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下一個《舌尖上的中國》會是它嗎?

2017年美食綜藝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有不少新的美食綜藝節目上線,吃貨們可以隨時搬好小板凳準備了。《吃光全宇宙》、《姐姐好餓第二季》、《美味人生》、《美食好簡單》、《逛吃逛吃開飯啦》等綜藝的到來,

顯示了網路綜藝的深度探索。2017年美食綜藝有哪些特點,又會有怎樣的發展空間呢?

美食綜藝是以美食為活動主題的綜藝節目,內地的美食綜藝節目發展已有30多年了,從傳統的介紹如何做飯開始到現在的美食真人秀節目,節目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現在,多檔美食綜藝節目,都是借助美食大談文化、情感、八卦等內容。如今美食綜藝節目有多火?何炅、小S、馬東等知名主持人都加入美食綜藝節目。根據藝恩諮詢資料,2012年幾大平臺主打美食的綜藝節目不過5檔,而到2016年已經超過17檔,增幅高達240%。

先來看看早期的美食綜藝節目。1992年央視推出《天天飲食》,是一檔傳統的美食綜藝節目。節目在90年代比較火,收視不俗,捧紅了主持人劉儀偉。

《天天飲食》是以介紹家常菜為主,發展至今也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幾次改版,效果都不太突出。不過隨著網路綜藝的崛起,這檔綜藝節目也漸漸不再紅火。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顯然不滿足於科普式的美食綜藝節目,需要內容更加豐富的節目。因此,很多“美食+”類節目出現了。2012年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將美食與中國文化的結合推向了頂峰,同時電視臺、網路雙平臺播出都取得不俗的效果。

自此之後,各大電視臺、視頻網站都開始重視美食綜藝節目,或購買外國節目版權,或進行原創研發,推出不少新的節目。一時間《十二道鋒味》、《好吃懶做》、《黃小廚的春夏秋冬》、《拜託了冰箱》、《食在囧途》等出現。

近些年,美食綜藝產生了N多變化。

1.從電視向網路轉移

自從《舌尖上的中國》在內地火了之後,視頻網站佈局美食綜藝的動作十分迅速。從2015年到現在,至少有11檔美食綜藝由視頻網站推出。一直都在電視頻道播出的《十二道鋒味》,也將選擇與優酷聯合打造《鋒味全球美食地圖》,將重心轉向了網路平臺。2016年小S離開康熙來了,複出的第一部綜藝節目也是選擇了愛奇藝的《姐姐好餓》。網路平臺上的美食綜藝,

不僅在數量超過電視臺,而且出現了口碑、影響力也直追電視綜藝的現象。《飯局的誘惑》、《拜託了冰箱》、《吃光全宇宙》等節目備受年輕人喜愛。尤其網路平臺自製美食綜藝節目,相比電視綜藝有著更大的優勢。使用者年輕化、細分化、收看方式靈活、互動性強,不僅拓寬了美食綜藝的參與感和話題性,也加強了用戶觀看美食綜藝的黏性。同時網路平臺在製作綜藝節目時,也會有意識地為平臺用戶量身定做,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

2.“美食+”成主流

以往美食節目多是介紹美食是什麼的類型,如今美食綜藝節目可以說成為一個萬能鑰匙,“美食+旅行”、“美食+情感”、“美食+文化”、“美食+八卦”、“美食+競賽”等等成為美食節目的新形式,突破了以往節目類型的單一,讓美食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綜藝節目的看點。例如《姐姐好餓》將做飯與兩性話題相結合,請來臺灣人氣主持小S,讓節目未播先紅;《星廚駕到》將烹飪與競賽相結合,加入明星元素;近期愛奇藝播出的《吃光全宇宙》將美食與旅行放在一起,讓美食與地方文化有了交集……這些節目都將美食綜藝節目的內涵、外延進行了拓寬,讓觀眾獲取了美食以外的不同文化的體驗,延長了美食綜藝節目的生命力。

3.從引進版權向原創轉變

美食綜藝節目與其他綜藝節目一樣,也走過一段引進外國版權的道路。在市場需求與供給不平衡的情況下,借鑒國外的模式不失為一種快速成長的方法。《星廚大戰》、《頂級廚師》、《味覺大戰》、《拜託了冰箱》都是脫胎於國外流行的綜藝模式。引進國外版權,在內容創意上區別於國內美食綜藝節目,全新的姿態容易贏得觀眾的認可,能夠幫助美食節目煥發新的生命力。隨著綜藝節目市場的發展,版權成本節節攀高,引進節目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視頻網站開始傾向于原創自製內容。美食本身文化屬性較強,加上各個網路平臺使用者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針對平臺用戶本身打造“小而美”的美食綜藝節目成為趨勢。其中以《飯局的誘惑》為例,節目中的餐桌文化部分能夠代表中國飲食文化,是其他國家美食節目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隨著原創型的純網綜藝節目越來越多,未來美食綜藝也是以原創為主。

