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南衛視“2017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式召開

湖南衛視“2017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式現場。 本報記者 劉蓓蓓 攝

“寫一首詩,愛一個人,讀一本書,為青春注解。”4月23日,第22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湖南衛視于當晚黃金檔舉辦了一場讀書盛宴——“2017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式。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瞭解到,節目播出時在全國網統計的收視率為1.67,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城域統計的收視率達2.1,在全國網、CSM城域、31城這三類收視率及收視份額的統計排名中,均為同時段第一,在芒果TV上的播放量已達503.8萬次。可見,這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式帶來的不僅是一場舞臺盛宴,更是再度點燃了全國多數觀眾的閱讀熱情。

節目總導演徐晴告訴記者,這次的啟動式提煉出的主題就是兩個字:共讀。共讀經典、共讀青春、共讀詩歌、共讀理想,旨在宣導對各種經典讀物的全民分享、全民共讀。

跟閱讀走得更近一些

“整場啟動式更像一個偏語言類的特別節目,形式更單純、主題更集中、立意更鮮明。”徐晴告訴記者,這場以閱讀為主題的語言類節目主要集中在“讀”上面,古時候讀書有吟唱、誦讀,

如今我們把優美的詩詞變成歌曲,這其實是相通的,因為“讀”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因此,我們把啟動式打造成偏語言類的節目,其實是為了跟閱讀走得更近一些。”徐晴說。

不僅是光、影、聲、色的呈現,節目更傳遞出一股濃濃的書香。“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啟動式開場,便由STG少年團的孩子們朗讀出《論語》中為人熟知的經典語句,

清脆的書聲朗朗,引出節目“共讀”的主題。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和閱讀史是分不開的,因此,啟動式單純地回歸閱讀主題。”徐晴向記者介紹,整場啟動式的節目定位相對偏高,在單個文藝節目的設置上,原創的、語言的、帶劇情的偏多,而歌舞類、相聲小品等表演類的節目形態相對較少。“與10年前的環境不同,在很多城市中,閱讀漸漸成為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在互聯網、自媒體等新介質的帶動下,慢慢成為一種潮流,令人推崇和嚮往。”徐晴表示,觀眾在逐漸成長,他們的接受、理解程度以及觀賞水準也在慢慢提高,對節目所帶來的營養要求更高。文化類的節目所帶來的文化自信、文化回歸,是正在興起的潮流。“我們的節目讓草根和名家一起來分享讀書經驗與體會、閱讀故事與情感,可以達到一種雅俗共賞的追求。”

老藝術家大放異彩

人民微評發文稱:有種身臨其境的即視感,這就是藝術家,這才是藝術家。“音美以感耳,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而有的配音足以感耳、感目、感心,讓人美不勝收。

共讀《三國演義》所帶來的巨大感染力大大出乎了節目組事先預料,“原來我們擔心,沒有畫面,感染力會不會不夠。然而彩排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老藝術家們可以稱得上是‘扛把子的’,他們的表現力一點都不遜於他們所配音的角色扮演者。演員和配音演員,可以說是相互成就。”徐晴感慨道,如果把這些配音演員放在台前,一定會大放異彩。

在帶來驚豔演繹的同時,幾位配音演員的功底、品質、藝德,也讓人敬仰。節目組透露,老藝術家們從不會“耍大牌”。不論何時、不管多晚,需要他們排練的時候絕對毫無怨言。很多時候,排練完還會問要不要補充一些東西。“他們都很追求完美,擔心有一丁點的瑕疵。跟他們合作對我們也是一種提升。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實力、他們的作品,一點也不亞於活躍在台前的人。”徐晴說。

尋找大山裡的圖書館

“既然是全民閱讀,就必須要選取那些感人的故事、題材,選題要精巧,跟走苦情路線不一樣,我們的故事更多地偏向情懷。”徐晴告訴記者,最初節目組就是要找到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裡面的人一定要對閱讀這個事情有執著、執念和熱愛。既要感人,也要溫暖。這樣,便有了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96歲老人段純和他的“豪山圖書館”。

