂,易識字、易通讀、易見事,融通俗性、可讀性、教育性於一體。

三、稿酬

稿酬以100元/千字計算,高品質、有影響力的稿件稿酬可適當從優。

四、有關說明

①截稿日期2017年6月20日止;②本書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編輯部一般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③請勿一稿多投,如有剽竊或抄襲行為者,一切後果由作者本人自負;④來稿一律在文後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繫電話、電子郵箱。

五、聯繫方式

郵編:414500

通訊位址: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545號縣委機關辦公樓史志辦

連絡人:李雙龍

平江縣黨史地方誌辦公室

2017年4月

地方方言的唱念以及大量俚語的應用讓他的角色十分平易近人,這是一種與生活無比接近的人物塑造。演出環節中還不乏許多即興的發揮以及與現場觀眾的互動,這種從容自如不拘一格的表演形態讓人感受尤為強烈。這份功力,無疑比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的僵化表演更顯上乘。

我想從我這一個年齡層的人開始,都算是被流行音樂洗耳多年,從內心底來說,對於戲劇表演一直都是持敬之而遠之的態度的。這是一個文化速食的年代,對於那些戲劇表演,你說國粹也好,民粹也好,總之讓人看了便只覺憔悴。偶爾電視換台換到了“咿咿呀呀”哼半天的戲曲節目的時候,換台都換不贏。而現在看來,平江花燈戲跟我所想像的戲劇完全不是一回事。雖然表演內容略覺蒼白,且不乏一些稍顯粗俗的用語和不登大雅之堂的葷段子,但它的整體風格輕鬆活潑、節奏明快、通俗易懂,讓這個地方戲有了獨樹一幟的魅力。對於廣大的下里巴人而言,這些帶著五穀雜糧味道的演出,才是真正與他們沒有距離感的藝術。

這樣的燈戲,有意思!

當我開始有意去尋找燈戲班子的演出的時候,我發現燈戲在鄉下受歡迎的程度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加出入意料。不低於1800元一場的演出,對於鄉下一戶人家來說,要開支這麼一筆錢亦算是一個大數目了,但老鄉們有什麼憂喜兩事,還真心捨得花上這麼一筆錢來請燈戲班子。燈戲在鄉下這種良好的群眾基礎,讓我每次得空出去拍燈戲都不會落空。

從本地文化局李冬平老師處我借閱了一本全面介紹平江花燈戲的厚厚書籍,總算對這一地方劇種有了一個粗略的認知。在平江燈戲發展歷史上,曾有過兩個輝煌的時期:一個是清末至解放那一百年的時間裡,一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十年的時間裡。這兩個時期都是物質生活匱乏且社會湧動著變革的時代,燈戲在這兩個特定的時期成為了給予老鄉們很多想像與嚮往的精神糧食,也成就了平江燈戲的兩個黃金年代。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山區經濟的起飛以及流行音樂的強勢入侵,燈戲藝人紛紛改行或奔赴沿海打工,燈戲迅速沒落直至銷聲匿跡,這個斷層一晃眼便是十幾年。進入兩千年後,一個消失經年的地方劇種再度崛起,沒有行政力量的拯救,它卻奇跡般的復蘇了。花燈戲這個早已經被人遺忘的地方戲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姿態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的生命力之頑強,讓人訝異。燈戲在平江,一直以來都是游離于平江主流文化之外的一個草根戲,在你以為它氣數已盡的時候,它卻完成了自我的救贖,經過這一代花燈藝人的戲曲改良,一個古老的劇種發出了與時代共鳴的強音。

好的藝術,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為你們喝彩,平江燈戲的傳承者們。

(作者系城北學校教師)

(未完待續……)

附件:

《平江共產黨人的故事》徵文啟事

平江是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流傳著豐富的革命傳統故事。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講話精神,今年,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委黨史聯絡組、縣史志辦、縣檔案局六家單位將共同編印《平江共產黨人的故事》一書,向當的十九大獻禮。現向縣內外廣大文史專家及各界人士廣泛徵稿。

一、徵稿故事的範圍

本書收錄平江建黨以來至今的共產黨員如下方面的典型故事(包括在平江工作的外籍共產黨員和平江籍在外地工作的共產黨員,原則上以革命戰爭年代的共產黨員和建國後參加工作的離退休共產黨員為主):

1.矢志不渝、堅貞不屈、對党無限忠誠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2.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3.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4.與人民群眾魚水相親、血肉相連、肝膽相照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5.具有生活樸素、勤儉持家、孝老愛親、夫妻和睦、教子有方等優良家風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6.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成績斐然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7.革命戰爭時期和建國後,平江反腐倡廉典型案例。

8.公正執法、公道辦事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9.講忠誠、講擔當、講執行的共產黨人的故事。

10.新時代夙夜在公、執政為民的共產黨人的典型故事。

其他方面的典型故事。

二、稿件要求

①務必是真人真事,杜絕虛構;

②故事情節短小精悍、震撼心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字數在500—2000字為宜;

③語言通俗易懂,易識字、易通讀、易見事,融通俗性、可讀性、教育性於一體。

三、稿酬

稿酬以100元/千字計算,高品質、有影響力的稿件稿酬可適當從優。

四、有關說明

①截稿日期2017年6月20日止;②本書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編輯部一般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③請勿一稿多投,如有剽竊或抄襲行為者,一切後果由作者本人自負;④來稿一律在文後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繫電話、電子郵箱。

五、聯繫方式

郵編:414500

通訊位址: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545號縣委機關辦公樓史志辦

連絡人:李雙龍

平江縣黨史地方誌辦公室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