4.廣告贊助、冠名品牌多元化,吸金能力增強

以往美食綜藝節目的廣告贊助、冠名費都以廚房用品為主,如今的美食節目逐漸增加了手機、旅行、化妝品、汽車等品牌的廣告。這與美食綜藝節目的發展也有關。美食綜藝從純美食類綜藝向美食文化綜藝方向發展,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了聯繫,美食綜藝的內容價值開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品牌,漸漸可以在節目中以輕鬆、靈活的方式植入。因此,美食綜藝節目也越來越受到廣告商的青睞,招商能力逐漸增強,在網路美食綜藝中尤為突出。網路美食綜藝的使用者年輕化、節目有創意,能夠讓廣告商瞄準目標群體打造豐富的廣告內容,同時網路行銷方式多樣化,與觀眾互動效果好。2017年綜藝節目整體招商不樂觀的情況下,美食網路綜藝的優勢反而更明顯。

當然,美食綜藝節目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1.播出平臺由電視轉向網路,換湯不換藥

視頻網站在綜藝節目領域有著先天優勢,但也有一些不足。不管是視頻網站自製的美食綜藝節目,還是由電視臺轉向網路平臺播出的美食綜藝節目,有些還不能擺脫電視綜藝的老套、弊病。2016年愛奇藝牽手《康熙來了》製作班底為小S量身定制的《姐姐好餓》就比較明顯。節目未播時,觀眾對這檔節目的期待值很高。節目播出之後,才發現節目不過是將《康熙來了》節目小S與男嘉賓互動的情節誇張化、細節化,很多梗都很老了,導致節目新鮮度、創新性都不高。其實可以說,這檔愛奇藝自製的原創美食綜藝節目並沒有恰當地協調好電視綜藝與網路原創綜藝之間的關係。既然是網路原創美食綜藝節目,觀眾自然想看的是與電視綜藝大不相同的內容。很多節目,僅僅將播出頻道轉移到網路,內容並不做調整,效果一般都不會好。

2.版權引進,水土不服

引進版權的美食綜藝節目,有優勢也有劣勢。並不是所有的國外美食綜藝節目都適合國內觀眾。早前為了突破《天天飲食》這類綜藝節目的單調,從歐美引進一些競賽類的美食綜藝節目,部分節目反響不錯,也有一些節目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美食綜藝節目可以複製其他國家的模式,但是無法複製他們的文化,這樣就出現了文化不相容的矛盾。

3.廣告、冠名費瘋漲,透支綜藝節目活力

不僅《爸爸去哪兒》、《跑男》、《極限挑戰》這類綜藝節目冠名費、廣告費瘋漲,美食綜藝節目的廣告費也在瘋漲。與其他綜藝相比,美食綜藝受眾精准,通過垂直類產品推廣,產品品牌自然植入,效果好。為了吸引更多的廣告商,獲取最大廣告效益,美食綜藝通過疊加多元的節目類型,擴展節目內容,從而能包容多樣化的品牌和商品。美食綜藝與其他內容相結合,顯示了美食文化的可包容性,但是也讓美食文化偏離了最核心的軌道。也許,你想看的是美食,沒想到聽到的是明星八卦。眼花繚亂的廣告植入,也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美食綜藝在發展的過程中,節目從輸出知識向輸出文化轉變,從最簡單的生活服務向精神文化感染轉變。文化已然成為美食綜藝的最高價值標準,體現在發現美食的過程、價值觀、情感上,也體現在美食代表的生活方式。不過,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後,國內就很少出現一檔全民認知度很高的美食綜藝節目。2017年美食綜藝迎來量的增長和質的改變,網路美食綜藝被寄予厚望。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唐三彩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也會有意識地為平臺用戶量身定做,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

2.“美食+”成主流

以往美食節目多是介紹美食是什麼的類型,如今美食綜藝節目可以說成為一個萬能鑰匙,“美食+旅行”、“美食+情感”、“美食+文化”、“美食+八卦”、“美食+競賽”等等成為美食節目的新形式,突破了以往節目類型的單一,讓美食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綜藝節目的看點。例如《姐姐好餓》將做飯與兩性話題相結合,請來臺灣人氣主持小S,讓節目未播先紅;《星廚駕到》將烹飪與競賽相結合,加入明星元素;近期愛奇藝播出的《吃光全宇宙》將美食與旅行放在一起,讓美食與地方文化有了交集……這些節目都將美食綜藝節目的內涵、外延進行了拓寬,讓觀眾獲取了美食以外的不同文化的體驗,延長了美食綜藝節目的生命力。