記者瞭解到,為了這個故事,節目組踏遍貴州、廣西、雲南等山區,最後在湖南省的安仁縣找到了這座“豪山圖書館”。“在這個村子裡,文風興盛。老人也看書,小孩也看書,我們隨便拍一個畫面都是很溫馨的。”徐晴說。

閱讀的魅力,能夠跨越歲月的長河。啟動式現場,這個“一座圖書館滋養一方水土”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8位創始人用了32年的時間,守著這座大山裡的圖書館,傳承經典文化,彰顯出堅守閱讀的力量,而這正是“全民閱讀”的目標所在。96歲的老人段純是湖南省安仁縣豪山村人,32年前帶領其他7位同樣渴望讀書的農民,于1985年創辦這座“豪山圖書館”,在這個人口不到2000人的村子裡,培育出了152個大學生。

當從豪山走出的大學生站在段純老人面前說出自己如今的成就時,主持人何炅也是熱淚盈眶,他問段純:“這樣一個圖書館,您要守護到什麼時候?”段純回答,只要生命還有一天,我就要到我的圖書館去。這個回答觸發了很多觀眾的淚點。“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怎麼強盛起來?”段純老人說。

文脈同國脈相連,這句話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裡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老藝術家大放異彩

人民微評發文稱:有種身臨其境的即視感,這就是藝術家,這才是藝術家。“音美以感耳,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而有的配音足以感耳、感目、感心,讓人美不勝收。

共讀《三國演義》所帶來的巨大感染力大大出乎了節目組事先預料,“原來我們擔心,沒有畫面,感染力會不會不夠。然而彩排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老藝術家們可以稱得上是‘扛把子的’,他們的表現力一點都不遜於他們所配音的角色扮演者。演員和配音演員,可以說是相互成就。”徐晴感慨道,如果把這些配音演員放在台前,一定會大放異彩。

在帶來驚豔演繹的同時,幾位配音演員的功底、品質、藝德,也讓人敬仰。節目組透露,老藝術家們從不會“耍大牌”。不論何時、不管多晚,需要他們排練的時候絕對毫無怨言。很多時候,排練完還會問要不要補充一些東西。“他們都很追求完美,擔心有一丁點的瑕疵。跟他們合作對我們也是一種提升。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實力、他們的作品,一點也不亞於活躍在台前的人。”徐晴說。

尋找大山裡的圖書館

“既然是全民閱讀,就必須要選取那些感人的故事、題材,選題要精巧,跟走苦情路線不一樣,我們的故事更多地偏向情懷。”徐晴告訴記者,最初節目組就是要找到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裡面的人一定要對閱讀這個事情有執著、執念和熱愛。既要感人,也要溫暖。這樣,便有了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96歲老人段純和他的“豪山圖書館”。

記者瞭解到,為了這個故事,節目組踏遍貴州、廣西、雲南等山區,最後在湖南省的安仁縣找到了這座“豪山圖書館”。“在這個村子裡,文風興盛。老人也看書,小孩也看書,我們隨便拍一個畫面都是很溫馨的。”徐晴說。

閱讀的魅力,能夠跨越歲月的長河。啟動式現場,這個“一座圖書館滋養一方水土”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8位創始人用了32年的時間,守著這座大山裡的圖書館,傳承經典文化,彰顯出堅守閱讀的力量,而這正是“全民閱讀”的目標所在。96歲的老人段純是湖南省安仁縣豪山村人,32年前帶領其他7位同樣渴望讀書的農民,于1985年創辦這座“豪山圖書館”,在這個人口不到2000人的村子裡,培育出了152個大學生。

當從豪山走出的大學生站在段純老人面前說出自己如今的成就時,主持人何炅也是熱淚盈眶,他問段純:“這樣一個圖書館,您要守護到什麼時候?”段純回答,只要生命還有一天,我就要到我的圖書館去。這個回答觸發了很多觀眾的淚點。“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怎麼強盛起來?”段純老人說。

文脈同國脈相連,這句話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裡得到了最好的印證。