3.從引進版權向原創轉變

美食綜藝節目與其他綜藝節目一樣,也走過一段引進外國版權的道路。在市場需求與供給不平衡的情況下,借鑒國外的模式不失為一種快速成長的方法。《星廚大戰》、《頂級廚師》、《味覺大戰》、《拜託了冰箱》都是脫胎於國外流行的綜藝模式。引進國外版權,在內容創意上區別於國內美食綜藝節目,全新的姿態容易贏得觀眾的認可,能夠幫助美食節目煥發新的生命力。隨著綜藝節目市場的發展,版權成本節節攀高,引進節目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視頻網站開始傾向于原創自製內容。美食本身文化屬性較強,加上各個網路平臺使用者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針對平臺用戶本身打造“小而美”的美食綜藝節目成為趨勢。其中以《飯局的誘惑》為例,節目中的餐桌文化部分能夠代表中國飲食文化,是其他國家美食節目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隨著原創型的純網綜藝節目越來越多,未來美食綜藝也是以原創為主。

4.廣告贊助、冠名品牌多元化,吸金能力增強

以往美食綜藝節目的廣告贊助、冠名費都以廚房用品為主,如今的美食節目逐漸增加了手機、旅行、化妝品、汽車等品牌的廣告。這與美食綜藝節目的發展也有關。美食綜藝從純美食類綜藝向美食文化綜藝方向發展,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了聯繫,美食綜藝的內容價值開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品牌,漸漸可以在節目中以輕鬆、靈活的方式植入。因此,美食綜藝節目也越來越受到廣告商的青睞,招商能力逐漸增強,在網路美食綜藝中尤為突出。網路美食綜藝的使用者年輕化、節目有創意,能夠讓廣告商瞄準目標群體打造豐富的廣告內容,同時網路行銷方式多樣化,與觀眾互動效果好。2017年綜藝節目整體招商不樂觀的情況下,美食網路綜藝的優勢反而更明顯。

當然,美食綜藝節目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1.播出平臺由電視轉向網路,換湯不換藥

視頻網站在綜藝節目領域有著先天優勢,但也有一些不足。不管是視頻網站自製的美食綜藝節目,還是由電視臺轉向網路平臺播出的美食綜藝節目,有些還不能擺脫電視綜藝的老套、弊病。2016年愛奇藝牽手《康熙來了》製作班底為小S量身定制的《姐姐好餓》就比較明顯。節目未播時,觀眾對這檔節目的期待值很高。節目播出之後,才發現節目不過是將《康熙來了》節目小S與男嘉賓互動的情節誇張化、細節化,很多梗都很老了,導致節目新鮮度、創新性都不高。其實可以說,這檔愛奇藝自製的原創美食綜藝節目並沒有恰當地協調好電視綜藝與網路原創綜藝之間的關係。既然是網路原創美食綜藝節目,觀眾自然想看的是與電視綜藝大不相同的內容。很多節目,僅僅將播出頻道轉移到網路,內容並不做調整,效果一般都不會好。

2.版權引進,水土不服

引進版權的美食綜藝節目,有優勢也有劣勢。並不是所有的國外美食綜藝節目都適合國內觀眾。早前為了突破《天天飲食》這類綜藝節目的單調,從歐美引進一些競賽類的美食綜藝節目,部分節目反響不錯,也有一些節目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美食綜藝節目可以複製其他國家的模式,但是無法複製他們的文化,這樣就出現了文化不相容的矛盾。

3.廣告、冠名費瘋漲,透支綜藝節目活力

不僅《爸爸去哪兒》、《跑男》、《極限挑戰》這類綜藝節目冠名費、廣告費瘋漲,美食綜藝節目的廣告費也在瘋漲。與其他綜藝相比,美食綜藝受眾精准,通過垂直類產品推廣,產品品牌自然植入,效果好。為了吸引更多的廣告商,獲取最大廣告效益,美食綜藝通過疊加多元的節目類型,擴展節目內容,從而能包容多樣化的品牌和商品。美食綜藝與其他內容相結合,顯示了美食文化的可包容性,但是也讓美食文化偏離了最核心的軌道。也許,你想看的是美食,沒想到聽到的是明星八卦。眼花繚亂的廣告植入,也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美食綜藝在發展的過程中,節目從輸出知識向輸出文化轉變,從最簡單的生活服務向精神文化感染轉變。文化已然成為美食綜藝的最高價值標準,體現在發現美食的過程、價值觀、情感上,也體現在美食代表的生活方式。不過,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後,國內就很少出現一檔全民認知度很高的美食綜藝節目。2017年美食綜藝迎來量的增長和質的改變,網路美食綜藝被寄予厚望。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唐三彩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